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07165发布日期:2019-07-19 21:5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箱式变电站又叫预装式变电所或预装式变电站。是一种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户外紧凑式配电设备,即将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安装在一个防潮、防锈、防尘、防鼠、防火、防盗、隔热、全封闭、可移动的钢结构箱,特别适用于城网建设与改造,是继土建变电站之后崛起的一种崭新的变电站。

但是传统的箱式变电站在使用的时候,显示变电站内部的存在大量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会将箱体内部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导致变电站内部的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变电站内部电子元件的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的变电站一般都是在外部的壳体开设散热孔,从而使箱体内外空气交换,实现换热的目的,但是,这种散热效果差,且在散热的时候,外部空气中的灰尘容易进入到箱体的内部,从而导致变电站需要经常的进行维护,增加了维护成本。虽然目前已经发展了水冷技术,但,现有水冷积水对冷却液传输管道的密封性要求高,因此水冷技术的造价成本也非常的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的箱式变电站,解决传统技术中箱式变电站散热效果差或者是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本体,所述箱式变电站本体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气泵和罐体以及连通气泵和罐体的管体。

所述罐体和气泵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内壁的底部,且罐体的排气管依次贯穿箱体和箱式变电站本体并延伸至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部,所述气泵的输入端依次贯穿箱体和箱式变电站本体并延伸至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腔中,所述管体的内部设置有水管,所述罐体的内部并位于管体下方设置有与罐体内壁密封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的下方填充有冷却液体,所述水管的一端贯穿隔板并延伸至冷却液体液面的下方,所述罐体上还贯穿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另一延伸出罐体并延伸至管体的内部,所述气泵与导管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止回阀。

所述水管延伸至管体内部的一端呈竖直状设置,且在水管的排水口处固定安装有排水头。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呈连续的弯折状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箱体的正面呈开口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头为一根空心管体,且排水头的顶部与水管的排水口连通,排水头的底部呈密封状态,且在排水头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排水头内腔的L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热片,且导热片的一端与管体的内壁之间连接,且导热片呈波浪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呈环形排列在管体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与管体的连接处设置呈漏斗状。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潮机构,所述防潮机构包括固定在罐体内腔中圆柱状的盒体,所述盒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呈开口状设置,且在盒体的底部固定有放置网,所述放置网的顶部放置有吸水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与防潮机构的相邻侧呈开口状,且在罐体的开口处卡接有可拆卸的挡板。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泵、管体以及罐体的配合,在变电站进行工作的时候,气泵将变电站内部的空气抽出,抽出的空气被气泵输送进入到管体的内部,空气在管体内部进行运输的时候会充分的与外界的空气和管体内部的水管进行热量的交换,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最后在将冷却后的空气排入到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对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部进行降温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管、水管、排水头以及止回阀的配合,在气泵进行工作的时候,在空气与外部空气通过管体进行热交换的同时,水管内部的水也会对管体内的空气进行降温,并且通过散热片的设置,可以增加散热的效率,同时,还能使水循环的流动,避免水温过高影响水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防潮机构,由于在对热空气进行水冷的过程中,热空气会直接与水进行接触,会导致有一部分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随着热空气一起流入到罐体的内部,通过防潮机构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水蒸气进入到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部,另外,同时还便于对防潮机构内吸水元件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罐体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的切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头的剖面图。

其中,1箱式变电站本体、2箱体、3气泵、4罐体、5管体、6水管、7隔板、8导管、9排水头、10止回阀、11 L形通孔、12导热片、13散热槽、14冷却液体、15防潮机构、151盒体、152放置网、153吸水元件、16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式变电站本体1,箱式变电站本体1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内部设置有散热系统,散热系统包括气泵3和罐体4以及连通气泵3和罐体4的管体5。管体5呈连续的弯折状设置在箱体2的内部,且箱体2的正面呈开口状设置。

罐体4和气泵3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2内壁的底部,且罐体4的排气管依次贯穿箱体2和箱式变电站本体1并延伸至箱式变电站本体1的内部,气泵3的输入端依次贯穿箱体2和箱式变电站本体1并延伸至箱式变电站本体1的内腔中,管体5的内部设置有水管6,罐体4的内部并位于管体5下方设置有与罐体4内壁密封设置的隔板7,隔板7的下方填充有冷却液体14,水管6的一端贯穿隔板7并延伸至冷却液体14液面的下方,罐体4上还贯穿设置有导管8,导管8的另一延伸出罐体4并延伸至管体5的内部,气泵3与导管8的输入端之间设置有止回阀10。

水管6延伸至管体5内部的一端呈竖直状设置,且在水管6的排水口处固定安装有排水头9。排水头9为一根空心管体,且排水头9的顶部与水管6的排水口连通,排水头9的底部呈密封状态,且在排水头9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排水头9内腔的L形通孔11。

在本实施例中:水管6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热片12,导热片12的一端固定在水管6的外表面,且导热片12的一端与管体5的内壁之间连接,且导热片12两侧均呈波浪状设置。管体5的外表面开设有散热槽13,散热槽13呈环形排列在管体5的外表面上。导管8与管体5的连接处设置呈漏斗状。另外,罐体4的内部设置有防潮机构15,防潮机构15包括固定在罐体4内腔中圆柱状的盒体151,盒体151的顶部和底部均呈开口状设置,且在盒体151的底部固定有放置网152,放置网152的顶部放置有吸水元件153。罐体4与防潮机构15的相邻侧呈开口状,且在罐体4的开口处卡接有可拆卸的挡板16。在本实施例中,吸水元件为蓝色硅胶颗粒。

在该箱式变电站进行工作的时候,气泵3会先进行工作,气泵3在进行工作时,将变电站本体1内部的空气抽出并送入到管体5的内部,热空气在管体5的内部进行移动时,会通过管体5与外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冷却的空气进入到罐体4的内部,并由于隔板7的设置,从而使空气重新进入到箱式变电站本体1的内部,达到对箱式变电站本体1内部进行降温的目的。

在空气进入到管体5内部的时候,会有一部分的空气与从排水头9排出的液体一起进入到导管8的内部,并且通过导管8进入到罐体4的内部并位于隔板7的下方,从而使隔板7下方的压强增加,从而使冷却液体14进入到水管6的内部,进入到水管6内部的液体会通过排水头9排出,由于L形通孔的设置,液体会将L形通孔堵塞,使空气无法进入,而液体会漫出L形通孔,并进入到管体5的内部,并通过导管8重新流入到管体4的内部。

另外,气体在罐体4内重新进入到箱式变电站本体1内部的过程中,会需要经过防潮机构15,在气体经过防潮机构15的时候,会被过滤掉气体中的水蒸气,另外,通过打开挡板16,也方便对吸水元件153进行更换,保证了防潮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泵、管体以及罐体的配合,在变电站进行工作的时候,气泵3将变电站内部的空气抽出,抽出的空气被气泵3输送进入到管体5的内部,空气在管体5内部进行运输的时候会充分的与外界的空气和管体内部的水管进行热量的交换,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最后在将冷却后的空气排入到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部,从而达到了对箱式变电站本体的内部进行降温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