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3026发布日期:2019-06-14 23: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马达的解角器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



背景技术:

电动车或油电车的马达运转时,系统需要精确掌握马达输出状态,特别是马达转速,才能确保马达正常运作,并且下达正确的控制指令。

马达转速系以解角器检测,解角器的转子与定子通常都设置在马达的壳体中。其中定子会固定于壳体,而转子会固定于心轴或是马达转子。但是,不论是马达转子或是马达定子,都会产生强磁场。而解角器的输出信号是弦波信号。此一弦波信号易受到强磁场干扰而导致带有噪声而失真。弦波信号一旦失真将导致系统判断马达运作错误,而强制马达关机。若于汽车行驶中因错误导致马达关机,汽车将短暂失去动力而可能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应用于一马达。所述解角器固定机构可避免解角器被马达运作时产生的磁场变化干扰,避免马达转速检测作业出现错误信号导致系统对马达进行断电关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包含有底壳、解角器定子以及导磁盖板。底壳具有支承部以及凸缘部;支承部具有贯穿中轴线的穿孔,凸缘部延伸于支承部,且凸缘部具有突出的基座。解角器定子固定于基座。导磁盖板具有一固定部与一遮蔽部;其中,固定部固定于解角器定子与基座之间,且解角器定子与固定部之间设置不导磁垫片;其中,遮蔽部延伸于固定部,并且朝中轴线延伸。

基于上述解角器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马达,包含如前所述的解角器固定机构、马达定子、心轴、马达转子以及解角器转子。马达定子具有线圈固定架以及多个线圈;线圈固定架具有一环状绕线槽,且多个线圈以集中绕线方式固定于线圈固定架。心轴穿置于支承部。马达转子设置于心轴上,并且位于环状绕线槽中。解角器转子固定于马达转子;其中,解角器定子相对于中轴线的距离,大于解角器转子相较于中轴线的距离,且遮蔽部遮挡于底壳与解角器转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包含有底壳、解角器定子以及隔磁环。底壳具有支承部以及凸缘部;支承部具有贯穿中轴线的穿孔,凸缘部延伸于支承部,且凸缘部具有突出的基座。解角器定子固定于基座。隔磁环的一壁面位置位于解角器定子的外侧。

基于上述解角器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一种马达,包含如前所述的解角器固定机构、马达定子、心轴、马达转子以及解角器转子。马达定子具有线圈固定架以及多个线圈;线圈固定架具有环状绕线槽,且多个线圈以集中绕线方式固定于线圈固定架。心轴穿置于支承部。马达转子设置于心轴上,并且位于环状绕线槽中。解角器转子固定于马达转子;其中,解角器定子相对于中轴线的距离,大于解角器转子相较于中轴线的距离,且遮蔽部遮挡于底壳与解角器转子之间。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解角器定子及解角器转子的配置,亦不修改现有马达结构,而是以附加导磁盖板或是隔磁环的方式,避免线圈的磁力线收敛于解角器定子或解角器转子,而避免解角器定子或解角器转子的信号收发受到线圈干扰。是以,所述解角器固定结构可以快速地结合于现有的马达设计中,而不需要重新设计马达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中部分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中部分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及其马达的爆炸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解角器固定机构中部分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 马达 110 底壳

112 支承部 114 凸缘部

116 贯穿孔 118 基座

120 马达定子 122 线圈固定架

124 线圈 126 环状绕线槽

130 心轴 140 马达转子

142 环状侧壁 144 转子衬套

145 减速齿轮段 146 永磁元件

148 容置部 152 解角器转子

154 解角器定子 160 导磁盖板

162 固定部 164 遮蔽部

166 不导磁垫片 170 隔磁环

L 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应用于一马达100。马达100具有一底壳110、一马达定子120、一心轴130、一马达转子140、一解角器总成以及一导磁盖板160。

如图1与图2所示,底壳110具有一支承部112以及一凸缘部114。支承部112为柱状,并且具有贯穿一中轴线L的一贯穿孔116,心轴130通过贯穿孔116穿置于支承部112。凸缘部114延伸于支承部112,而形成一圆盘状结构。

如图1、图2与图3所示,马达定子120具有一线圈固定架122以及多个线圈124。线圈固定架122为环状,具有一环状绕线槽126。多个线圈124以集中绕线方式固定于线圈固定架122。其中,线圈124的绕线轴线,是垂直于环状绕线槽126的中轴线L。多个线圈124是间隔地设置,用以提供交替变换的磁场。

如图1与图2所示,于一具体实施例中,马达转子140具有一转子衬套144,转子衬套144包含一环状侧壁142结构、以及一减速齿轮段145结构,环状侧壁142以及减速齿轮段145是一体成形于转子衬套144。环状侧壁142结构环绕转子衬套144配置。减速齿轮段145延伸于转子衬套144,或者是减速齿轮段145成形于转子衬套144外表面,使得减速齿轮段145结合于转子衬套144。马达转子140整体结构为转子衬套144可动地套于心轴130,透过减速齿轮段145上的直挡面在心轴130的轴向上定位,使马达转子140可转动地设置于心轴130上。

如图1与图2所示,环状侧壁142外周面设置有多个永磁元件146,该些永磁元件146间隔地设置于外周面。前述减速齿轮段145用于耦合于一减速齿轮总成,从而输出马达转子140转动所产生的动力。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解角器总成包含解角器转子152以及解角器定子154。图3中不绘示减速齿轮段145与心轴130以简化图示表达。解角器转子152固定于转子衬套144,从而固定于马达转子140,而使得解角器转子152与马达转子140可同时转动。解角器转子152也可以固定在马达转子140的其他部分,只要解角器转子152与马达转子140可同时转动即可。此外,转子衬套144将马达转子140朝向底壳110的一侧隔离为一容置部148,并且解角器定子154、解角器转子152都位于容置部148中。

如图2、图3与图4所示,解角器定子154固定于底壳110的凸缘部114。其中,凸缘部114具有一朝向马达转子140突出的基座118,而该解角器定子154以螺栓等固定手段固定于基座118。

如图4所示,解角器定子154相对于中轴线L的距离,大于解角器转子152相较于中轴线L的距离。解角器总成的一具体实施例为霍尔传感器,解角器转子152每绕行中轴线L一圈,可经过解角器定子154的侧面一次,而可产生霍尔感应效应(Hall effect)。透过霍尔感应效应(Hall effect)可得到马达转子140的转速(亦即马达100的转速)。解角器总成不排除为其他形式的检测机制,只要安排成解角器定子154与解角器转子152分别作为信号发射端以及信号接收端即可。

如图3与图4所示,导磁盖板160具有一固定部162与一遮蔽部164。固定部162固定于解角器定子154与基座118之间,并且解角器定子154与固定部162之间设置不导磁垫片166,使通过导磁盖板160的磁力线不会直接透过固定部162进入解角器定子154。遮蔽部164延伸于固定部162,并且朝该中轴线L延伸,覆盖该容置部148,而遮挡于底壳110与解角器转子152之间。另外,遮蔽部164的外周缘具有一延伸部,延伸于解角器定子154的外侧面,而隔离于解角器定子154与马达转子140的环状侧壁142之间。导磁盖板160的一具体实施例可为冷压钢板,例如符合JIS 3141-1996规范的钢板。不导磁垫片166的一具体实施例为电木或其他塑料材质。

如图4所示,线圈124系位于解角器定子154外侧(图中未示出)。当线圈124作用产生磁场变化时,线圈124的磁力线,将受到导磁盖板160的吸引,而收敛于导磁盖板160,减少通过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磁力线密度,从而避免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信号收发受到干扰,进一步避免了马达100转速检测错误问题发生。

如图5与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应用于一马达100。该马达100具有一底壳110、一马达定子120、一心轴130、一马达转子140、一解角器总成以及一隔磁环170。

如图5与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马达100不配置导磁盖板160,而增加隔磁环170。如图所示,隔磁环170由不导磁材料制成,例如不锈钢,用以隔离磁力线通过。于一具体实施例中,该不锈钢为符合JIS G4303:2005规范的不锈钢。

如图5与图6所示,隔磁环170固定于解角器定子154的外侧;于一具体实施例中,系将解角器定子154的外圈部分裁切后,用于结合隔磁环170。但实际上,隔磁环170只要位于解角器定子154的外侧,而可在径向将永磁元件146以及线圈124隔离于解角器定子154的外侧即可。因此,隔磁环170也可以固定于马达转子140或固定于马达转子140的转子衬套144。

如图所示,于另一具体实施例中,隔磁环170固定于环状侧壁142的内侧,而形成嵌合于环状侧壁142的态样。

当线圈124作用产生磁场变化时,线圈124的磁力线,将受到隔磁环170的阻挡而朝向中轴线L的两端发散,避免磁力线收敛于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减少通过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磁力线密度,从而避免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信号收发受到磁力线干扰,进一步避免了马达100转速检测错误问题发生。

请参阅图7与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解角器固定机构,应用于一马达100。该马达100具有一底壳110、一马达定子120、一心轴130、一马达转子140、一解角器总成、一导磁盖板160以及一隔磁环170。

如图7与图8所示,第三实施例主要是将第一实施例的导磁盖板160以及第二实施例的隔磁环170结合于同一马达100中。因此,当线圈124作用产生磁场变化时,线圈124的磁力线,将受到隔磁环170的阻挡而朝向中轴线L的两端发散,避免磁力线收敛于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仍朝向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收敛的磁力线,受到导磁盖板160的吸引,而收敛于导磁盖板160;是以,导磁盖板160以及隔磁环170同时配置,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通过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磁力线密度,从而避免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信号收发受到干扰,进一步避免了马达100转速检测错误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解角器定子154及解角器转子152的配置,亦不修改现有马达100结构,而是以附加导磁盖板160或是隔磁环170的方式,避免线圈124的磁力线收敛于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而避免解角器定子154或解角器转子152的信号收发受到干扰。是以,所述解角器固定结构可以快速地结合于现有的马达100设计中,而不需要重新设计马达100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