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极电机防触电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792发布日期:2018-12-21 20:17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罩极电机防触电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罩极电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罩极电机防触电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罩极电机主要由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线包组件、磁轭铁芯、固定支架、连接紧固件组成,其结构可参照专利号为2016207825052的一种新型罩极引线式电机。普通的固定支架设置有用于安装滚珠轴承的内孔,并通过螺钉穿过固定支架两端的两个安装孔,将支架安装在定子上。普通的罩极电机无任何防触电保护,当电机长时间使用后,电机容易因故障或者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造成人身从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罩极电机的、结构简单、防漏电、安全系数高的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罩极电机防触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体,所述的支架体中心处设有用于安装滚珠轴承的内孔,所述的支架体两端设置有将支架体固定在罩极电机定子上的支脚,所述支架体的其中一支脚设置有防触电部,所述的防触电部设置有用于加装地线的地线固定孔;所述的地线固定孔的侧方表面设置有呈地线标志的凹位,所述的支架体为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所述的防触电部内部为开放式空腔,所述的空腔内设置有使地线固定孔攻牙长度加长的固定部。

优选的,所述的内孔通过连接板与其两端的支脚连接,所述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将电机安装在设备上的安装孔一。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孔一的两侧设置有从连接板的底部表面向外伸出,且连接内孔和支脚的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的支脚上设置有将支架体固定在罩极电机定子上的安装孔二。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孔二的底部从支脚的底部向外伸出,并可嵌入定子对应的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设置有地线固定孔,通过在地线固定孔上加装地线,可防止电机因故障或者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造成人身从触电事故的发生。

(2)安装支架的防触电部为开放式空腔设计,在可以接地线的同时,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在防触电部的空腔内设置有地线固定孔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可加长地线固定孔的攻牙长度,可使锁锣丝时可以紧一些。

(3)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在防触电部的上表面用凹部形成地线标志,使得地线标志与安装支架一体成型,无须额外喷漆或粘贴地线标志,简化生产工艺,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标号所示为:

1-支架体、11-内孔、12-支脚、121-安装孔二、13-防触电部、131- 地线固定孔、132-凹位、133-开放式空腔、134-固定部、14-连接板、141- 安装孔一、142-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案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方式实施:

参照图1-4,一种罩极电机防触电安装支架,包括支架体1,所述的支架体1中心处设有用于安装滚珠轴承的内孔11,所述的支架体1两端设置有将支架体1固定在罩极电机定子上的支脚12,所述支架体1的其中一支脚12设置有防触电部13,所述的防触电部13设置有用于加装地线的地线固定孔131。通过在地线固定孔131上加装地线,可防止电机因故障或者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造成人身从触电事故的发生。

所述的地线固定孔131的侧方表面设置有呈地线标志的凹位132,所述的支架体1为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制成。在防触电部13的上表面用凹位132 形成地线标志,使得地线标志与安装支架一体成型,无须额外喷漆或粘贴地线标志,简化生产工艺,节省人力物力。

所述的防触电部13内部为开放式空腔133,防触电部13为开放式空腔设计,在可以接地线的同时,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所述的开放式空腔133 内设置有使地线固定孔131攻牙长度加长的固定部134,该固定部134可加长地线固定孔131的攻牙长度,可使锁锣丝时可以紧一些。

所述的内孔11通过连接板14与其两端的支脚12连接,所述的连接板 14上设置有用于将电机安装在设备上的安装孔一141。所述的安装孔一141 的两侧设置有从连接板14的底部表面向外伸出,且连接内孔11和支脚12 的加强筋142,加强筋142可增加连接板14、安装孔一141、内孔11和支脚12的结合面的强度。

所述的支脚12上设置有将支架体1固定在罩极电机定子上的安装孔二 121,所述的安装孔二121的底部从支脚12的底部向外伸出,并可嵌入定子对应的安装孔内。该设计可使安装孔二121与定子安装更牢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