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6639发布日期:2020-02-14 22:39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削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绝缘层削锥器。



背景技术:

风电机组用避雷针电缆需要在主线电缆的中部进行剥削处理,以使主线电缆的导体外露。

在电缆的剥削工艺中,要求外露导体两端的绝缘层均呈锥状。现有的电缆削锥器仅适用电缆端部的削锥处,则难以适用于对电缆中部的绝缘层进行削锥处理。

而现有对电缆中部绝缘层的削锥处理存在锥面光滑度差、锥度难以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绝缘层削锥器,来解决电缆中部绝缘层削锥处理不达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包括用于围绕电缆外周设置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可开合连接;所述第一基体靠近第二基体的一侧上依次设有第一导入部、坡状部及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基体靠近第一基体的一侧上依次设有第二导入部、切削部及第二引导部;当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闭合时,所述第一导入部与第二导入部配合形成电缆导入通道,所述坡状部与切削部配合形成削锥通道,所述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配合形成导体导出通道。

上述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在需要对电缆中部的绝缘层进行削锥处理时,先对电缆的中部进行环切剥皮处理,以使电缆的导体外露;再将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扣合在导体的两侧,并使第一导入部与第二导入部相对,所述坡状部与切削部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部与第二引导部相对;最后将待削锥的电缆端部依次送入电缆导入通道、削锥通道及导体导出通道,且在此过程中相对转动电缆与电缆绝缘层削锥器。通过将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主体分为可开合连接的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结构,如此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可扣合连接在电缆上的任何位置,进而能够利用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对电缆上的任一部位的绝缘层进行削锥处理。相较于一般的电缆绝缘层削锥器,本申请中的电缆绝缘层削锥器适用范围广泛,且易携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坡状部与切削部之间的最小径不小于导体直径。由于坡状部和切削部的最小径不小于导体直筋,如此能避免切削部锥切导体,进而有效保证导体的完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靠近第二基体的一侧设有第一护衬,所述第一护衬上与第二基体相对的面为第一导入部;或,所述第二基体靠近第一基体的一侧设有第二护衬,所述第二护衬上与第一基体相对的面为第二导入部。在削锥处理中,第一护衬和第二护衬能对电缆导入通道内的绝缘层进行有效保护,如此以避免电缆导入通道内的电缆发生形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衬固接于所述第一基体上;或,所述第二护衬固接与第二基体上;如此能使第一导入部和第二导入部相对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将电缆导入电缆导入通道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衬为瓦形结构;或,所述第二护衬为瓦形结构;如此第一护衬上的第一导入部和第二护衬上的第二导入部能较好地与电缆外周适配贴合,进而避免电缆导入通道内的电缆发生损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体上设有用于连通削锥通道的排屑口,所述第二基体上设有与排屑口配合的切削刀,所述切削刀的刀刃为所述切削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坡状部为截面为弧线的曲面;且在第一导入部到第一引导部的方向上,所述曲面的弧线半径逐渐减小。截面为弧线的曲面能与锥切后的绝缘层有较好的支撑;进而能较好地引导削锥后的绝缘层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刀位置可调地设置于第二基体上,通过调节切削刀的位置可调节刀刃的锥切深度。通过调节刀刃的锥切深度;可在削锥处理初期,增大锥切深度;可在削锥处理尾期,减小锥切深度。如此可在保证锥切速度的同时保证锥切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螺纹连接。以螺纹连接实现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开合连接的结构简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位于第一导入部到第一引导部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基体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位于第二导入部到第二引导部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用于穿设第一螺纹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用于穿设第二螺纹连接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爆炸图;

图2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基体,110、第一护衬,111、第一台肩,120、第一连接孔,130、第二连接孔,100a、第一导入部,100b、坡状部,100c、第一引导部,200、第二基体,210、第二护衬,211、第二台肩,220、排屑口,230、切削刀,231、条形孔,240、第三连接孔,250、第四连接孔,200a、第二导入部,200b、切削部,200c、第二引导部,30a、电缆导入通道,30b、削锥通道,30c、导体导出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包括用于围绕电缆外周设置的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所述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可开合连接;所述第一基体100靠近第二基体200的一侧上依次设有第一导入部100a、坡状部100b及第一引导部100c;所述第二基体200靠近第一基体100的一侧上依次设有第二导入部200a、切削部200b及第二引导部200c;当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闭合时,所述第一导入部100a与第二导入部200a配合形成电缆导入通道30a,所述坡状部100b与切削部200b配合形成削锥通道30b,所述第一引导部100c与第二引导部200c配合形成导体导出通道30c。

上述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在需要对电缆中部的绝缘层进行削锥处理时,先对电缆的中部进行环切剥皮处理,以使电缆的导体外露;再将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扣合在导体的两侧,并使第一导入部100a与第二导入部200a相对,所述坡状部100b与切削部200b相对,所述第一引导部100c与第二引导部200c相对;最后将待削锥的电缆端部依次送入电缆导入通道30a、削锥通道30b及导体导出通道30c,且在此过程中相对转动电缆与电缆绝缘层削锥器。通过将电缆绝缘层削锥器的主体分为可开合连接的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的结构,如此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可扣合连接在电缆上的任何位置,进而能够利用电缆绝缘层削锥器对电缆上的任一部位的绝缘层进行削锥处理。相较于一般的电缆绝缘层削锥器,本申请中的电缆绝缘层削锥器适用范围广泛,且易携带。

结合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坡状部100b与切削部200b之间的最小径不小于导体直径。由于坡状部100b和切削部200b的最小径不小于导体直筋,如此能避免切削部200b锥切导体,进而有效保证导体的完整性。

结合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100靠近第二基体200的一侧设有第一护衬110,所述第一护衬110上与第二基体200相对的面为第一导入部100a;或,所述第二基体200靠近第一基体100的一侧设有第二护衬210,所述第二护衬210上与第一基体100相对的面为第二导入部200a。在削锥处理中,第一护衬110和第二护衬210能对电缆导入通道30a内的绝缘层进行有效保护,如此以避免电缆导入通道30a内的电缆发生形变。

结合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衬110固接于所述第一基体100上;或,所述第二护衬210固接与第二基体200上;如此能使第一导入部100a和第二导入部200a相对位置稳定,从而保证将电缆导入电缆导入通道30a的效果。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护衬110为瓦形结构;或,所述第二护衬210为瓦形结构;如此第一护衬110上的第一导入部100a和第二护衬210上的第二导入部200a能较好地与电缆外周适配贴合,进而避免电缆导入通道30a内的电缆发生损伤。

具体地,所述第一护衬110远离坡状部100b的一端设有第一台肩111,所述第一台肩111用于限定第一基体100抵接以限定第一护衬110在第一基体100上的位置。所述第二护衬210远离切削部200b的一端设有第二台肩211,所述第二台肩211用于限定第二基体200抵接以限定第二护衬210在第二基体200上的位置。

结合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体200上设有用于连通削锥通道30b的排屑口220,所述第二基体200上设有与排屑口220配合的切削刀230,所述切削刀230的刀刃为所述切削部200b。

结合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刀230位置可调地设置于第二基体200上,通过调节切削刀230的位置可调节刀刃的锥切深度。通过调节刀刃的锥切深度;可在削锥处理初期,增大锥切深度;可在削锥处理尾期,减小锥切深度。如此可在保证锥切速度的同时保证锥切效果。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削刀230上设有条形孔231,排屑口220处的第二基体200上设有连接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切削刀230通过穿设于条形孔231和连接孔内的紧固件(图中未示出)设置于第二基体200上。通过切换紧固件与条形孔231配合的位置,可实现锥切深度的调节。

一实施例中,所述坡状部100b为截面为弧线的曲面;且在第一导入部100a到第一引导部100c的方向上,所述曲面的弧线半径逐渐减小。截面为弧线的曲面能与锥切后的绝缘层有较好的支撑;进而能较好地引导削锥后的绝缘层移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螺纹连接。以螺纹连接实现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开合连接的结构简单。

结合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体100设有第一连接孔120和第二连接孔130,所述第一连接孔120和第二连接孔130位于第一导入部100a到第一引导部100c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基体100设有第三连接孔240和第四连接孔250,所述第三连接孔240和第四连接孔250位于第二导入部200a到第二引导部200c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孔120和第三连接孔240用于穿设第一螺纹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孔130和第四连接孔250用于穿设第二螺纹连接杆。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