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5282发布日期:2019-02-26 17:3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储能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享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时间越来越长,现在的手机移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通话功能以外,人们通过在手机上安装游戏软件和音乐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打游戏和听音乐,开启娱乐模式;通过安装电子书软件,人们可以随时看书学习;通过安装邮箱,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收、发送邮件,实现远程办公;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安装APP等插件,实现约车、订餐等。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手机和平板的储存电能有限,人们在外出办公或旅行时,经常会遇到手机或平板电量用尽等状况,这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充电宝、备用电池、外置电池等储能电源设备应运而生, 需要先给储能电源充电,外出时携带共享电源和充电线,等手机等移动设备电量不足时,通过充电线给移动设备充电,以延长移动设备的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需同时携带充电线和储能电源,充电线占用体积大,携带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享电源,以解决储能电源的充电线携带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共享电源,包括:壳体、储能电池、充电线,所述储能电池位于壳体内,储能电池的输出接口连接充电线的一端;所述壳体上设有绕线槽,用于收纳充电线,所述壳体包括下部的第一外壳和上部的第二外壳,所述储能电池设于第一外壳中,所述绕线槽设置在第二外壳表面,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动态广告的显示屏。

优选地,所述充电线上设有转线盒,所述转线盒表面设有二维码,所述转线盒分别连接充电线的另一端和至少一个放电接口。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池的输出接口位于绕线槽内。

优选地,所述绕线槽的横截面呈“”型。

优选地,所述绕线槽中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设有穿线孔,所述充电线的一端穿过穿线孔,所述滑块分别连接绕线槽的顶面和底面,滑块与绕线槽之间形成储线孔。

优选地,所述绕线槽的表面设置有滑道,所述滑块设置有与绕线槽的滑道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安装在对应的滑道中。

优选地,所述绕线槽环绕第二外壳表面形成,所述绕线槽的顶面和侧面为第二外壳表面,所述绕线槽底面为第一外壳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上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连接储能电池用于给储能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共享电源包含储能电池,能够储存电能给移动设备充电。共享电源的外壳上设置绕线槽,可以放置充电线,防止充电线太长,缠绕不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共享电源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共享电源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共享电源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右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图4的A向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第一外壳的盒盖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第一外壳的中间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共享电源的第一外壳的盒体的结构图。

图中1为壳体,2为显示屏,3为警报灯,4为放电接口,5为充电线,6为出线口,7为绕线槽,8为滑块,81为穿线孔,9为转线盒,10为充电接口,11为二维码,12为储能电池,13为第一外壳,14为第二外壳,15为中间件, 1501为出线口,1503为连接筋,1504为第一凸起,1505为上部件,1506为第二凸起,1507为螺纹板,16为盒体,1601为第三固定齿,17为盒盖,1701为凹槽,1702为下部磁铁槽,1703为第二通孔,1704为第三螺纹柱,1705为第二螺纹柱,1706为第一螺纹柱,1707为第一通孔,1708为第一固定齿,1709为第二固定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共享电源的结构图,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部为第一外壳13,第一外壳13呈长方型,第一外壳13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外壳13垂直的第二外壳14。第一外壳13内设有储能电池12,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与充电线5的一端连接,第一外壳13的侧面上设有环绕第一外壳13的绕线槽7,绕线槽7的横截面呈“”型,用于缠绕充电线5。充电线5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3内部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另一端穿过绕线槽7中设置的出线口6处于壳体1的外部,用于连接移动终端。

第一外壳13呈长方型,由上部的盒盖17、中间件15和下部的盒体16组成,盒盖17的顶面设有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凹槽1701,凹槽1701中设有第一通孔1707,第一通孔1707的下方设有开关按钮,开关按钮连接储能电池12的输出电路,可控制储能电池12的开启或关闭。 盒盖17的侧面设有充电接口10,充电接口10用于连接充电电源线给共享电源中的储能电池12充电,充电接口10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凹槽1701的横截面也可为长方形、圆形、梯形等几何形状。

盒盖17上设有第二通孔1703,第二通孔1703用于安装第二外壳14,第二外壳14的下端穿过第二通孔1703,第二通孔1703的边缘设有四个第一螺纹柱1706,螺纹柱1706中设有螺纹孔。第二壳体14端部设有与第一螺纹柱1706相对应的螺纹孔,第一螺纹柱1706与第二壳体14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此外,第二外壳14的端部设有长方型的第一卡口,盒盖17上设有与第一卡口对应的第一卡扣,第一卡扣与第一卡口固定连接。盒盖17连接有下部磁铁,下部磁铁固定在盒盖17上。下部磁铁处于凹槽1701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盒盖17的背面设有至少一个下部磁铁槽1702,下部磁铁槽1702处于凹槽1701的相对位置。优选地,下部磁铁槽1702的数量为三个。下部磁铁槽1702可以为长方型、正方型、圆型、环型等几何形状。优选地,下部磁铁槽1702为一个长方型和两个圆型,一个长方型下部磁铁槽1702和两个圆型下部磁铁槽1702分散设置在凹槽1701的相对位置。下部磁铁槽1702中设有下部磁铁,下部磁铁可通过粘贴、镶嵌、扣合等连接方式固定在盒盖17的下部磁铁槽1702中。

盒盖17的背面设有第二螺纹柱1705,第二螺纹柱1705中设有螺纹孔,第二PCB板上设有与第二螺纹柱1705对应的螺纹孔,第二PCB板通过螺钉与第二螺纹柱1705连接。

盒盖17背面的边缘设有数个第一固定齿1708和数个第二固定齿1709,第二固定齿1709上设有长方型的第二卡口。盒盖17的内侧面围成长方型,第一固定齿1708和第二固定齿1709均为长方板型,第一固定齿1708沿盒盖17的两个相对边设置,与盒盖17的内侧面相对,形成第一长方型卡孔。第二固定齿1709沿盒盖17的另外两个相对边设置,与盒盖17的侧面相对,形成第二长方型卡孔。优选地,第一固定齿1708与第二固定齿1709分别沿盒盖17的边缘均匀设置。这里第一固定齿1708与第二固定齿1709也可为正方型、圆型、球型等其他几何形状。盒盖17的内侧面也可围成正方型、圆型等其他几何形状。盒盖17的边缘处设有第三螺纹柱1704,第三螺纹柱1704中设有螺纹孔。

盒盖17连接中间件15,中间件15由与盒盖17的侧面形状相同的上部件1505和与上部件1505连接的数个连接筋1503组成,连接筋1503的横截面呈“︺”型。 连接筋1503的侧面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第三螺纹柱1704通过螺钉连接。上部件1505的纵向截面呈长方形, 上部件1505的侧面中间设有环绕上部件1505外侧面的凸起。上部件1505的内侧面上部设有与第二固定齿1709上的第二卡口对应的第一凸起1704。上部件1705上设有出线口1701,用于通过充电线5。上部件1505的内侧面设有数个长方型的螺纹板1507,螺纹板1507上设有螺纹孔,螺纹板1507通过螺钉与第二壳体14的下端固定连接。上部件1505的内侧面下部设有数个第二凸起1506。安装时,上部件1505外侧面的凸起的上顶面与盒盖17的下底面连接,上部件1505的上部位于第一固定齿1708与盒盖17内侧面之间的第一长方型卡孔中,上部件1505内侧面上部的第一凸起1504与第二固定齿1709上的第二卡口扣合,上部件1505的上部位于第二固定齿1709与盒盖17内侧面之间的第二长方型卡孔中,储能电池12位于中间件15与盒盖17之间。

中间件12的下部连接盒体16,中间件12的上部件1505外侧面的凸起的下底面与盒体16的上顶面连接。盒体16的底部内侧面设有第三固定齿1601,第三固定齿1601上设有与中间件12上的第二凸起1506相对应的第三卡口。盒体16的内侧面围成长方型,第三固定齿1601为长方板型,第三固定齿1601沿盒体16的边缘设置,与盒体16内侧面相对,形成第三长方型卡孔。优选地,第三固定齿1601沿盒盖17的边缘均匀设置。这里第三固定齿1601也可为正方型、圆型、球型等其他几何形状。盒体16的内侧面也可围成正方型、圆型等其他几何形状。安装时,中间件15上的第二凸起1506与第三固定齿1601上的第三卡口扣合,上部件1505的下部位于第三固定齿1601与盒体16内侧面相对形成第三长方型卡孔中。

中间件15的侧面的宽度小于盒盖17和盒体16侧面的宽度,中间件15的外侧面的长度小于盒盖17和盒体16的长度。在盒体16、盒盖17和中间件15组装后形成第一壳体的侧面形成了环绕第一壳体的绕线槽7。绕线槽7的顶面为盒盖17的下底面,绕线槽7的底面为盒体16的上顶面,绕线槽7的侧面为中间件15的外侧面。优选地,绕线槽7的横截面呈“”型。绕线槽7用于缠绕充电线5。

充电线5上设置有转线盒9,转线盒9呈方型。所述充电线上设有转线盒9,所述转线盒9分别连接充电线5的另一端和至少一个放电接口4,具体为,转线盒9内设有第一PCB板,第一PCB板的输入端通过充电线5与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第一PCB板上设有至少一个输出端,输出端连接放电接口4,放电接口4连接移动终端,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这里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放电接口4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转线盒9中设有上部磁铁,上部磁铁和与盒盖17上设置的下部磁铁相吸,用于将转线盒9固定到盒盖17上。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位于绕线槽7内,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充电线5的一端,充电线5缠绕在绕线槽7中,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

转线盒9的一个面上贴有与共享电源对应的二维码11,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11可以向云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云服务器确认并通过充电请求后向第二PCB板上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参数,控制模块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共享电源中的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输出电流给移动终端充电。控制参数包括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时间等。

第二外壳14上设置有显示屏2, 显示屏2与第二壳体14内的显示屏控制模块连接,显示屏控制模块控制通过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云服务器向显示屏模块发送控制信息,与显示屏模块连接的显示屏2根据控制信息显示动态广告。显示屏控制模块同时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向显示屏控制模块传输智能终端的充电状态参数,显示屏2对智能终端的充电状态参数进行动态显示。这里的充电状态参数包括储能电池12的输出电压、移动终端的充电时间和移动终端的剩余可充电时间。

第二外壳14的下部设有警报灯3,警报灯3位于显示屏2之下,警报灯3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连接储能电池12的检测电路。当储能电池12的检测电路检测到储能电池12的电量大于储能电池12可储存总电量的90%时,警报灯3显示绿色;当储能电池12的电量为储能电池12可储存总电量的10%-90%时,警报灯3显示黄色;当储能电池12的电量小于储能电池12可储存总电量的10%时,警报灯3显示红色并不断闪烁,提醒人们及时给共享电源充电。

本实用新型中的共享电源设置在餐厅、商店等位置,用于给在餐厅、商店的顾客的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充电。顾客可以拿起放电接口4,放出缠绕在绕线槽7中缠绕的充电线5,由于充电线5的长度可调,可以将与充电线5连接的转线盒9拿到顾客面前,顾客使用移动终端扫描转线盒9上的二维码11向云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云服务器向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请求,生成支付确认连接,并将该链接发送给移动终端,顾客确认支付后,云服务器向共享电源中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参数,控制模块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共享电源中的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输出电流给移动终端充电。控制参数包括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时间等。顾客完成充电后,可将充电线5重新缠绕在绕线槽7中。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共享电源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中的绕线槽7的开口处设置了滑块8。绕线槽7的横截面呈“”型,滑块8的顶面与绕线槽7的顶面连接,滑块8的底面与绕线槽7的底面连接,滑块8的侧面设置有穿线孔81,充电线5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81,使滑块8设置在充电线5上。滑块8的横截面具有“”型开口,滑块8与绕线槽7之间形成储线孔。滑块8与充电线5之间为间隙配合,滑块8可在绕线槽7中滑动。

优选地,滑块8呈长方型,绕线槽7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滑道,滑块8的顶面设置有与绕线槽7的顶面的滑道相对应的凸起,滑块8的底面设置有与绕线槽7的底面的滑道相对应的凸起。

充电时,顾客可以通过使滑块8绕绕线槽7滑动放出充电线5,实现充电。充电完成后,顾客可以反方向滑动滑块8,将充电线5收到绕线槽7中。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将充电线5方便地收到绕线槽7中。滑块8设置在绕线槽7的侧面,起到了防止绕在绕线槽7中的充电线5滑落的作用。

图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共享电源又一实施例的结构图。本实施例与上述两个实施例的区别是:与共享电源相对应的二维码11位于第二外壳14上,二维码11与显示屏2同处于一面且位于显示屏2下部。

所述转线盒9呈圆柱型,所述转线盒9分别连接充电线5的另一端和至少一个放电接口4,具体为,转线盒9内设有第一PCB板,第一PCB板的输入端通过充电线5与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第一PCB板的输出端连接至少一个放电接口4,放电接口4连接移动终端,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这里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放电接口4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所述转线盒9上设有凹槽,凹槽中设有与共享电源对应的二维码11,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共享电源再一实施例的结构图。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下部为第一外壳13,第一外壳13呈长方型,第一外壳13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一外壳13垂直的第二外壳14。第一外壳13内设有储能电池12,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与充电线5的一端连接,第二外壳14的表面上设有环绕第二外壳14的绕线槽7,绕线槽7的横截面呈“”型,用于缠绕充电线5。充电线5的一端与第一外壳13内部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另一端穿过绕线槽7中设置的出线口6处于壳体1的外部,用于连接移动终端。

优选地,绕线槽7位于与第二外壳14与第一外壳13的连接处,绕线槽7的底面为第一外壳13的表面,绕线槽7的顶面和侧面为第二外壳14的表面。

优选地,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位于绕线槽7中,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充电线5的一端,充电线5缠绕在绕线槽7中。

优选地,第二壳体14的上部设置有显示屏2,显示屏2的下部的第二外壳14上设置有警报灯3,警报灯3下部的第二外壳14上设置有绕线槽7。

优选地,绕线槽7的开口处设置有滑块8,绕线槽7的横截面呈“”型,滑块8的顶面与绕线槽7的顶面连接,滑块8的底面与绕线槽7的底面连接,滑块8的侧面设置有穿线孔81,充电线5的另一端穿过穿线孔81,使滑块8设置在充电线5上。绕线槽7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有滑道,滑块8的顶面设置有与绕线槽7的上顶面的滑道相对应的凸起,滑块8的底面设置有与绕线槽7的底面的滑道相对应的凸起。滑块8的横截面具有“”型开口,滑块8与绕线槽7之间形成储线孔。

与共享电源相对应的二维码11位于第二壳体14上,二维码11与显示屏2同处于一面且位于显示屏2下部,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11向云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云服务器确认并通过充电请求后向第二PCB板上的控制模块发送控制参数,控制模块根据控制参数控制共享电源中的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输出电流给移动终端充电。控制参数包括储能电池的输出电压和输出时间等。

第二外壳14中设有显示屏控制模块,显示屏2与第二外壳14内的显示屏控制模块连接,显示屏控制模块控制通过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云服务器向显示屏模块发送控制信息,与显示屏模块连接的显示屏2根据控制信息显示动态广告。显示屏控制模块同时与储能电池12的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向显示屏控制模块传输智能终端的充电状态参数,显示屏2对智能终端的充电状态参数进行动态显示。这里的充电状态参数包括储能电池12的输出电压、移动终端的充电时间和移动终端的剩余可充电时间。

警报灯3与储能电池12的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连接储能电池12的检测电路。当储能电池12的检测电路检测到储能电池12的电量大于储能电池12可储存总电量的80%时,警报灯3显示绿色;当储能电池12的电量为储能电池12可储存总电量的15%-80%时,警报灯3显示黄色;当储能电池12的电量小于储能电池12可储存总电量的15%时,警报灯3显示红色,提醒人们及时给共享电源充电。

与图2相同,第一外壳13的侧面设置有充电接口10,充电接口10连接储能电池12的输入电路,用于给储能电池12充电。充电接口10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充电线5上设置有转线盒9,转线盒9呈方型,转线盒9连接充电线5的另一端和至少一个放电接口4,具体为,转线盒9内设有第一PCB板,第一PCB板的输入端通过充电线5与储能电池12的输出接口连接,第一PCB板的输出端连接至少一个放电接口4,放电接口4连接移动终端,用于给移动终端充电,这里的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放电接口4的类型包括但不限于Micro USB接口、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