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枢线圈引线脚小S弯成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30370发布日期:2019-12-27 15:1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枢线圈引线脚小S弯成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枢线圈引线脚小s弯成型工具,具体为方截面电磁线绕制的单波多匝电枢线圈结构的引线脚s弯成型工具。主要可以应用于采用单波多匝的电枢线圈的低速直流电机等,需要对引线脚多跟电磁线进行折弯成型的产品。



背景技术:

低速直流电机的主要优势是可以省掉变速机或是机械换向机构,实现设备直驱,实现直驱高效节能的作用。且其转矩性能好、低速转矩大、低速震动小、直流电机启动电流和运转电流小、过载能力强,减小了系统转动惯量小、动态响应好、提升了传动质量,同时进一步避免了变速箱的漏油、噪声烦恼。

但是低速直流电机的制造难点在于其所采用的电枢线圈为方截面电磁线绕制的单波双匝电枢绕组结构。此种结构的特点不仅是电枢线圈两端都有鼻子,其中更为重要的是换向器端的下层引线脚需要在很小的径向空间内折小s弯,达到上下层引线脚在嵌入换向器升高片时,径向距离尽可能近,缝隙尽可能小,有利于电枢线圈引线脚与升高片焊接时绕组内部无绝缘缝隙外漏,提高电枢运行的可靠性。同时此种电枢线圈一般都是2根或2根以上电磁线同时绕制,所以对于每根引线脚的折弯距离是由要求的。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要求,所以目前此种电枢线圈引线脚的制造是非常麻烦和困难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引线脚需要在很小的径向空间内折小s弯,制造时非常麻烦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枢线圈引线脚小s弯成型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枢线圈引线脚小s弯成型工具,包括固定模座,所述固定模座上设置有母模组合和公模组合,所述母模组合由夹板、若干个隔板和母模模芯组成;所述公模组合由夹板、若干个隔板和公模模芯组成;所述公模组合下方的固定模座上固定有轨道,所述公模组合通过滑动模座沿轨道进行滑动;所述母模组合在固定模座上的位置与公模组合的运行轨迹相互对应;

所述电枢线圈下层引线脚穿过限位及防变形块伸到母模组合的隔板中,紧贴母模模芯,启动压机推动滑动模座,带动固定在滑动模座上的公模组合,使公模组合的公模模芯插入母模组合的隔板中,公模组合和母模组合合拢,挤压引线脚,使之弯曲成型。

不论引线脚由几根电磁线组成,均都按照图纸要求的折s弯尺寸,及相邻电磁线折弯位置偏差尺寸,一次精准成型。避免了手工成型或简易工具成型时的,形状不到位、位置定位不准、相邻电磁线之间的位置有较大偏差。此工具详细结构可根据电机制造现场情况进行调整,只要达到设计图纸要要求即可。所以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及防变形块设置在电枢线圈引线脚根据图纸要求折弯位置尺寸,用于折弯处在引线脚上的长度定位和防止折弯时紧邻折弯处的直线部分变形。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操作方便且非常实用和作用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改变引线脚的成型方式和方法,大大提高了线圈引线脚的成型质量和效率,减少了电枢绕组制造和电枢运行时风险,大大降低了电机电枢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母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公模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电枢线圈引线脚小s弯成型工具,包括固定模座1,固定模座1上设置有母模组合2和公模组合5,母模组合2由夹板7、若干个隔板8和母模模芯9组成;公模组合5由夹板7、若干个隔板8和公模模芯10组成;公模组合5下方的固定模座1上固定有轨道4,所述公模组合5通过滑动模座6沿轨道4进行滑动;母模组合2在固定模座1上的位置与公模组合5的运行轨迹相互对应;

电枢线圈下层引线脚穿过限位及防变形块3伸到母模组合的隔板8中,紧贴母模模芯9,启动压机推动滑动模座6,带动固定在滑动模座上的公模组合5,使公模组合5的公模模芯10插入母模组合2的隔板8中,公模组合5和母模组合2合拢,挤压引线脚,使之弯曲成型。

不论引线脚由几根电磁线组成,均都按照图纸要求的折s弯尺寸,及相邻电磁线折弯位置偏差尺寸,一次精准成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