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式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8374发布日期:2020-02-14 17:3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无线充电式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无线充电式手电筒。



背景技术:

现如今工业场所使用的手电筒,均为有线充电式手电筒,电筒上有充电口以及充电口密封圈。这种有线充电式手电筒存在如下缺陷:(1)充电口插拔次数多了,易造成充电不良或接头损坏问题,密封圈密封失效影响使用;(2)长时间在工业环境中使用,尤其在较多的油污、液体、灰尘、腐蚀性气的环境中,充电口的密封圈为橡胶材质,使用频繁,易发生断裂、变形,导致充电口腐蚀损坏,无法充电;(3)因充电口的存在,会造成灯具防护等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降低,严重影响工人的正常作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式手电筒,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手电筒实现无线充电,从而解决了密封圈密封失效、充电口腐蚀损坏、灯具防护等级降低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无线充电式手电筒,包括手电筒主体、无线充电器,该无线充电器用于给手电筒主体的电池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器与市电连接,并内含无线发送模块;所述手电筒主体内置无线接收模块与智能转化模块,无线接收模块通过电磁感应接收无线发送模块传输的电能;所述智能转化模块将接收的电能转换为额定电压及电流,用于给手电筒主体内的电池充电;所述无线发送模块包括电源线圈、外磁芯,所述电源线圈安装在外磁芯上;其中市电依次连接ac适配器、第一滤波电路、驱动信号发生器、耦合电路、谐振功率放大器,该谐振功率放大器与电源线圈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包括充电线圈、内磁芯,所述充电线圈安装在内磁芯上;所述智能转化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电路、第二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稳压恒流充电电路,所述整流电路与充电线圈相连接,所述稳压恒流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线充电器上设置有放置手电筒主体的凹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压电路、555芯片组合电路,所述555芯片组合电路连接有自充放电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与驱动电压电路相连接,所述555芯片组合电路与耦合电路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功率放大电路、谐振电路,所述耦合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相连接,所述谐振电路与电源线圈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稳压恒流充电电路与电池之间设置有充电完成电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手电筒实现无线充电,从而解决了密封圈密封失效、充电口腐蚀损坏、灯具防护等级降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无线充电式手电筒,包括手电筒主体1、无线充电器2,该无线充电器2用于给手电筒主体1的电池3无线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器2与市电4连接,并内含无线发送模块5;所述手电筒主体1内置无线接收模块6与智能转化模块7,无线接收模块6通过电磁感应接收无线发送模块5传输的电能;所述智能转化模块7将接收的电能转换为额定电压及电流,用于给手电筒主体1内的电池3充电;所述无线发送模块5包括电源线圈51、外磁芯52,所述电源线圈51安装在外磁芯52上;其中市电4依次连接ac适配器53、第一滤波电路54、驱动信号发生器55、耦合电路56、谐振功率放大器57,该谐振功率放大器57与电源线圈51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6包括充电线圈61、内磁芯62,所述充电线圈61安装在内磁芯62上;所述智能转化模块7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电路71、第二滤波电路72、稳压电路73、稳压恒流充电电路74,所述整流电路71与充电线圈61相连接,所述稳压恒流充电电路74与电池3相连接。

其中,整流电路71的主要元件是型号为fr107的整流二极管,稳压电路73的主要元件是型号为in4733a的稳压二极管。

具体的,所述无线充电器2上设置有放置手电筒主体1的凹槽21。

进一步的,充电时将手电筒主体1放入凹槽21内,对手电筒主体1内的电池3进行充电。

具体的,所述驱动信号发生器55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电压电路551、555芯片组合电路552,所述555芯片组合电路552连接有自充放电电路553,所述第一滤波电路54与驱动电压电路551相连接,所述555芯片组合电路552与耦合电路56相连接。

进一步的,驱动电压电路551可采用电容、稳压二极管构成提供一5v驱动电压,用于驱动555芯片,而自充放电路为在555芯片上设置有充放电电容,通过反复的充放电就会产生驱动信号。

具体的,所述谐振功率放大器57包括依次连接的功率放大电路571、谐振电路572,所述耦合电路56与功率放大电路571相连接,所述谐振电路572与电源线圈51相连接。

进一步的,功率放大电路571的主要元件是2个型号为8550的三极管,谐振电路572的主要元件是型号为irf460的场效应管。

具体的,所述稳压恒流充电电路74与电池3之间设置有充电完成电路75。

进一步的,稳压恒流充电电路74的主要元件是型号为tl431的单向可控硅和8050的三极管,而充电完成电路75的主要元件是型号为8550的三极管,当充电时充电完成电路75不导通,当充电完成时,充电完成电路75导通。

充电时,外磁芯52和内磁芯62之间相互形成闭合的电磁回路,使得电源线圈51和充电线圈61通过电磁感应传递充电所需的电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