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端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1122发布日期:2020-05-15 17: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槽(1),至少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壁(11)以及设置在所述线槽(1)槽底上的进线孔;

以及至少一个弧度调节组件(3)设置在所述支撑壁(11)上,所述弧度调节组件包括活动穿接在所述支撑壁(11)上的调节杆(31)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节杆(31)靠近电缆处的缆芯固定件(32),外力作用于所述调节杆(31)带动所述缆芯固定件(32)朝向所述支撑壁(11)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1)被构造为“u”型槽,所述支撑壁(11)被构造为所述“u”型槽的两对称槽壁,其中所述进线孔设置在所述“u”型槽的槽底中间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固定组件(2),设置在所述进线孔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固定组件(2)包括:

第一合页(21),所述第一合页(21)的页型为弧形,其闭合后以形成适配电缆的圆形通槽;

第一紧固件(22),设置在所述第一合页(21)上,以锁紧所述第一合页(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合页(21)沿其轴线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背离弧面弯曲方向的翘边(2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1)被所述进线孔分割为单独的两部分且于所述进线孔分割处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合页(21)的两活动页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31)为螺栓组件,所述支撑壁(11)上开设有安装孔(111),所述螺栓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11)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安装孔(111)等间隔成型在所述支撑壁(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一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安装孔(111)关于所述进线孔的中心轴对称成型在两个所述支撑壁(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固定件(32)包括:

第二合页(321),所述第二合页(321)的页型为弧形,其闭合后以形成适配缆芯的圆形通槽;

第二紧固件(322),设置在所述第二合页(321)上,以锁紧所述第二合页(32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固定件(32)还包括连接件(323),设置在所述第二合页(321)上,用以将所述第二合页(321)连接在所述调节杆(3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宽组件(4),设置在所述线槽(1)的槽口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缆端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宽组件(4)包括:

顶丝(41),两个所述顶丝(41)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壁(11)上;

旋杆(42),其两端设置有旋向相同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顶丝相配合,所述旋杆(42)经所述螺纹孔连接在所述顶丝(41)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端接装置,包括:线槽,至少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线槽槽底上的进线孔;以及至少一个弧度调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壁上,所述弧度调节组件包括活动穿接在所述支撑壁上的调节杆以及设置在所述调节杆靠近电缆处的缆芯固定件,外力作用于所述调节杆带动所述缆芯固定件朝向所述支撑壁运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弧度调节组件,可方便操作人员更加快速和准确的实现对缆芯的调节,降低缆芯与线鼻对接的难度,减少电缆对接的时间和操作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庸;王淼源;张为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中光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