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887发布日期:2019-08-16 22:0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柜,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

现有的配电柜结构较为简单,当其内部的元器件需要更换时,由于元器件的外形高度不一致,使得元器件的操作手柄无法从内门板的开口处凸出,影响了元器件的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配电柜,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配电柜,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螺柱、纵梁、内门板、元器件安装板和门板,所述螺柱、纵梁、内门板和元器件安装板设于箱体内,所述螺柱为复数个,所述螺柱与箱体内侧焊接连接,所述纵梁与箱体连接,所述内门板与纵梁连接,所述元器件安装板与箱体背板连接;

其中,所述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和纵梁安装孔,所述纵梁安装孔设于纵梁本体上,所述纵梁本体通过纵梁安装孔与箱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箱体包括:箱体本体、顶盖板、底盖板和内门板固定件,所述顶盖板与箱体本体顶部连接,所述底盖板与箱体本体底部连接,所述内门板固定件设于箱体本体的背板上,所述内门板固定件与元器件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内门板包括:内门板本体和内门板开孔,所述内门板开孔设于内门板本体上,所述内门板本体通过螺栓组件与纵梁连接。

进一步,所述门板包括:门板本体和锁孔,所述锁孔设于门板本体上,所述门板本体与箱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通过增设可调节的纵梁和螺柱,当元器件的外形高度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调整纵梁与螺柱的连接位置,使得元器件操作手柄能够合理的凸出在内门板开孔,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箱体100、箱体本体110、顶盖板120、底盖板130和内门板固定件140。

螺柱200、纵梁300、纵梁本体310和纵梁安装孔320。

内门板400、内门板本体410和内门板开孔420。

元器件安装板500、门板600、门板本体610和锁孔62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3所示,一种可调节安装的配电柜包括:箱体100、螺柱200、纵梁300、内门板400、元器件安装板500和门板600,螺柱200、纵梁300、内门板400和元器件安装板500设于箱体100内,螺柱200为复数个,螺柱200与箱体100内侧焊接连接,纵梁300与箱体100连接,内门板400与纵梁300连接,元器件安装板500与箱体100背板连接。

如图2所示,其中,纵梁300包括:纵梁本体310和纵梁安装孔320,纵梁安装孔320设于纵梁本体310上,纵梁本体310通过纵梁安装孔320与箱体100连接。

箱体100包括:箱体本体110、顶盖板120、底盖板130和内门板固定件140,顶盖板120与箱体本体110顶部连接,底盖板130与箱体本体110底部连接,内门板固定件140设于箱体本体110的背板上,内门板固定件140与元器件安装板500连接。

内门板400包括:内门板本体410和内门板开孔420,内门板开孔420设于内门板本体410上,内门板本体410通过螺栓组件与纵梁300连接。

门板600包括:门板本体610和锁孔620,锁孔620设于门板本体610上,门板本体610与箱体100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螺柱200、纵梁300、内门板400和元器件安装板500安装于箱体内,在本实施例中螺柱200的数量为3组,每组3个,螺柱200焊接在箱体100内侧且均匀排布,纵梁300通过纵梁安装孔320与箱体100连接,元器件安装板500与箱体100背板连接,内门板400与纵梁300连接。利用纵梁300上的纵梁安装孔320配合3组螺柱200,可以实现3个间距的选择,满足了大多数情况下元器件的外形高度不一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可调节的纵梁和螺柱,当元器件的外形高度不一致的时候,可以调整纵梁与螺柱的连接位置,使得元器件操作手柄能够合理的凸出在内门板开孔,使用方便,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