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1904发布日期:2020-01-03 10:27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领域,尤其是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



背景技术:

户外的配电柜需要耐受恶劣的环境,户外配电柜的通风、散热都是需要解决的难题。现有的户外配电柜开有通风口,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散热,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优点在于节省能源,但自然风的风力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所以自然风的通风效果是不稳定的。这时会采用机械通风来解决风力风向不稳定的问题,而纯机械系统由于受机械力的主导,系统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采用混合通风和的方式提高高压配电柜的散热功能。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包括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室上方设有储电室,配电室左侧设有控制室,所述储电室的外壁透明,储电室内固定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控制室最上层固定设有通过导线连接的蓄电池组和充放电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与充放电控制器导线连接,蓄电池组和充放电控制器下方依次设有独立逆变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充放电控制器与独立逆变器导线连接,独立逆变器分别与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导线连接,充放电控制器还导线连接有位于配电室内的温度传感器,第一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有位于配电室内的风管,配电室侧壁上开有位于风管下方的内风窗,风管的出风口位于内风窗上,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内风窗与配电室连通,配电室底部开有位于内风窗下方的气幕出口,配电室上背离风管的一侧上方开有出风窗。

优选地,所述控制室上开有位于第一风机旁的第一外风窗,还有位于第二风机旁的第二外风窗,第一外风窗与第二外风窗上均安装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气幕出口和出风窗上均安装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风管的内径由进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变小,风管的出风口形状为细长的缝隙,风管的出风口紧贴内风窗的上沿且方向为竖直向下,所述气幕出口正对着风管的出风口,且气幕出口的宽度大于风管的出风口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不同时启动。

优选地,所述配电室和控制室下方固定设有垫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采用太阳能来完成通风设备自身供电的创新点,具有节能环保、通风形式随实时情况而变且通风效果优良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一种户外高压配电柜,包括配电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室1上方设有储电室2,配电室1左侧设有控制室3,所述储电室2的外壁透明,储电室2内固定设有太阳能电池板4,透明的储电室2外壁有利于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电池板4上,增加太阳能电池板4的利用面积,所述控制室3最上层固定设有通过导线连接的蓄电池组6和充放电控制器5,太阳能电池板4与充放电控制器5导线连接,蓄电池组6用于存储太阳能电池板4所转化的电能,独立逆变器7用于将由太阳能电池板4直接得到的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以供交流负载使用,蓄电池组6和充放电控制器5下方依次设有独立逆变器7、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10,充放电控制器5与独立逆变器7导线连接,独立逆变器7分别与第一风机9、第二风机10导线连接,充放电控制器5还导线连接有位于配电室1内的温度传感器12,给温度传感器12设定预设值,当温度传感器12监测到配电室1内的温度高于或低于预设值时,将信号传递给充放电控制器5,第一风机9的出风口连通有位于配电室1内的风管13,配电室1侧壁上开有位于风管13下方的内风窗15,风管13的出风口位于内风窗15上,所述第二风机10的出风口通过内风窗15与配电室1连通,配电室1底部开有位于内风窗15下方的气幕出口14,配电室1上背离风管13的一侧上方开有出风窗16。太阳能电池板4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由充放电控制器5控制转化好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组6中,也是由充放电控制器5控制蓄电池组6中的直流电输入到逆变器中变成交流电,温度传感器12为直流负载,由充放电控制器5直接连接,第一风机9与第二风机10是交流负载,直流电通过独立逆变器7转化为交流电后再给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10供电;

第一风机9启动后将风送入风管13中,风管13将风输出形成一道气幕挡在内风窗15口,再从气幕出口14输出至外界,阻止灰尘、昆虫进入配电室1内;第二电机启动时,风通过内风窗15吹入配电柜内,配电柜内的热量随着气流向上,从出风口输出。

所述控制室3上开有位于第一风机9旁的第一外风窗8,还有位于第二风机10旁的第二外风窗11,第一外风窗8与第二外风窗11上均安装有滤网。第一风机9和第二风机10工作时均产生强大的吸风力,滤网能有效阻挡外界空气中的杂质进入风机中,提高风机工作寿命。

所述气幕出口14和出风窗16上均安装有滤网。气幕出口14不仅用于输出气幕,还能在自然通风时起到充当自然风的进风口的作用,由于气幕出口14位于配电室1底部,因此要添加滤网防止小动物进入。

所述风管13的内径由进风口至出风口逐渐变小,风管13的出风口形状为细长的缝隙,风管13的出风口紧贴内风窗15的上沿且方向为竖直向下,所述气幕出口14正对着风管13的出风口,且气幕出口14的宽度大于风管13的出风口宽度。气幕向下吹送的过程中会有速度衰减向旁侧扩散,从而产生水平方向的风速,只有当气幕的水平风速大于自然风的风速时才能有效阻挡灰尘和昆虫的进入,风的体积流量是与风速和风管13截面积有直接关系,风机功率不变即意味着风的总流量是不变的,减小的风管13的出风口截面积则风速就会增大。

所述第一风机9与第二风机10不同时启动。自然通风时第一风机9启动,第二风机10停机,配电室1内温度高的空气因密度小而上升从出风口排出,外界的温度低密度大的空气经过内风窗15、气幕出口14进入配电室1中,此过程中第二风机10不影响外界空气的进入,第一风机9吹入的风经过风管13形成气幕阻止自然风中的灰尘和昆虫进入;机械通风时第一风机9停机,第二风机10启动,确保气幕不会对第二风机10送入的风产生影响,这一过程能够且不限于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实现电气互锁。

所述配电室1和控制室3下方固定设有垫脚17。不同于现有的配电柜,由于配电室1底部设了气幕出口14,所以需要增加垫脚17提高整个柜体,为气幕流出足够的输出空间。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配电室1内温度未达到温度传感器12的预设值时,采用自然通风,配电室1内热空气从出风窗16输出,外界的空气进入配电室1内,以此形成空气流对配电室1进行降温,同时第一风机9启动风管13输出气幕阻挡灰尘和昆虫的进入;配电室1内温度达到温度传感器12的预设值后,采用机械通风,第二风机10启动,通过机械力将外界的风送入配电室1内进行强行空气流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采用太阳能来完成通风设备自身供电的创新点,具有节能环保、通风形式随实时情况而变且通风效果优良的优点。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