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3984发布日期:2019-02-19 18:1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挂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电路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挂杆。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带电作业可以不停电检修和更换设备,从而减少停电时长,增加供电可靠性,提升供电质量,因此,带电作业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电网检修形式。但是,由于材料、技术和工艺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配电带电作业相对发达国家要落后很多。我国现在常规的配电网检修往往是通过计划停电对配网进行检修和维护,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用电量的极速增加,电网的检修将会越来越多,继续采用计划停电的方式来检修设备,势必会造成供电质量的下降,影响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和发展配网不停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与总结,创新思路,开拓想法,不断研发新工具、新工艺,从而提高我国配电带电作业的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带电作业过程中经常遇到不能有效满足作业安全距离的问题。由于绝缘杆作业法作业空间有限,人体与带电梯不能较好的保证有效的安全距离,同时在完成一相接引工作后,另两相无法用手直接触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挂杆,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绝缘杆在作业中安全性较低,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杆,包括:绝缘杆、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

所述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挂接部,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绝缘杆靠近所述挂接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运动,以用于和主线连接或脱离;

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绝缘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用于卡接下引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邻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相邻一端能够将下引线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设在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撑件;

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设在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包括挂件主体和连接件;

所述挂件主体呈U型,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挂件主体的一侧,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绝缘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挂件主体内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槽靠近所述挂件主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挂件主体开口端的一侧;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均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挂件主体开口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孔,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挂接部为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杆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杆,包括:绝缘杆、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绝缘杆的一端设置有挂接部,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绝缘杆靠近所述挂接部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挂接部的一端运动,以用于和主线连接或脱离;所述第二锁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绝缘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用于卡接下引线。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使用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能够将主线和下引线固定,并且通过控制绝缘杆即可控制主线和下引线,这样即可保障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同时,第一锁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均设置在绝缘杆上,还可以提高操作时的效率。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绝缘杆在作业中安全性较低,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钩的局部示意图。

图标:1-绝缘杆;2-第一锁紧装置;3-第二锁紧装置;4-挂接部;5-驱动机构;31-安装架;32-第一限位件;33-第二限位件;34-第一弹性支撑件;35-第二弹性支撑件;310-挂件主体;320-连接件;3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杆,包括:绝缘杆1、第一锁紧装置2和第二锁紧装置3;

所述绝缘杆1的一端设置有挂接部4,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设置在所述绝缘杆1靠近所述挂接部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挂接部4的一端运动,以用于和主线连接或脱离;

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设置在所述绝缘杆1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用于卡接下引线。

其中,挂接部4的材质选用绝缘材质。

其中,挂接部4可以与绝缘杆1一体化设置,挂接部4还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与绝缘杆1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杆,包括:绝缘杆1、第一锁紧装置2和第二锁紧装置3;所述绝缘杆1的一端设置有挂接部4,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设置在所述绝缘杆1靠近所述挂接部4的一端,且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能够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挂接部4的一端运动,以用于和主线连接或脱离;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设置在所述绝缘杆1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用于卡接下引线。采用上述的方案,通过使用第一锁紧装置2和第二锁紧装置3能够将主线和下引线固定,并且通过控制绝缘杆1即可控制主线和下引线,这样即可保障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同时,第一锁紧装置2和第二锁紧装置3均设置在绝缘杆1上,还可以提高操作时的效率。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绝缘杆1在作业中安全性较低,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钩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包括安装架31、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

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架31的两侧,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相邻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安装架31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相邻一端能够将下引线卡接。

其中,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材质可以为弹性材料。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1设置在绝缘杆1上,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设置在安装架31中,并且第一限位件32能够相对第二限位件33移动,同时,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在相互抵接时,能够形成有用于卡接下引线的卡槽,并且在第一限位件32与第二限位件33受到一定的挤压力时,第一限位件32会向远离第二限位件33的一端移动,这样即可使第二锁紧装置3与下引线之间脱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还包括第一弹性支撑件34;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2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4的另一端设在所述安装架3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件32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一限位件32连接,第一弹性支撑件3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架31上,这样在需要将下引线卡接时,可将下引线穿过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形成的卡槽,或者是下引线可以穿过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之间的抵接部,当下引线穿过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抵接部时,第一弹性支撑件34受到压缩需要回复原状,以将第一限位件32恢复至和第二限位件33抵接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装置3还包括第二弹性支撑件35;

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3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35的另一端设在所述安装架31靠近所述第二限位件33的一侧。

其中,第一弹性支撑件34和第二弹性支撑件35为弹簧或者橡胶柱均可。

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支撑件的一端与第二限位件33连接,第二弹性支撑件35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架31上,这样在需要将下引线卡接时,可将下引线穿过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形成的卡槽,或者是下引线可以穿过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之间的抵接部,当下引线穿过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抵接部时,第二弹性支撑件35受到压缩需要回复原状,以将第一限位件32恢复至和第二限位件33抵接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31包括挂件主体310和连接件320;

所述挂件主体310呈U型,所述连接件320设置在所述挂件主体310的一侧,所述连接件320用于与所述绝缘杆1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挂件主体310内设置有定位槽;

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槽靠近所述挂件主体310的开口端,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定位槽远离所述挂件主体310开口端的一侧;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34和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35的另一端均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

本实施例中,挂件主体310呈U型设置,并在挂件主体310内设置有定位槽,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两端均设置在定位槽中,且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一端能够相对移动,第一弹性支撑件34和第二弹性支撑件35的一端设置在定位槽中,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的另一端固定在定位槽中,以保障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一端能平稳的在定位槽中移动,通过定位槽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装置的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均呈弧形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呈弧形设置,可以使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快速的抵接,并且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只有局部接触,便于下引线的从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抵接端脱离和进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靠近所述挂件主体310开口端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孔311,定位件穿过所述定位孔311将所述第一限位件32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3固定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

本实施例中,在靠近挂件主体310开口端的两侧设置了定位孔311,这样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均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定位槽中,可以便于第一限位件32和第二限位件33的调节,更换更加便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挂接部4为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杆1上还设置有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连接,所述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紧装置2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挂接部4的一端移动。

本实施例中,在绝缘杆1中设置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可为电机和伸缩杆,电机驱动伸缩杆带动第一锁紧装置2向靠近挂接部4的一端运动或者是远离挂接部4的一端运动,以实现将主线锁紧或与主线脱离的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