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5134发布日期:2019-04-05 19:2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属于并联逆变器构造领域。



背景技术:

AC设备在例如电动机动车或越野重载车辆中的多种应用要求使用逆变器,该逆变器能够满足用于此种应用的大电流需求。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10971371.3的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包括控制第一逆变器使得第一逆变器根据第一操作状态操作,同时第二逆变器断开;以及在从第一操作状态过渡到第二操作状态之前,断开第一逆变器。所述控制器还被构造为:控制第二逆变器使得第二逆变器在所述过渡期间至少部分地操作,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现技术的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不能便捷的调节传导效率,导致逆变器使用时耗电严重,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以解决现技术的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不能便捷的调节传导效率,导致逆变器使用时耗电严重,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其结构包括绝缘底板、地线接口、散热孔、套线端口、数据线端口、控制按钮、逆变器盒、传导控制器,所述绝缘底板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绝缘底板通过铸造方式与逆变器盒底部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地线接口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逆变器盒右面左下端,所述控制按钮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数据线端口左端,所述逆变器盒顶部设有传导控制器,所述传导控制器由逆变器盒主体、通电套环、传动杆、绝缘推板、传导电阻、滑动槽组成,所述逆变器盒主体内设有传导电阻,所述传导电阻二分之一处设有滑动槽,所述通电套环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滑动槽内部,所述传动杆通过铸造方式与通电套环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杆通过贯穿方式安装于绝缘推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设于逆变器盒右端三分之一处。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端口设于套线端口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套线端口通过螺旋方式安装于逆变器盒右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逆变器盒长为50cm,宽为30cm,高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直径为20cm。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推板材质为pp塑料材质,不导电,耐摩擦,有效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通电套环为黄铜材质,导电性强,有效提高了传导效率。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本实用在需要调节逆变器传导效率时,推动绝缘推板,使得传动杆向右移动,带动通电套环沿着滑动槽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传导电阻的传导长度,进而改变了传导效率,降低了传导损失,解决了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不能便捷的调节传导效率的问题,通过改变电阻的长度,切换损失,减小了逆变器使用时的耗电,延长使用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导控制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电套环的滑动传导示意图。

图中:绝缘底板-1、地线接口-2、散热孔-3、套线端口-4、数据线端口-5、控制按钮-6、逆变器盒-7、传导控制器-8、逆变器盒主体-801、通电套环-802、传动杆-803、绝缘推板-804、传导电阻-805、滑动槽-80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绝缘底板1、地线接口2、散热孔3、套线端口4、数据线端口5、控制按钮6、逆变器盒7、传导控制器8,所述绝缘底板1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绝缘底板1通过铸造方式与逆变器盒7底部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地线接口2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逆变器盒7右面左下端,所述控制按钮6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数据线端口5左端,所述逆变器盒7顶部设有传导控制器8,所述传导控制器8由逆变器盒主体801、通电套环802、传动杆803、绝缘推板804、传导电阻805、滑动槽806组成,所述逆变器盒主体801内设有传导电阻805,所述传导电阻805二分之一处设有滑动槽806,所述通电套环802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滑动槽806内部,所述传动杆803通过铸造方式与通电套环802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杆803通过贯穿方式安装于绝缘推板804底部,所述散热孔3设于逆变器盒7右端三分之一处,所述数据线端口5设于套线端口4上端,所述套线端口4通过螺旋方式安装于逆变器盒7右下端,所述逆变器盒7长为50cm,宽为30cm,高为20cm,所述散热孔3直径为20cm,所述绝缘推板804材质为pp塑料材质,不导电,耐摩擦,有效提高了使用安全性,所述通电套环802为黄铜材质,导电性强,有效提高了传导效率。

本专利所说的传导电阻805是一个限流元件,将电阻接在电路中后,电阻器的阻值是固定的一般是两个引脚,它可限制通过它所连支路的电流大小。阻值不能改变的称为固定电阻器,阻值可变的称为电位器或可变电阻器。

在进行使用时,将电缆线装入套线端口4内,接通地线接口2,按下控制按钮6开启设备,在需要调节逆变器传导效率时,推动绝缘推板804,使得传动杆803向右移动,带动通电套环802沿着滑动槽806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传导电阻805的传导长度,进而改变了传导效率,降低了传导损失,解决了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不能便捷的调节传导效率的问题,通过改变电阻的长度,切换损失,减小了逆变器使用时的耗电,延长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技术的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不能便捷的调节传导效率,导致逆变器使用时耗电严重,实用性较差,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需要调节逆变器传导效率时,推动绝缘推板804,使得传动杆803向右移动,带动通电套环802沿着滑动槽806向右移动,从而增加传导电阻805的传导长度,进而改变了传导效率,降低了传导损失,解决了用于分离传导损失和切换损失的并联逆变器构造不能便捷的调节传导效率的问题,通过改变电阻的长度,切换损失,减小了逆变器使用时的耗电,延长使用时间。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逆变器盒主体801内设有传导电阻805,所述传导电阻805二分之一处设有滑动槽806,所述通电套环802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滑动槽806内部,所述传动杆803通过铸造方式与通电套环802成为一体化结构,所述传动杆803通过贯穿方式安装于绝缘推板804底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