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步进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6350发布日期:2020-04-17 18:1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步进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步进电机。



背景技术:

步进电机是将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的开环控制电机。步进电机作为执行元件,是机电一体化的关键产品之一,广泛应用在各种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进电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各个国民经济领域都有应用。

目前,57圆形步进电机一般采用端盖和定子直接配合的方式,为了保证装配的精度,端盖止口与定子止口采用过盈配合,但这导致定子的圆形结构容易变形,合格率不高,并且电机运行起来振动偏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步进电机,以解决上述圆形步进电机的端盖止口与定子止口采用过盈配合导致定子的圆形结构容易变形,合格率不高,并且电机运行起来振动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步进电机,包括:

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于轴向形成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内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第一环形内凸台,第二开口的内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第二环形内凸台;

定子组件,包含粘固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内表面处的定子,以及腿部嵌入定子的绕线槽的前绝缘端罩、后绝缘端罩;漆包线缠绕于前绝缘端罩、后绝缘端罩上,形成定子各磁极的绕线组;

转子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形成于所述定子的中心处的空间;

前端盖,所述前端盖于轴向形成第三开口,第三开口的外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与第一环形内凸台过盈配合的第一环形外凸台;

后端盖,所述后端盖于轴向形成第四开口,第四开口的外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与第二环形内凸台过盈配合的第二环形外凸台。

优选的,所述定子粘固于所述电机外壳的内表面中第一环形内凸台与第二环形内凸台之间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绝缘端罩、后绝缘端罩均包含与定子的绕线槽内侧面相匹配且紧贴于绕线槽内侧面的腿部,以及处于定子一端的用于对漆包线进行约束的挡隔部,所述腿部与挡隔部两者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挡隔部包含缠绕平台,缠绕平台与腿部相接处形成有与脚部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开口;所述漆包线缠绕于前绝缘端罩、后绝缘端罩的缠绕平台及脚部内侧面形成的槽以形成定子各磁极的绕线组;所述挡隔部还包含均布于缠绕平台四周边缘的外挡块,以及均布于缠绕平台内边缘的内挡块,所述外挡块与内挡块对缠绕平台上的漆包线进行约束。

优选的,所述外挡块、内挡块的高度均与缠绕于缠绕平台上的绕线组的厚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外壳的第一环形内凸台、第二环形内凸台与端盖的第一环形外凸台、第二环形外凸台过盈配合,而定子粘固于电机外壳的内表面处,使得装配电机时,定子不受外力的作用,或受外力的影响小,从而可避免定子变形;定子粘固于电机外壳的内表面处,定子与电机外壳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步进电机运行运行起来更加平稳,性能更好。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步进电机其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步进电机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步进电机的电机机壳与定子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步进电机的上端盖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步进电机的下端盖的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步进电机的前绝缘端罩的立体图。

图中:1、电机外壳;2、前端盖;3、后端盖;4、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第一环形内凸台;7、第二环形内凸台;8、定子;9、前绝缘端罩;10、后绝缘端罩;11、转轴;12、转子铁芯;13、磁钢;14、轴承;15、第三开口;16、第一环形外凸台;17、第四开口;18、第二环形外凸台;19、腿部;20、挡隔部;21、缠绕平台;22、外挡块;23、内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底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另外,术语“包括”、“包含”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首先参见图1、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步进电机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步进电机包括:电机外壳1、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前端盖2、后端盖3。

其中,所述电机外壳1于轴向形成有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第一开口4的内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第一环形内凸台6,第二开口5的内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第二环形内凸台7。对应图3所示视角即为,电机外壳1于上端形成第一开口4,于下端形成第二开口5,第一开口4的内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一环形内凸台6,第二开口5的内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环形内凸台7。

所述定子组件包含粘固于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表面处的定子8,以及腿部嵌入定子8的绕线槽的前绝缘端罩9、后绝缘端罩10;漆包线缠绕于前绝缘端罩9、后绝缘端罩10上,形成定子8各磁极的绕线组。

所述转子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形成于所述定子8的中心处的空间。所述转子组件包含转轴11,套接于转轴11上的转子铁芯12、磁钢13。转轴11的两头分别由前端盖2的轴承室的轴承14、后端盖3的轴承室的轴承14支承。

所述前端盖2于轴向形成第三开口15,第三开口15的外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与第一环形内凸台6过盈配合的第一环形外凸台16。对应图4所示视角即为,前端盖2于下端形成第三开口15,第三开口15的外侧边缘向下延伸形成第一环形外凸台16,第一环形内凸台6、第一环形外凸台16形成相互配合的止口组,两者过盈配合可保证前端盖2与电机外壳1装配的精度。

所述后端盖3于轴向形成第四开口17,第四开口17的外侧边缘向轴向延伸形成与第二环形内凸台7过盈配合的第二环形外凸台18。对应图5所示视角即为,后端盖3于上端形成第四开口17,第四开口17的外侧边缘向上延伸形成第二环形外凸台18,第二环形内凸台7、第二环形外凸台18形成相互配合的止口组,两者过盈配合可保证后端盖3与电机外壳1装配的精度。

本实施例中,电机外壳1的第一环形内凸台6、第二环形内凸台7分别与端盖的第一环形外凸台16、第二环形外凸台18过盈配合,而定子8粘固于电机外壳1的内表面处,使得装配电机时,定子8不受外力的作用,或受外力的影响小,从而可避免定子8变形。定子8粘固于电机外壳1的内表面处,定子8与电机外壳1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步进电机运行运行起来更加平稳,性能更好。

参见图3,所述定子8粘固于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表面中第一环形内凸台6与第二环形内凸台7之间的区域,优选的,定子8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形内凸台6存在间距,定子8的下端面与第二环形内凸台7存在间距,如定子8的上端面与第一环形内凸台6的间距为3.5mm,定子8的下端面与第二环形内凸台7的间距为3.5mm,以减少装配电机时定子8受外力的影响,避免定子8变形。

由于电机外壳1的第一环形内凸台6、第二环形内凸台7分别与端盖的第一环形外凸台16、第二环形外凸台18过盈配合,为便于装配,所述第一环形内凸台6、第二环形内凸台7的前端外边缘均形成倒角,所述第一环形外凸台16、第二环形外凸台18的前端内边缘均形成倒角。对应图3、图4、图5所示视角即为,第一环形内凸台6的上端外边缘形成倒角,第二环形内凸台7的下端外边缘形成倒角,第一环形外凸台16的下端内边缘形成倒角,第二环形外凸台18的上端内边缘形成倒角。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制造成本,所述后绝缘端罩10的结构与所述前绝缘端罩9的结构完全相同。现以前绝缘端罩9为例,对前绝缘端罩9、后绝缘端罩10的结构进行更加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6,所述前绝缘端罩9包含与定子8的绕线槽内侧面相匹配且紧贴于绕线槽内侧面的腿部19,以及处于定子8一端的用于对漆包线进行约束的挡隔部20,所述腿部19与挡隔部20两者一体成型。

所述挡隔部20包含缠绕平台21,缠绕平台21与腿部19相接处形成有与脚部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开口。所述漆包线缠绕于前绝缘端罩9、后绝缘端罩10的缠绕平台21及脚部内侧面形成的槽以形成定子8各磁极的绕线组。所述挡隔部20还包含均布于缠绕平台21四周边缘的外挡块22,以及均布于缠绕平台21内边缘的内挡块23,所述外挡块22与内挡块23对缠绕平台21上的漆包线进行约束。

优选的,所述外挡块22、内挡块23的高度均与缠绕于缠绕平台21上的绕线组的厚度相同。以减少前端盖2的挡隔部容纳室、后端盖3的挡隔部容纳室的深度,进而可降低前端盖2、后端盖3的厚度。在步进电机总体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定子8的厚度、转子铁芯12的厚度可相应增大,从而增加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