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合式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4251发布日期:2020-05-20 03:0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扣合式变频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扣合式变频器。



背景技术:

变频技术是应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的需要而诞生的。变频器主要用于交流电动机转速的调节,随着市场对传动产品的要求的组件提高,变频器调速以其自身所具有的调速范围广、调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好等优点,在许多速度控制应用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的变频器散热设计不合理,散热效果不好,容易导致电路板烧坏,且变频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后期维护极为不方便。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缺陷的散热设计合理且装配简单的扣合式变频器以便于拆装及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设计合理且装配简单的扣合式变频器以便于拆装及维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扣合式变频器,包括有一上壳体、一散热器及一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用于容置变频器元器件,所述上壳体的相对的两侧板的下端分别设有至少一卡口;所述散热器包括有一散热顶板,所述散热顶板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有一侧支板,所述侧支板的底端设有一支撑底板,所述侧支板沿其高度方向朝所述散热顶板的另一侧按平行于散热顶板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片间隔分布而形成散热风道;所述下壳体用于放置所述散热器,所述下壳体包括一底板,所述底板对应于所述卡口设有与卡口相配合卡接的凸块以盖合于所述上壳体的下方而使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一面向所述散热风道的风机,所述底板的一端上垂直固定有一供所述风机安装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一安装顶板及分设于所述安装顶板两侧的安装侧板,所述安装顶板及两安装侧板于底板上围合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空腔,所述开口面向所述散热器且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空腔内,远离所述侧支板的安装侧板沿所述底板的侧边边缘由底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散热风道两端对应的所述上壳体的侧板上分别设有通风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变频器元器件包括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通过铜柱安装于所述散热器上,所述驱动板的底部靠近所述侧支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igbt单元,每一所述igbt单元均通过螺丝与所述侧支板抵接并锁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板的底部远离所述侧支板的一侧设有电容组,所述底板上对应所述电容组设置有一隔离仓,所述电容组置入于隔离仓内,以隔开散热器与电容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隔离仓包括一面向所述风机的支挡板及一相对于所述远离所述侧支板的安装侧板设置且位于散热器及电容组之间的侧挡板,所述支挡板、侧挡板及安装侧板于底板上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挡板上开设有通风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变频器元器件还包括有一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通过支撑柱安装于所述驱动板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控制板上设有接线区以设置接线端子及接线网口,所述上壳体对应于所述接线区形成接线开口,且所述接线开口上盖合有一上盖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扣合式变频器还包括有一底盖板,所述底板于安装架的下方形成一供所述风机置入的置入口,所述底盖板对应所述置入口处向上延伸形成有封块,所述封块盖合于所述置入口处以使所述风机于安装架内固定。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接线孔,所述接线孔朝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向上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所述扣合式变频器将变频器元器件容置于上壳体内,散热器安装于下壳体内,于下壳体上设置有供风机安装的安装架,且安装架的远离所述侧支板的安装侧板沿底板的侧边由底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以使散热风道产生的热风于该安装侧板与侧支板之间流通,密封性强,而避免对变频器元器件造成损坏,形成独立的散热风道,散热效果好,壳体结构简单,通过于上壳体的侧板的下端设置卡口而下壳体的底板对应卡口设置与卡口相配合卡接的凸块以使下壳体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方便变频器的维护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式变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扣合式变频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扣合式变频器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式变频器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阐述。

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合式变频器10包括一上壳体110、一散热器120及一下壳体130,所述上壳体110用于容置变频器元器件140,所述上壳体110的相对的两侧板111的下端分别设有至少一卡口112。所述散热器120包括有一散热顶板121,所述散热顶板121的一侧向下延伸形成有一侧支板122,所述侧支板122的底端设有一支撑底板123,所述侧支板122沿其高度方向朝所述散热顶板121的另一侧按平行于散热顶板12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多个散热片124,所述散热片124间隔分布而形成散热风道125。所述下壳体130用于放置所述散热器120,所述下壳体130包括一底板131,所述底板131对应于所述卡口112设有与卡口112相配合卡接的凸块132以盖合于所述上壳体110的下方而使所述下壳体130与上壳体110可拆卸连接。所述下壳体130的一端设置有一面向所述散热风道125的风机133,所述底板131的一端上垂直固定有一供所述风机133安装的安装架134,所述安装架134包括一安装顶板1341及分设于所述安装顶板1341两侧的安装侧板1342,所述安装顶板1341及两安装侧板1342于底板131上围合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空腔1343,所述开口面向所述散热器120且所述风机133设置于所述空腔1343内,远离所述侧支板122的安装侧板1342沿所述底板131的侧边边缘从底板131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31的另一端。

具体地,所述上壳体110包括围合在一起的一上顶板113及四侧板111,所述上顶板113上设置有分别用于粘贴变频器功率及型号的标签的粘签区116,所述上壳体110的左右两侧的侧板111的下端分别设有两个卡口112,相应的,所述下壳体130对应所述卡口112于底板131的左右两侧分设有两个凸块132,又散热器120设置于底板131上,所述卡口112卡入凸块132而将上壳体110与散热器120可拆卸固定。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10的后端的侧板111的下端设有一卡口112,相应的,所述底板131的后端对应所述卡口112设有一凸块132。所述散热器120以侧支板122面向上壳体110的左侧的侧板111的状态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30的底板131上,则所述安装架134的远离该侧支板122的安装侧板1342沿所述底板131的右侧边的边缘从底板131的一端延伸至底板131的另一端,以使散热风道125产生的热风于该安装侧板1342与侧支板122之间流通,密封性强,而避免对变频器元器件140造成损坏,形成独立的散热风道125,散热效果好。

所述上壳体110、散热器120及下壳体130分别独立设计,散热风道125独立,散热效果好,而且上壳体110及下壳体130之间通过卡口112及凸块132相互配合卡接以便于所述扣合式变频器10的组装和拆卸,维护更加方便,而且上壳体110及下壳体130的配合可防止散热器120的散热片124受到外界损坏。同时,利用风机133以加快散热风道125的空气流动,进一步提高散热器120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所述散热风道125的前后两端对应的所述上壳体110的前后两端的侧板111上分别设有通风口1111。所述通风口1111的风道开口1112与散热风道125贴合,以提高散热效果。其中,所述下壳体130的前端及上壳体110的前端均对应处于散热风道125的前端,所述风机133以面向所述散热风道125的前端设置,以从上壳体110的后侧的通风口1111抽风进入散热风道125,而将热风从所述风机133侧的通风口1111导出,提高散热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元器件140包括驱动板141,所述驱动板141通过铜柱1411安装于所述散热器120上,所述驱动板141的底部靠近所述侧支板122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多个igbt单元1412,每一所述igbt单元1412通过螺丝与所述侧支板122抵接并锁紧,以实现散热。具体地,所述铜柱1411的总数为四个,分设于所述散热顶板121的前后两端,所述散热顶板121的前后两端均分别形成有供所述铜柱1411设置的两个容置孔,所述铜柱141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置孔中,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板141,以使驱动板141安装于所述散热器120的散热顶板121上。通过铜柱1411可使驱动板141与散热器120之间存在散热间距且便于底线连接,且可快速进行散热器120与驱动板141之间的安装,便于拆装,有利于所述扣合式变频器10的维护。

优选地,结合图3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板141的底部远离所述侧支板122的一侧设有电容组1413,所述底板131上对应所述电容组1413设置有一隔离仓135,所述电容组1413置入于隔离仓135内,以隔开散热器120与电容组1413,防止散热器120散发的热风损坏所述电容组1413。具体地,所述隔离仓135包括一面向所述风机133的支挡板1351及一相对于所述远离所述侧支板122的安装侧板1342设置且位于散热器120及电容组1413之间的侧挡板1352,所述支挡板1351、侧挡板1352及该安装侧板1342于底板131上围合形成一容纳空间1353,所述隔离仓135呈上端开口设计,以供电容组1413置入。具体地,所述支挡板1351靠近所述风机133且其上开设有通风孔1354,以利用风机133实现对隔离仓135进行抽风并导出,以对电容组1413进行散热。其中,所述隔离仓135的前端为该支挡板1351,其后端可相对于所述支挡板1351呈开口设计,则可利用风机133实现从上壳体110的后侧的通风口1111抽风进入隔离仓135后从风机133侧的通风口1111导出,以加快对电容组1413进行散热的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110上开设有多个接线孔1101,具体地,所述上壳体110与上顶板113开设有多个接线孔1101,所述接线孔1101优选为圆形,且朝所述上壳体110的外侧向上延伸,既可装饰所述扣合式变频器10的外观,又可使得螺丝刀准确定位,接线时方便快捷。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频器元器件140还包括有一控制板142,所述控制板142通过支撑柱1421安装于所述驱动板141上。所述支撑柱1421的总数为四个,所述驱动板141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分别设置有两支撑柱安装位,所述控制板142的下表面对应于所述驱动板141的支撑柱安装位设置有支撑柱容置孔,所述支撑柱1421的一端通过按压的方式压入所述支撑柱安装位,其另一端通过按压的方式压入所述支撑柱容置孔,以使控制板142安装于所述驱动板141上,利用支撑柱1421可快速进行控制板142与驱动板141之间的安装,便于拆装,有利于所述扣合式变频器10的维护,且可使驱动板141与控制板142之间存在散热间距。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板142上设有接线区143以设置接线端子1431及接线网口1432,所述上壳体110对应于所述接线区143形成有接线开口,便于用户的接线操作,且所述接线开口上盖合有一上盖板114,以保护接线端子1431及接线网口1432不受外界损坏。其中,所述接线区143与所述上壳体110的接线孔1101分别对应位于上壳体110的相对两侧,具体地,所述接线区143对应位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前端,所述上壳体110的接线孔1101位于所述上壳体110的后端,所述上盖板114与所述上顶板113铰接,通过旋转上盖板114即可实现上盖板114的开合,操作方便简洁。优选地,所述上壳体110的一侧板111的上端形成有观察口115,便于观察接线操作时电缆线是否压紧,所述观察口115可设置于面向所述接线区143的侧板111上。

继续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扣合式变频器10还包括有一底盖板150,所述底板131于安装架134的下方形成一供所述风机133置入的置入口1344,所述底盖板150对应所述置入口1344处向上延伸形成有封块151,所述封块151盖合于所述置入口1344处以使所述风机133于安装架134内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扣合式变频器将变频器元器件容置于上壳体内,散热器安装于下壳体内,于下壳体上设置有供风机安装的安装架,且安装架的远离所述侧支板的安装侧板沿底板的侧边延伸至底板的另一端,以使散热风道产生的热风于该安装侧板与侧支板之间流通,密封性强,而避免对变频器元器件造成损坏,形成独立的散热风道,散热效果好,壳体结构简单,通过于上壳体的侧板的下端设置卡口而下壳体的底板对应卡口设置与卡口相配合卡接的凸块以使下壳体与上壳体可拆卸连接,便于拆装,方便变频器的维护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施以各种等同的更改和改进,凡在权利要求范围内所做的等同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