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056发布日期:2019-02-15 20:2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目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有许多性能尚不明确,例如,当用铜铟镓硒光伏组件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时,由于光伏组件不透光,会影响采光,需要改变光伏组件的倾角来改善采光,改变倾角后,光伏组件的发电性能和围护空间的采光情况的变化规律还没有被总结出来,需要搭建试验装置来进行测试分析。但是现有的试验装置中,由于光伏组件的背面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试验装置内部空间较小,所以光伏组件背面反射的光线会对试验装置内的光线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样所测得的数据将无法为实际大型空间中的采光情况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在进行光电转换时和实际的大型装置的光电转化的偏差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包括立墙、多个光伏组件和测试组件。立墙包括相连的东侧立墙、南侧立墙、西侧立墙和北侧立墙。多个光伏组件设置在立墙上,多个光伏组件的背面设置有吸光结构。测试组件与光伏组件电连接以测试试验装置光伏组件的试验数据。

进一步地,吸光结构包括黑布,黑布设置在多个光伏组件的背面。

进一步地,黑布为与多个光伏组件一一对应地多个。

进一步地,各黑布与光伏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各黑布可收起。

进一步地,各光伏组件的第一侧边与立墙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以使光伏组件可沿第一侧边旋转。

进一步地,试验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第一端与立墙相连,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光伏组件相连,以驱动光伏组件沿第一侧边旋转。

进一步地,测试组件包括测量主体和与测量主体电连接的多个辐照度计,各辐照度计分别设置在立墙内部空间和立墙的外部。

进一步地,测试组件还包括电流电压测试仪,电流电压测试仪与测量主体电连接,以测量光伏组件的发电。

进一步地,测试组件还包括温度测量结构,温度测量结构设置在多个光伏组件的背面并与测量主体电连接,以测量各光伏组件背面的温度。

进一步地,试验装置还包括顶面,顶面设置在立墙的上部,顶面上设置有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可枢转地连接在顶面的外表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具有四面相连的立墙,其中,东、西、南三面立墙上设置多个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背面设置吸光结构,可以避免由于光伏组件背面反射光线,而影响试验数据。该试验装置的测试组件用于测量试验数据。例如,如果没有吸光结构,当测量南侧立墙上的光伏组件的试验数据时,东侧立墙和西侧立墙对南侧立墙的光伏组件的影响较大,造成试验数据偏差较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在进行光电转换时和实际的大型装置的光电转化的偏差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的实施例的俯视剖面图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的北立面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立墙;11、东侧立墙;12、南侧立墙;13、西侧立墙;14、北侧立墙;20、光伏组件;30、测量主体;40、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包括:立墙10、多个光伏组件和测试组件。立墙10包括相连的东侧立墙11、南侧立墙12、西侧立墙13和北侧立墙14,多个光伏组件20设置在立墙10上,多个光伏组件20的背面设置有吸光结构,测试组件与光伏组件20电连接以测试试验装置光伏组件20的试验数据。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具有四面相连的立墙,其中,东、西、南三面立墙上设置多个光伏组件20,光伏组件20背面设置吸光结构,可以避免由于光伏组件20的背面反射光线,而影响试验数据。该试验装置的测试组件用于测量试验数据。例如,如果没有吸光结构,当测量南侧立墙上的光伏组件的试验数据时,东侧立墙和西侧立墙对南侧立墙的光伏组件的影响较大,造成试验数据偏差较大。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在进行光电转换时和实际的大型装置的光电转化的偏差较大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还可以通过拆卸部分光伏组件20背面吸光结构的方法来探究大型空间内与光伏组件20具有不同空间关系的区域的采光条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吸光结构包括黑布,黑布设置在多个光伏组件20的背面。设置在光伏组件20背面的黑布可以阻挡光线射入光伏组件20背面,进而阻挡光伏组件20反射的光线影响试验装置内部的光线情况。而且黑布价格便宜,方便获得,黑布的安装和拆卸也比较方便。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黑布为与多个光伏组件20一一对应地多个。黑布与光伏组件20一一对应,这样可以选择遮挡某一块或者某几块光伏组件20的背面,从而研究与光伏组件20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区域的采光条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各黑布与光伏组件20可拆卸地连接,或者各黑布可收起。这样可以选择遮挡某一块或者某几块光伏组件20的背面,从而研究与光伏组件20具有不同位置关系的区域的采光条件。具体的,黑布可以卷起,然后用绳子系好或者黑布可以通过魔术贴安装和拆卸,这些方法都非常简单容易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各光伏组件20的第一侧边与立墙10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以使光伏组件20可沿第一侧边旋转。光伏组件20的第一侧边和立墙10分别设置交错的套筒,旋转轴穿设在套筒中,光伏组件20可以绕着旋转轴转动。这种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组件20和立墙10也可以通过固定铰链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试验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的第一端与立墙10相连,驱动组件的第二端与光伏组件20相连,以驱动光伏组件20沿第一侧边旋转。驱动组件由计算机控制,可以使光伏组件20抬起不同的倾角,使进入试验装置的光线不同,并且光伏组件20所接收的光线也不同。这样就可以探究不同的倾角对围护空间内采光情况和光伏组件20的发电性能的影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测试组件包括测量主体30和与测量主体30电连接的多个辐照度计,各辐照度计分别设置在立墙10内部空间和立墙10的外部。在本试验装置的北面(如果是南半球,则在南面)用铝单板隔出一定的区域作为设备间,用于存放测量主体30和计算机。在设备间内安装空调,以给设备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辐照度计与测量主体30电连接,这样可以把测得的数据传输给测量主体30,此处的测量主体30是指辐照度采集器和计算机,辐照度采集器可以把辐照度计采集到的信息转化成数字和物理信息,计算机可以保存这些信息,并且做出处理,转化成更容易分析和利用的形式。例如,导出数据图表。值得注意的是,电连接可以是指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指电线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辐照度计为5个,一个设置在室外,5个设置在室内,由于室内的不同位置相差较大,这样可以对室内的多点进行数据采集并对不同位置进行分析。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测试组件还包括电流电压测试仪,电流电压测试仪与测量主体30电连接,以测量光伏组件20的发电。电流电压测试仪可以测量光伏组件20发电的电流、电压、功率、发电量,这些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由计算机记录和导出图表,方便我们直观的看出不同倾角下的发电性能的不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测试组件还包括温度测量结构,温度测量结构设置在多个光伏组件20的背面并与测量主体30电连接,以测量各光伏组件20背面的温度。温度测量结构可以测量不同倾角下光伏组件20的温度,我们可以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温度对发电性能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辐照度、温度、各项光电数据均在测试时,设定一定的时间间隔,避免随时间变化,太阳角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每隔5分钟采集一次试验数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试验装置还包括顶面40,顶面40设置在立墙10的上部,顶面40上设置有光伏组件20,光伏组件20可枢转地连接在顶面40的外表面。顶面铺设有玻璃,玻璃是透光的,不会阻挡光线,影响试验装置内的采光,而且玻璃可以给光伏组件20一定的支撑力,保护光伏组件20。光伏组件20设置在玻璃外侧。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具有光伏组件的试验装置中的光伏组件20指的是铜铟镓硒光伏组件,另外,可以用其它光照强度、光伏组件20发电性能代替本装置使用的辐照度计、电流电压测试仪。本试验装置的尺寸为:南、北立墙宽1.85米,东、西立墙宽2.65米,高2.6米,光伏组件的长为1.2米,宽为0.6米,顶面安装3块光伏组件,东、西、南立墙上各安装6块光伏组件。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设计新的试验装使其所测数据为大型空间中的采光情况提供参考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