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3074发布日期:2019-01-22 22:5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杆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担负着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重要任务,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整个电网线路中,输电杆塔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输电线路杆塔结构是电力架空线路设施中特殊的支撑结构件,是导线、地线、绝缘子串和基础的联结纽带,其结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电网线路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

直线杆塔由于占地面积小,施工简单、加工方便,节约投资等,如今在偏远空旷地区仍大量应用,在我国电网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近年来,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直线杆塔上需要承载的电线也越来越多。现有直线杆塔在支撑更多导线后,其原有杆塔结构的稳固性下降,不足以应对风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塔杆倒塌现象,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能够满足现有杆塔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包括两根水平布置的直立线杆构成的杆塔,所述杆塔的中部和下部各连接一根加强横梁;所述杆塔的上部套装固定有电线支架,位于所述电线支架下部的杆塔边相水平固定有复合横担,所述复合横担悬空的一端与其上部的对应直立线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棒形绝缘子;所述电线支架悬空的一端与其上部的对应直立线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棒形绝缘子;所述电线支架的底部位于两个所述直立线杆之间的部分竖直悬挂连接第三棒形绝缘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线支架包括矩形外框、加固横梁和加强横板;其中,所述加固横梁平行于所述矩形外框的长边,并位于所述矩形外框的中部,所述加强横板交叉分布在所述加固横梁的两侧,其一端与所述加固横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矩形边框固定连接;所述直立线杆贯穿所述电线支架的加固横梁,并通过固定件使电线支架水平固定在所述直立线杆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穿心螺栓,所述穿心螺栓为2个,分别位于所述电线支架上、下两侧的直立线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加固横梁包括一体式成型的依次交错连接的三个线形段和两个矩形段,其中,所述直线杆塔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矩形段;所述矩形段的直径大与所述直线杆塔的直径,所述线形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直线杆塔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棒形绝缘子的数量为2根以上,其相互分隔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线支架的长度大于所述加强横梁和2个所述复合横担的长度之和。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杆塔下部的加强横梁的两端各连接一个第一人字形支撑柱,所述人字形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加强横梁连接,其底端与地面连接,构成三角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人字形支撑柱与所述杆塔所在的直线共直线。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杆塔中部的加强横梁的中部连接一个第二人字形支撑柱,所述第二人字形支撑柱的顶端与所述加强横梁的中部连接,其底端与地面连接,凑成三角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人字形支撑柱与所述杆塔所在的直线相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通过第一人字支撑柱和第二人字支撑柱的设置,提高了直线杆塔的结构稳固性,并防止杆塔扭曲变形,是其顶部承重性能的提高必要前提;通过电线支架、复合横担和三种棒形绝缘子的设置,一方面简化直线杆塔顶部的结构,并提高电缆的悬挂高度,另一方面有效扩增了承载电线的数量,并满足电气绝缘间隙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示电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直立线杆,2.加强横梁,3.电线支架,4.复合横担,5.第一棒形绝缘子,6.第二棒形绝缘子,7.第三棒形绝缘子,8.固定件,9.第一人字支撑柱,10.第二人字支撑柱,31.矩形外框,32.加固横梁,33.加固横板,321.线形段,322.矩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2和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高稳固性输电线路直线杆塔,包括两根水平布置的直立线杆1构成的杆塔,所述杆塔的中部和下部各连接一根加强横梁2;所述杆塔的上部套装固定有电线支架3,通过电线支架3的设置,可以有效增加导线承载数量,提高直线杆塔对于电线的承载性能。

位于所述电线支架3下部的杆塔边相水平固定有复合横担4,所述复合横担4悬空的一端与其上部的对应直立线杆1之间连接有第一棒形绝缘子5,且使第一棒形绝缘子5和复合横担4之间呈“ㄥ”形布置;所述电线支架3悬空的一端与其上部的对应直立线杆1之间连接有第二棒形绝缘子6,且使第二棒形绝缘子6与电线支架3之间呈“ㄥ”形布置;所述电线支架的底部位于两个所述直立线杆1之间的部分竖直分隔悬挂连接2个以上第三棒形绝缘子7。通过第一棒形绝缘子和第二棒形绝缘子的设置,起到拉伸并稳固复合横担和电线支架的作用;通过第一棒形绝缘子、第二棒形绝缘子和第三棒形绝缘子的设置,确保承载的各类电线之间确保安全的绝缘距离,使直线杆塔承载的各类电线能够安全运行。

所述电线支架3包括矩形外框31、加固横梁32和加强横板33;其中,所述加固横梁32平行于所述矩形外框31的长边,并位于所述矩形外框31的中部,包括一体式成型的依次交错连接的三个线形段321和两个矩形段322,其中,所述矩形段322的直径大与所述直线杆塔1的直径,所述线形段321的直径小于所述直线杆塔1的直径。所述直线杆塔1分别穿过加固横梁的两个矩形段322,并通过固定件8使电线支架3水平固定在所述直立线杆1的顶部。其中,所述固定件8为2个穿心螺栓,分别横穿于所述电线支架上、下两侧的直立线杆上,所述直立线塔上带有配套的螺栓孔。

所述加强横板33交叉分布在所述加固横梁32的两侧,其一端与所述加固横梁32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对应的矩形边框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横板33上还包覆有阻燃耐磨橡胶套。该加强横板一方面起到加固电线支架的作用,另一方面为承载各类电线提供支撑,并通过阻燃耐磨橡胶套的设置避免电线的磨损。

上述所述电线支架3的长度大于所述加强横梁2和2个所述复合横担4的长度之和,即电线支架3的悬空端位于复合横担4的悬空端的外侧,以增大绝缘间隙。

位于所述杆塔下部的加强横梁2的两端各连接一个第一人字形支撑柱9,所述人字形支撑柱9的顶端与所述加强横梁的端部连接,其底端与地面连接,构成三角形结构,且第一人字形支撑柱9与所述杆塔所在的直线共直线。即第一人字支撑柱在两根直立线杆所在直线的方向上起到增强杆塔底部稳固性的作用。

位于所述杆塔中部的加强横梁2的中部连接一个第二人字形支撑柱10,所述第二人字形支撑柱10的顶端与所述加强横梁2的中部连接,其底端与地面连接,凑成三角形结构,且所述第二人字形支撑柱与所述杆塔所在的直线相垂直。即第二认字支撑柱在两根直立线杆所在直线相垂直的方向上起到增强杆塔底部稳固性的作用。第一认字支撑柱和第二人字支撑柱所在的直线方向相垂直,从而对杆塔形成稳固的支撑作用,提高其结构的稳固性,以增强其承载更多电线的性能。

上述输电线路直线杆塔,通过第一人字支撑柱和第二人字支撑柱的设置,提高了直线杆塔的结构稳固性,并防止杆塔扭曲变形,是其顶部承重性能的提高必要前提;通过电线支架、复合横担和三种棒形绝缘子的设置,一方面简化直线杆塔顶部的结构,并提高电缆的悬挂高度,另一方面有效扩增了承载电线的数量,并满足电气绝缘间隙的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