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2940发布日期:2020-05-22 21:4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



背景技术: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

现有配电箱在安全系数较低,在内部电路过载时候容易导致电路发生火灾,不能智能化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只能完全依靠工作人员去发现,给安全隐患带去了被动,并且在第一时间发生火灾时不能立即找到灭火器,将对灭火条件造成影响,同时在配电箱的维修和安装中,对于工作人员携带各种钥匙带去很多麻烦,此外,配电箱对非工作人员的操作没有很好的限制,所以急需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和铰链连接在所述配电箱体一侧的配电箱门,所述配电箱体通过隔板分为安装区和安全区,所述安装区内一侧位于所述隔板顶部螺钉安装有空气保护开关,所述空气保护开关底端通过支撑杆螺钉连接有手动控制开关,所述手动控制开关底端设有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配电箱体底端上的电表,所述配电箱体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灭火器盒,所述安全区内位于所述配电箱体一侧设有灭火报警组件,所述灭火报警组件包括有玻璃体、闭合箱和连接杆,所述玻璃体通过支架焊接在所述配电箱体内壁上,所述玻璃体内装有膨胀液体,所述玻璃体内位于所述膨胀液体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顶端焊接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端设有所述闭合箱,所述配电箱门上底部和所述配电箱门上顶部均设有玻璃窗口,所述配电箱门一侧螺栓安装有智能箱锁。

进一步的,所述闭合箱包括有第一支板、第一连接板、第二支板、第二连接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焊接在位于所述闭合箱内壁上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二支板底端,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所述连接杆在所述闭合箱底端上的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螺纹安装在所述配电箱体顶端的报警器形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安装在所述配电箱体顶端的电动伸缩杆上的电机形成回路。

进一步的,所述灭火器盒内设有灭火器,且所述灭火器顶端设有把手,所述灭火器连接的喷口靠近所述配电箱门一侧,所述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焊接在所述灭火器上的所述把手上。

进一步的,所述配电箱门上安装有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一侧安装有故障指示灯。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箱锁包括有数字键盘、指纹识别器、握把和锁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固定板均为绝缘材料所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的灭火报警组件可在第一时间发生火灾对其进行智能化自动灭火,并且感受到火灾温度时发出报警,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此外,在配电箱门上通过安装有智能箱锁,便于工作人员在不携带钥匙的情况下对电路进行维修,整个装置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使用性能强,值得大力在市场上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安全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安全区结构示意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闭合箱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的配电箱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配电箱体;11、报警器;2、配电箱门;21、玻璃窗口;22、工作指示灯;23、故障指示灯;3、安装区;31、空气保护开关;32、支撑杆;33、手动控制开关;34、电表;4、安全区;41、灭火报警组件;42、玻璃体;43、支架;44、连接杆;45、膨胀液体;46、活塞;5、闭合箱;51、第一支板;52、第一连接板;53、第二支板;54、第二连接板;55、固定板;56、滑槽;6、隔板;7、智能箱锁;71、数字键盘;72、指纹识别器;73、握把;74、锁芯;8、灭火器盒;81、灭火器;82、把手;83、喷口;9、电动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和铰链连接在所述配电箱体1一侧的配电箱门2,所述配电箱体1通过隔板6分为安装区3和安全区4,所述安装区3内一侧位于所述隔板6顶部螺钉安装有空气保护开关31,所述空气保护开关31底端通过支撑杆32螺钉连接有手动控制开关33,所述手动控制开关33底端设有通过螺钉安装在所述配电箱体1底端上的电表34,所述配电箱体1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灭火器盒8,所述安全区4内位于所述配电箱体1一侧设有灭火报警组件41,所述灭火报警组件41包括有玻璃体42、闭合箱5和连接杆44,所述玻璃体42通过支架43焊接在所述配电箱体1内壁上,所述玻璃体42内装有膨胀液体45,所述玻璃体42内位于所述膨胀液体45顶端活动连接有活塞46,所述活塞46顶端焊接有所述连接杆44,所述连接杆44顶端设有所述闭合箱5,所述配电箱门2上底部和所述配电箱门2上顶部均设有玻璃窗口21,所述配电箱门2一侧螺栓安装有智能箱锁7。

其中,所述闭合箱5包括有第一支板51、第一连接板52、第二支板53、第二连接板54和固定板55,所述固定板55焊接在位于所述闭合箱5内壁上所述第一支板51和所述第二支板53底端,所述第一连接板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54通过所述连接杆44在所述闭合箱5底端上的滑槽56内滑动,利用所述玻璃体42内液体受热膨胀时所述活塞46带动所述连接杆44向上稳定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52与螺纹安装在所述配电箱体1顶端的报警器11形成电流回路,所述第二连接板54与安装在所述配电箱体1顶端的电动伸缩杆9上的电机形成回路,在正常时断开回路。

其中,所述灭火器盒8内设有灭火器81,且所述灭火器81顶端设有把手82,所述灭火器81连接的喷口83靠近所述配电箱门2一侧,所述电动伸缩杆9的活动端焊接在所述灭火器81上的所述把手82上,利用闭合电路使得所述电动伸缩杆9上的电机工作,以及所述报警器11工作。

其中,所述配电箱门2上安装有工作指示灯22,所述工作指示灯22一侧安装有故障指示灯23,直观显示配电箱内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智能箱锁7包括有数字键盘71、指纹识别器72、握把73和锁芯74,工作人员利用所述数字键盘71或者指纹识别器72打开所述配电箱门,安全稳定。

其中,所述连接杆44和所述固定板55均为绝缘材料所制。

工作原理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一种智能电力配电箱,使用时,空气保护开关31与手动控制开关33对整个电路进行控制,遇到内部过载时,电路发生火灾,当温度升高时,一侧的玻璃体42中的膨胀液体45将在高温下膨胀起来,带动连接杆44向上移动,而连接杆44上的第一连接板52和第二连接板54将同时在滑槽56和连接杆4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而第一连接板52和第二连接板54向上移动是将对第一支板51和第二支板53形成的回来闭合,电路一旦闭合,安装的警报器11和电动伸缩杆9的电机将工作,发出警报告诉附近的人们,电动伸缩杆9将向下压动灭火器81上的把手82,灭火器81此时从喷口83中对安装区3的电路进行灭火,整个装置实现智能化,此外,在平时工作状态下,工作指示灯22呈现绿色时,工作人员在没有携带配电箱钥匙时,只需知道数字按键71的密码或者是指纹识别器72进行识别即可,操作方便,设计合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