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2886发布日期:2020-01-17 21:1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锂电池因本身具有储电量大、循环充电次数多、生命周期长等优点,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广泛,为使作为锂电池的反复工作,锂电池的充电设备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申请号为cn201821145268.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充电器,其包括本体、咬合部、活动部、驱动部和复位部;本体包括插孔,咬合部安装在活动部上,咬合部位于插孔边沿,驱动部位于插孔内。咬合部可以相对于本体旋转;咬合部位于本体上时,咬合部处于打开状态;咬合部垂直于本体时,咬合部处于咬合状态;驱动部和复位部与所述活动部连接并使咬合部在咬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虽然该充电器通过在锂电池充电器上加设咬合部的方式固定锂电池充电器内的锂电池,使充电器的充电过程稳定;并且通过驱动部和复位部与活动部连接而控制咬合部在打开状态和咬合状态之间切换,增加使用所述锂电池充电器的便捷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咬合部位于本体外,收纳不方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咬合部位于本体外,收纳不方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其能够实现使固定机构收纳在充电器本体内的同时能够调节固定机构,使其能够固定不同尺寸的电池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其包括充电器本体,充电器本体上侧面且位于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平行设有升降槽,充电器本体内且位于右侧设有连通升降槽的右空腔,右空腔内沿上下方向设有可转动的且一端伸出充电器本体外的转动杆;升降槽内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两块分别位于对应升降槽内的支撑板,支撑板之间设有位于右空腔内的右连接块,转动杆穿过右连接块且与右连接块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构造的设置,使得通过固定机构将锂电池卡接固定在充电器本体上,从而使锂电池与充电器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使充电器本体能够较佳地对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电池的生命周期;转动转动杆能够带动右连接块在右空腔内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支撑板能够沿着升降槽升降,从而使充电器本体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支撑板能够收缩至升降槽内使固定机构得到收纳;其中,右空腔的设置,一方面对支撑板进行限制,防止支撑板脱离升降槽,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板伸出升降槽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固定机构能够适合不同长度的锂电池。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机构得到收纳的同时,能够调节支撑板伸出的高度,使充电器能够对不同长度的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能够较佳地使锂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上,有助于延长锂电池的生命周期。

作为优选,支撑板的上端面上均设有铰接槽,铰接槽相对的侧面上相对设有铰接孔;支撑板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侧面均对应铰接槽设有铰接柱。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铰接槽、铰接孔和铰接柱的设置,使得铰接柱在铰接孔内转动时,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能够绕支撑板转动,从而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转动至支撑板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使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的上端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转动至支撑板的外侧时,使充电器能够取下。

作为优选,第一卡板的侧面上设有卡接槽,卡接槽的右侧壁上设有定位销孔;第二卡板的侧面上设有位于卡接槽内的卡接块,卡接块上对应定位销孔设有限位孔,定位销孔内设有伸入限位孔内的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构造的设置,使得定位销位于定位销孔内伸入限位孔时使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得到连接固定,进而使其能够将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的上端处。

作为优选,铰接槽的底壁上且靠近充电器本体的前后两侧设有放置槽,较佳地使第一卡接板和第二卡接板因重力收放至放置槽内,进而便于支撑板完全收纳与升降槽内。

作为优选,充电器本体内且位于左侧设有连通升降槽的左空腔,左空腔的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限位滑槽;支撑板之间设有位于左空腔的左连接块,左连接块包括与对应支撑板相连的第一连块和第二连块,第一连块内设有一端开口的空腔,第二连块可滑动地设于空腔内,空腔内可转动地设有穿过第二连块且与第二连块螺纹配合的丝杆,丝杆穿过第二连块的一端位于限位滑槽内;右连接块、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可伸缩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构造的设置,使得转动丝杆带动第二连块在第一连块内伸缩,进而能够改变左连接块的长度,同时由于右连接块、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可伸缩设置,丝杆能够在限位滑槽内滑动,使得支撑板在升降槽内上下升降时支撑板能够在升降槽内前后移动调节支撑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固定机构能够固定不同宽度的电池,增大了充电器的适用性。

作为优选,右连接块包括第三连块,第三连块的两端均设有活动腔,活动腔相对的侧壁上相对设有限位槽;活动腔内均设有可滑动的且与对应支撑板固定相连的第四连块,第四连块的侧面上对应限位槽设有限位柱。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三连块、活动腔和第四连块的设置,使得第四连块在活动腔内移动,进而使第四连块在第三连块内移动,从而实现右连接块的移动;其中,限位槽和限位柱的设置,使得限位柱在限位槽内滑动,使第四连块得到限制,使得无法脱离活动腔。

作为优选,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均包括与对应支撑板相连的上卡板,上卡板内设有一端开口的弹簧安装腔,弹簧安装腔内通过弹簧设有下卡板,弹簧用于推动下卡板位于弹簧安装腔内,卡接槽和卡接块分别设于对应的下卡板上。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卡板、弹簧安装腔和下卡板的设置,使得下卡板在弹簧安装腔内伸缩,从而实现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伸缩;其中,弹簧的设置,使得弹簧能够拉动下卡板缩回弹簧安装腔内,从而便于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在放置槽内的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的充电器主体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的固定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的左连接块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的右连接块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的第一卡板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00、充电器本体;101、升降槽;102、转动杆;110、固定机构;111、支撑板;112、第一卡板;113、第二卡板;121、限位滑槽;122、丝杆;211、右空腔;221、左空腔;311、右连接块;312、限位槽;313、限位柱;321、铰接槽;322、铰接孔;323、放置槽;331、左连接块;411、卡接槽;412、定位销孔;413、定位销;421、卡接块;511、第一连块;512、空腔;521、第二连块;611、第三连块;612、活动腔;621、第四连块;711、上卡板;712、弹簧安装腔;713、铰接柱;721、下卡板;72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其包括充电器本体100,充电器本体100上侧面且位于前后两侧沿上下方向平行设有升降槽101,充电器本体100内且位于右侧设有连通升降槽101的右空腔211,右空腔211内沿上下方向设有可转动的且一端伸出充电器本体100外的转动杆102;升降槽101内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110,固定机构110包括两块分别位于对应升降槽101内的支撑板111,支撑板111之间设有位于右空腔211内的右连接块311,转动杆102穿过右连接块311且与右连接块311螺纹配合。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述的构造的设置,通过固定机构100将锂电池卡接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00上,从而使锂电池与充电器本体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使充电器本体100能够较佳地对锂电池进行充电,从而有助于提高锂电池的生命周期;使得转动转动杆102能够带动右连接块311在右空腔211内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带动支撑板111能够沿着升降槽101升降,从而使充电器本体100在不工作的状态下,支撑板111能够收缩至升降槽101内使固定机构110得到收纳;其中,右空腔211的设置,一方面对支撑板111进行限制,防止支撑板111脱离升降槽101,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板111伸出升降槽101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固定机构110能够适合不同长度的锂电池。本实施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固定机构110得到收纳的同时,能够调节支撑板111伸出的高度,使充电器本体100能够对不同长度的锂电池进行充电,同时能够较佳地使锂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00上,有助于延长锂电池的生命周期。。

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1的上端面上均设有铰接槽321,铰接槽321相对的侧面上相对设有铰接孔322;支撑板111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的侧面均对应铰接槽321设有铰接柱713。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铰接槽321,铰接孔322和铰接柱713的设置,使得铰接柱713在铰接孔322内转动时,使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能够绕支撑板111转动,从而使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转动至支撑板111之间相互配合能够使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00的上端处,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转动至支撑板111的外侧时,使充电器能够取下。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板112的侧面上设有卡接槽411,卡接槽411的右侧壁上设有定位销孔412;第二卡板113的侧面上设有位于卡接槽411内的卡接块421,卡接块421上对应定位销孔412设有限位孔,定位销孔412内设有伸入限位孔内的定位销413。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构造的设置,使得定位销413位于定位销孔412内伸入限位孔时使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之间得到连接固定,进而使其能够将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00的上端处。

本实施例中,铰接槽321的底壁上且靠近充电器本体100的前后两侧设有放置槽323,较佳地使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因重力收放至放置槽323内,进而便于支撑板111完全收纳与升降槽101内。

本实施例中,充电器本体内且位于左侧设有连通升降槽101的左空腔221,左空腔221的侧壁上沿上下方向设有限位滑槽121;支撑板111之间设有位于左空腔221的左连接块331,左连接块331包括与对应支撑板111相连的第一连块511和第二连块521,第一连块511内设有一端开口的空腔512,第二连块521可滑动地设于空腔512内,空腔512内可转动地设有穿过第二连块521且与第二连块521螺纹配合的丝杆122,丝杆122穿过第二连块521的一端位于限位滑槽121内;右连接块311、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均可伸缩设置。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构造的设置,使得转动丝杆122带动第二连块521在第一连块511内伸缩,进而能够改变左连接块331的长度,同时由于右连接块311、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均可伸缩设置,丝杆122能够在限位滑槽121内滑动,使得支撑板111在升降槽101内上下升降时支撑板111能够在升降槽101内前后移动调节支撑板111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固定机构110能够固定不同宽度的电池,增大了充电器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中,右连接块311包括第三连块611,第三连块611的两端均设有活动腔612,活动腔612相对的侧壁上相对设有限位槽312;活动腔612内均设有可滑动的且与对应支撑板111固定相连的第四连块621,第四连块621的侧面上对应限位槽312设有限位柱313。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连块611、活动腔612和第四连块621的设置,使得第四连块621在活动腔612内移动,进而使第四连块621在第三连块611内移动,从而实现右连接块311的移动;其中,限位槽312和限位柱313的设置,使得限位柱313在限位槽内312滑动,使第四连块621得到限制,使得无法脱离活动腔612。

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均包括与对应支撑板111相连的上卡板711,上卡板711内设有一端开口的弹簧安装腔712,弹簧安装腔712内通过弹簧722设有下卡板721,弹簧722用于推动下卡板721位于弹簧安装腔712内,卡接槽411和卡接块421分别设于对应的下卡板721上。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上卡板711、弹簧安装腔712和下卡板721的设置,使得下卡板721在弹簧安装腔712内伸缩,从而实现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的伸缩;其中,弹簧722的设置,使得弹簧722能够拉动下卡板721缩回弹簧安装腔712内,从而便于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在放置槽323内的放置。

本实施例的一种适用于锂电池生命周期的智能充电器在具体使用时,根据电池的尺寸大小,转动转动杆102和丝杆122,调节支撑板111伸出升降槽101的高度和支撑板111之间的距离,使固定机构110能够将电池固定在充电器本体100的上端面上,同时转动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将定位销413伸入定位销孔412和限位孔内使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相连接对电池进行固定,从而便于充电器本体100对电池进行充电,;当完成对电池充电时,转动第一卡板112和第二卡板113位于放置槽323内,转动转动杆102使固定机构110收纳在升降槽101内。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