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420发布日期:2018-09-28 20:43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执法记录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执法记录仪又称警用执法记录仪或现场执法记录仪,集数码摄像、数码照相、对讲功能为一体,能够对执法过程中进行动态、静态的现场情况数字化记录,变压公安干警在各种环境中执法使用。

目前,为了满足执法记录仪的续航需求,一般采用大容量电池,或是增加电池的数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续航能力,但是执法记录仪电池耗尽后便需要进行充电,执法记录仪整体连接在插座上进行充电,这样在充电过程中,由于执法记录仪不能移动,则无法投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解决现有技术中执法记录仪在充电过程中不能移动的技术问题,能够在充电过程中进行移动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第一可充电电池以及有线充电电路,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设置在主体的尾端的端面上;还包括与主体尾部可拆卸连接的备用体;所述备用体内部设有第二可充电电池以及能够为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备用体与主体连接后第二可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从而能够为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

优选的,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能够接收电磁波并感应出交流电的无线充电接收器以及整流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的电流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能够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从而为第二可充电电池供电。

优选的,所述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为设置在主体尾端端面上的正极导电插孔与负极导电插孔;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包括能够分别插入所述正极导电插孔、负极导电插孔的正极导电插柱、负极导电插柱;所述正极导电插柱、负极导电插柱均设置在备用体用于连接主体的一端上。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防止备用体从主体上脱落的U型防脱件;所述主体与备用体均能够容置在U型防脱件的开口内,并且主体两侧分别通过滑动机构与U型防脱件的两相对内侧面滑动连接;U型防脱件朝着远离主体尾端滑动的过程中,主体尾端与U型防脱件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从而能够形成用于容置备用体的容纳腔;主体与U型防脱件之间还设有下定位机构,下定位机构设置在靠近主体尾端处;所述下定位机构能够在U型防脱件滑动到容纳腔刚好能容纳备用体的位置时,防止U型防脱件继续滑动。

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上的滑槽以及设置在U型防脱件上的滑块;所述滑槽靠近主体尾端的一端为能够防止滑块继续滑动的封闭端,从而形成所述下定位机构。

优选的,U型防脱件朝着主体尾端滑动的过程中,主体尾端与U型防脱件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小,从而使得U型防脱件底部能够封闭主体尾端的端面;主体与U型防脱件之间还设有上定位机构,所述上定位机构设置在远离主体的尾端处,当U型防脱件滑动到其底部能够封闭主体尾端的端面时,上定位机构能够防止U型防脱件朝向远离主体尾端的方向滑动。

优选的,所述滑槽两侧还分别设有由磁铁制成的磁片,所述U型防脱件采用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形成所述上定位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可拆卸连接的主体与备用体内分别设置第一可充电电池、第二可充电电池,并且由于主体与备用体可分离,当第一可充电电池电量充足时,可以将备用体取下,对第二可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当第一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连接主体与备用体,利用第二可充电电池的存储的电能为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这样,执法记录仪能够实现边充电边使用,十分方便,特别适用于遇到某些来不及充电的紧急情况。

2、备用体内的第二可充电电池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省去了需要充电线的麻烦(充电线既不方便携带,又容易丢失)。虽然主体与备用体之间采用的是有线充电方式,但是由于设置了插孔与插柱结构,并不会真正需要充电线,十分方便。

3、主体与备用体之间采用的是有线充电,这样不会像无线充电那样产生电磁波干扰,使得在有线充电过程中,执法记录仪的定位功能、音视频采集功能等能够正常使用。

4、U型防脱件能够相对于主体滑动从而形成用于容置备用体的容纳腔,备用体容置在容纳腔后被U型防脱件兜住,避免从主体上脱落,并且由于下定位机构限制了容纳腔的大小,使得备用体能够与主体紧密连接,保证了充电过程的稳定进行。

5、U型防脱件在上定位机构的配合下,还能起到封闭主体尾端端面的作用,防止主体上的正极导电插孔与负极导电插孔进水、进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取下备用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的主体的左视图;

图5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的备用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的U型防脱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的电路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无线充电智能执法记录仪,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第一可充电电池以及有线充电电路,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可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设置在主体1的尾端的端面上;还包括与主体1尾部可拆卸连接的备用体2;所述备用体2内部设有第二可充电电池以及能够为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备用体2与主体1连接后第二可充电电池的电源输出端与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连接,从而能够为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

可拆卸连接的主体1与备用体2内分别设置第一可充电电池、第二可充电电池,并且由于主体1与备用体2可分离,当第一可充电电池电量充足时,可以将备用体2取下,对第二可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当第一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连接主体1与备用体2,利用第二可充电电池的存储的电能为第一可充电电池充电,这样,执法记录仪能够实现边充电边使用,十分方便,特别适用于遇到某些来不及充电的紧急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包括能够接收电磁波并感应出交流电的无线充电接收器以及整流电路;所述无线充电接收器的电流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电流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能够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从而为第二可充电电池供电。备用体2中的第二可充电电池能够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无线充电座中具有无线充电发射电路,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电磁波发射给备用体2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电路。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有线充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为设置在主体1尾端端面上的正极导电插孔与负极导电插孔;所述第二可充电电源的电源输出端包括能够分别插入所述正极导电插孔、负极导电插孔的正极导电插柱21、负极导电插柱22;所述正极导电插柱21、负极导电插柱22均设置在备用体2用于连接主体1的一端上。

备用体2内的第二可充电电池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进行充电,省去了需要充电线的麻烦(充电线既不方便携带,又容易丢失)。虽然主体1与备用体2之间采用的是有线充电方式,但是由于设置了插孔与插柱结构,并不会真正需要充电线,十分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用于防止备用体2从主体1上脱落的U型防脱件3;所述主体1与备用体2均能够容置在U型防脱件3的开口内,并且主体1两侧分别通过滑动机构与U型防脱件3的两相对内侧面滑动连接;U型防脱件3朝着远离主体1尾端滑动的过程中,主体1尾端与U型防脱件3之间的空间逐渐增大,从而能够形成用于容置备用体2的容纳腔;主体1与U型防脱件3之间还设有下定位机构,下定位机构设置在靠近主体1尾端处;所述下定位机构能够在U型防脱件3滑动到容纳腔刚好能容纳备用体2的位置时,防止U型防脱件3继续滑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体1上的滑槽11以及设置在U型防脱件3上的滑块31;所述滑槽11靠近主体1尾端的一端为能够防止滑块31继续滑动的封闭端,从而形成所述下定位机构。U型防脱件3能够相对于主体1滑动从而形成用于容置备用体2的容纳腔,备用体2容置在容纳腔后被U型防脱件3兜住,避免从主体1上脱落,并且由于下定位机构限制了容纳腔的大小,使得备用体2能够与主体1紧密连接,保证了充电过程的稳定进行。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 U型防脱件3朝着主体1尾端滑动的过程中,主体1尾端与U型防脱件3之间的空间逐渐减小,从而使得U型防脱件3底部能够封闭主体1尾端的端面;主体1与U型防脱件3之间还设有上定位机构,所述上定位机构设置在远离主体1的尾端处,当U型防脱件3滑动到其底部能够封闭主体1尾端的端面时,上定位机构能够防止U型防脱件3朝向远离主体1尾端的方向滑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11两侧还分别设有由磁铁制成的磁片12,所述U型防脱件3采用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金属材料制成,从而形成所述上定位机构。U型防脱件3在上定位机构的配合下,还能起到封闭主体1尾端端面的作用,防止主体1上的正极导电插孔与负极导电插孔进水、进灰。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1内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双向通信连接有无线通信模块,第一可充电电池分别为控制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供电;所述主体1内还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音视频采集模块;所述主体1上对应所述音视频采集模块的摄像头13以及音频输入口开有窗口;第一可充电电池为所述音视频采集模块供电。音视频采集模块既能采集声音信息,又能采集图像信息,还能同时采集声音和图像。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1外表面还设有显示屏14,显示屏14的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这样,通过音视频采集模块采集到的视频便能够通过显示屏14播放出来。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控制器信号输入端连接的GPS定位模块。通过GPS定位模块对执法记录仪进行定位,还能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定位信息上传。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