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摔耐压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3247发布日期:2019-08-16 22:1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抗摔耐压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抗摔性能的移动电源(即充电宝)。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的的快速发展,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但便携式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电池电量不耐用的问题,如智能手机基本上一天一充,为了保持设备随时有电,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是同时携带移动电源。然而,很多时候,使用者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造成充电宝意外掉落导致摔坏,从无法给手机充电。为了解决该问题,部分人选择为手机充电宝加上结实保护外壳,防止手机充电宝在掉落后不能使用,但这种做法还是不能完全解决手机充电宝在掉落后摔坏的情况。因为在掉落过程中,极大可能多次弹动导致保护外壳松动,甚至脱离,最后造成充电宝摔坏。这主要是由于以前的充电宝没有使用中框,或者虽然有中框,但中框受力部位采用硬质材料制作,导致充电宝在掉落或受压迫的情况下,能量都传递给电池和电路板,无法缓冲冲击力,严重时前者受到能量过大会导致爆炸,后者会形变导致不能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更、能够缓冲冲击力、掉落时不易摔坏的新型抗摔耐压移动电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摔耐压移动电源,包括有壳体、电路板和电池,电池和电路板设置于壳体中,电路板连接有用于充电和反充电的USB输入和输出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有面壳、底壳和中框,中框整体采用软胶制成,如软塑胶、橡胶等材料,面壳及底壳分别从上下两面与中框通过卡扣结构结合固定;面壳及底壳的四面转角位置均设置为圆弧形保护结构,即从面壳/底壳的表面往侧面的过渡部位及相邻侧面的过渡部位均为圆弧结构;在面壳及底壳的内表面靠近壳体前端的位置各设有若干限位件,电池沿纵向安装在面壳与底壳之中,电池的前端由限位件卡紧,而后端则由面壳及底壳的后端内侧面卡紧,电路板则固定于电池与壳体的前端之间。

进一步地,在底壳中设置有若干根固定柱,固定柱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件的高度,电路板通过螺丝锁紧在固定柱上,可有效将电路板锁住同时也成为从前后面传来的压迫力的保障。

进一步地,在中框的四周内侧壁上各设置有若干卡扣,卡扣分为上下两排,上排卡扣对应面壳,下排卡扣对应底壳;在面壳及底壳的四周内壁设置有与卡扣相配的扣孔,通过卡扣卡入在扣孔中使面壳及底壳分别与中框结合固定,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方便。

进一步地,各卡扣在中框上形成上下对称结构,其中上排的卡扣均为上表面朝下倾斜,而下排的卡扣则均为下表面朝上倾斜,这样在装配面壳和底壳时更容易装入,而两排卡扣的另一表面则可设置为非倾斜结构,这样具有更强的卡紧力。

进一步地,在面壳及底壳的表面和前后端面均设置有凸起的缓冲条,缓冲条沿整个移动电源的纵向设置,且面壳及底壳前后端面的缓冲条均直接由表面的缓冲条延伸形成,设置多条缓冲条,不仅可以在移动电源掉落时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在手握着移动电源时还具有防滑作用。

进一步地,在面壳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标识槽,在标识槽内设置有固定孔,标识牌通过其自带的扣柱插入固定孔内而固定标识槽中,并形成可拆卸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地更换标识牌,如此使移动电源更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进一步地,整个中框四周外壁侧面的中段位置均设置为朝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此弧形结构使中框具有更佳的缓冲能力,进一步吸收撞击时产生的能量。

进一步地,在面壳上还设置有按钮孔,作为该移动电源开关的按钮设置于该按钮孔中,并凸出于面壳上,可用于控制移动电源的开和关。还可以在面壳上设置显示对应电量的led灯。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软胶制作中框,面壳及底壳再分别与中框结合固定,并且在壳体的周围四角均设置圆弧形保护结构,这样可以将掉落时产生的震动及冲击力传至中框,中框通过形变吸收掉落和压迫产生的能量,防止冲击力传递给电路板和电池而造成移动电源损坏,同时还能有效卡住面壳和底壳,防止意外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面壳,11为按钮孔,12为标识槽,2为底壳,21为扣孔,22为固定柱,23为限位件,3为中框,31为卡扣,4为电路板,5为电池,6为按钮,7为缓冲条,8为标识牌,9为圆弧形保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新型抗摔耐压移动电源,包括有壳体、电路板4和电池5,电池5和电路板4设置于壳体中,电路板4连接有用于充电和反充电的USB输入和输出接口;所述壳体包括有面壳1、底壳2和中框3,中框3整体采用软胶制成,如软塑胶、橡胶等材料,面壳1及底壳2分别从上下两面与中框3通过卡扣31结构结合固定;面壳1及底壳2的四面转角位置均设置为圆弧形保护结构9,即从面壳1/底壳2的表面往侧面的过渡部位及相邻侧面的过渡部位均为圆弧结构;在面壳1及底壳2的内表面靠近壳体前端的位置各设有若干限位件23,电池5沿纵向安装在面壳1与底壳2之中,电池5的前端由限位件23卡紧,而后端则由面壳1及底壳2的后端内侧面卡紧,如此可具极高的稳定性,电路板4则固定于电池5与壳体的前端之间。

在底壳2中设置有若干根固定柱22,固定柱22的高度大于所述限位件23的高度,电路板4通过螺丝锁紧在固定柱22上,可有效将电路板4锁住同时也成为从前后面传来的压迫力的保障。

在中框3的四周内侧壁上各设置有若干卡扣31,卡扣31分为上下两排,上排卡扣31对应面壳1,下排卡扣31对应底壳2;在面壳1及底壳2的四周内壁设置有与卡扣31相配的扣孔21,通过卡扣31卡入在扣孔21中使面壳1及底壳2分别与中框3结合固定,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方便。

各卡扣31在中框3上形成上下对称结构,其中上排的卡扣31均为上表面朝下倾斜,而下排的卡扣31则均为下表面朝上倾斜,这样在装配面壳1和底壳2时更容易装入,而两排卡扣31的另一表面则可设置为非倾斜结构,这样具有更强的卡紧力。

在面壳1及底壳2的表面和前后端面均设置有凸起的缓冲条7,缓冲条7沿整个移动电源的纵向设置,且面壳1及底壳2前后端面的缓冲条7均直接由表面的缓冲条7延伸形成,设置多条缓冲条7,不仅可以在移动电源掉落时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在手握着移动电源时还具有防滑作用。

在面壳1的表面上设置有一标识槽12,在标识槽12内设置有固定孔,标识牌8通过其自带的扣柱插入固定孔内而固定标识槽12中,并形成可拆卸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地更换标识牌8,如此使移动电源更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整个中框3四周外壁侧面的中段位置均设置为朝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此弧形结构使中框3具有更佳的缓冲能力,进一步吸收撞击时产生的能量。

在面壳1上还设置有按钮孔11,作为该移动电源开关的按钮6设置于该按钮孔11中,并凸出于面壳1上,可用于控制移动电源的开和关。还可以在面壳1上设置显示对应电量的led灯。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