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9135发布日期:2020-05-29 12:54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宝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



背景技术:

有线充电在某些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例如,a.出行要带适配器、要带数据线;b.家庭中插线面板和充电器的紊乱摆放;c.充电线材的损坏容易引发触电或者火灾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充电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充电油然而生,它是基于电磁感应、电磁共振、微波辐射的方式传送电能。

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以及无线充电需求的增加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领域呈扩大化趋势,无线充电技术最开始针对的是低功耗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今无线充电技术已经渗透到更多的领域服务于人们。

目前市场的无线充电多半是桌面式的,需要外加适配器为其供电;市场上的无线充电产品都是需要外加适配器为其供电的,习惯于无线充电的朋友们在出行时难免要带上适配器和充电线,这样给出行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包括

壳体;

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充电宝模块;

电池,位于壳体内,与充电模块相连接;

插头,位于壳体上,插头与充电模块电连接;

夹持模块,设于壳体上,夹持模块能够转动以夹持待充电产品;和,

通风模块,通风模块位于充电模块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目前,充电线门类多,尚未统一,不同电子产品使用的充电线就会不同,一次出行有可能要带上三四根充电线,携带不便。使用本申请的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带数据线,方便、轻松。用充电线给手机充电,充电线损毁,有可能导致手机损坏,充坏电池,甚至手机爆燃,十分危险,用壁挂式无线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十分安全,内部设计了多层保护,完美规避以上风险。本申请中的设备将适配器集成到产品的内部,只需要将插头插入开关面板即可为电子产品充电,手机夹持到设备上,牢固可靠,摆脱对适配器和各种充电线的依赖,免去了整理数据线和负重的烦恼,轻松出行。手机电量充满,设备为手机提供涓流为手机充电,确保手机电量充电充足。

壁挂式无线充电器有多种充电方式:一是可以插入面板开关上,手机夹持到本产品上,使用无线充电功能给手机充电;二是本装置还有充电宝的功能,内置充电电池,可以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可以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给手机充电,有效的规避了充电线不良带来的风险隐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和支撑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分别位于支撑架的两侧,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能与支撑架相卡合,充电模块、插头、电池和夹持模块均设于支撑架上;支撑架上设有定位部,插头设于定位部内,第二盖体上设有凹槽,凹槽与定位部相对应,插头能够转动从定位部和凹槽内伸出或收纳在定位部内,插头从凹槽伸出时能够与第二盖体垂直,插头的转动轴上设有弧形面。

其有益效果是,位于中间的支撑架是整个设备构件的支撑和受力点,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均能卡合在支撑架上,对充电宝的内部构件进行保护,如此设计便于壳体各部分的加工开模。本申请的装置集成了ac-dc的电源模块,具有直接从市电输入的便捷点,这样就免去了出行携带适配器的麻烦,而且电源做了优化处理,集成了多种保护功能,使用更加安全。插头隐藏在定位部内,通过凹槽方便取出,不用时收纳在定位部内又不占空间。定位部与支撑架为一体成型的绝缘体,将插头与设备内部其他结构进行隔开,使用更加安全。

此处,当将充电宝挂在墙壁上时,充电宝和手机受重力作用,插头伸出时向充电宝的向上方向进行转动,插头的伸出仅仅通过充电宝挂壁时整个充电宝的重力来控制完成,不用另设结构来控制插头的转动。插头的转动轴上设有弧形面,方便插头的转动,不会卡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模块包括支架和扭簧,支架设于壳体上,扭簧的一端与支架相连,扭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相连,壳体上设有缺口;支架能相对壳体进行转动,支架的一端能够从壳体的缺口内转出或缩回。其有益效果是,支架是个活动件,可以绕轴点做165度的旋转,不用时支架收纳在缺口内;进行充电时,支架从缺口内转动出来,用来夹持手机。扭簧用来提供支架旋转的动力以及夹持住手机的力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架设有弧形杆,壳体上设有开槽,弧形杆能够收纳在开槽内。其有益效果是,支架上的弧形杆为支架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结构,方便夹持手机,弧形杆在随整个支架一起转动时,开槽的设计方便根据弧形杆的形状对弧形杆进行收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模块还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设有卡钩,支架上套设有卡件,卡件上设有卡槽,卡钩与卡槽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连杆是用来锁定支架的收起位置的,当不用夹持手机时支架是可以收回的。支架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到起点时,通过卡钩对卡槽的作用,连杆会自动卡死支架,使支架锁定到当前位置;当触动连杆时,连杆会释放支架,支架可做自由旋转运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模块还包括回位弹簧和夹持开关,壳体上设有固定块,回位弹簧的一端与连杆相连接,回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相连接,夹持开关设于壳体上,夹持开关与连杆的一端相连接。

壳体内设有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之间形成通风模块的第二通风道,连杆位于第二通风道内,夹持开关与壳体之间形成缝隙,第二通风道与缝隙相连通。

其有益效果是,触动夹持开关时,夹持开关推动连杆向前运动,连杆释放支架,支架可做旋转运动,便于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为手机充电。当连杆被夹持开关推动时,回位弹簧的一端跟随连杆进行运动,发生弹性形变,此时松开夹持开关,回位弹簧可带动连杆复位。支架释放出后,回位弹簧可确保连杆回归原位,同时作用开关回归原位。

第二通风道与缝隙相连通,从而通过夹持开关与壳体之间的缝隙即可将第二通风道内的热量及时排出,具有双重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模块还包括阻尼和微型轴承,阻尼和微型轴承均套设于支架的转动轴的外侧,阻尼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套,微型轴承位于阻尼的一侧。其有益效果是,阻尼是用来保持支架在旋转的过程种缓慢运动,防止撞伤手机屏幕。微型轴承为支架旋转提供滚动摩擦,减少支架和机壳的摩擦,使支架旋转顺滑,耐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风模块包括第一通风道和第三通风道,壳体的顶部设有充电接口和usb接口,第一通风道与充电接口相连通,第三通风道与usb接口相连通。其有益效果是,充电接口和usb接口作为有线充电的备用接口,当无线充电出现故障时或者不想采用无线充电时,可采用备用接口为充电宝和手机充电。本申请的装置可以插入面板开关上,用数据线给手机快速充电。另外,不用另设排风孔,采用设备本身功能性的充电接口和usb接口进行热量排出,可完成整个通风散热过程,简单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上设有凸起,凸起与无线充电模块相对应,凸起为多条上下方向的弧形结构,多条凸起之间形成第四通风道。其有益效果是,在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时,凸起夹在充电宝和手机之间,减小了手机与充电宝的接触面积,方便散热,另外凸起也增加了充电宝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四通风道保证在手机和充电宝之间形成又一重的通风循环,热空气向上升散去,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模块还包括电路板、普通开关和强电开关,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发射线圈,无线充电模块、充电宝模块和强电开关均与电路板相连接。电路板具体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为ac-dc电源板,第二电路板为无线充电板,第三电路板为充电宝管理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相对设置并进行电连接,第二电路板与无线发射线圈相连,第三电路板又同时与第一电路板和电池相连接。ac-dc电源板给充电宝管理板供电,无线充电板是从充电宝管理板上汲取电,在不接市电的情况下,电池通过充电宝管理板给无线充电板供电。其有益效果是,无线发射线圈通过与手机感应进行无线充电。普通开关用于打开充电宝的电源为手机充电。强电开关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一键断电,整个电路一键断开,不论是对充电宝充电、对手机充电还是充电宝的适配器功能均不能启用,防止发生意外时对手机造成损坏,甚至对用户带来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通风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第二盖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拆开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另一角度拆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又一角度拆开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的第四种角度拆开示意图;

图8为夹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充电宝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整体壁挂便携式无线充电宝。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壳体1、充电模块2、电池8、插头7、夹持模块3和通风模块4。

其中,如图4所示,充电模块2包括无线充电模块和充电宝模块、电路板21、普通开关23和强电开关24,无线充电模块包括无线发射线圈22。无线充电模块、充电宝模块和强电开关24均与电路板21相连接。电路板21具体包括第一电路板211、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第一电路板211为ac-dc电源板,第二电路板212为无线充电板,第三电路板213为充电宝管理板。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相对设置并进行电连接,第二电路板与无线发射线圈22相连,第三电路板213又同时与第一电路板211和电池8相连接。ac-dc电源板给充电宝管理板供电,无线充电板是从充电宝管理板上汲取电,在不接市电的情况下,电池8通过充电宝管理板给无线充电板供电。无线发射线圈22通过与手机6感应进行无线充电。普通开关23和强电开关24均设于壳体1上。普通开关23用于打开充电宝的电源为手机6充电。强电开关24便于对整个装置进行一键断电,整个电路一键断开,不论是对充电宝充电、对手机6充电还是充电宝的适配器功能均不能启用,防止发生意外时对手机6造成损坏,甚至对用户带来伤害。

电池8位于壳体1内,与充电模块2相连接。插头7位于壳体1上,插头7与充电模块2电连接。夹持模块3设于壳体1上,夹持模块3能够转动以夹持待充电产品。通风模块4通风模块4位于充电模块2的一侧。

目前,充电线门类多,尚未统一,不同电子产品使用的充电线就会不同,一次出行有可能要带上三四根充电线,携带不便。使用本申请的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无需带数据线,方便、轻松。用充电线给手机6充电,充电线损毁,有可能导致手机6损坏,充坏电池8,甚至手机6爆燃,十分危险,用壁挂式无线充电宝给手机6充电十分安全,内部设计了多层保护,完美规避以上风险。本申请中的设备将适配器集成到产品的内部,只需要将插头7插入开关面板即可为电子产品充电,如图2所示,手机6夹持到设备上,牢固可靠,摆脱对适配器和各种充电线的依赖,免去了整理数据线和负重的烦恼,轻松出行。手机6电量充满,设备为手机6提供涓流为手机6充电,确保手机6电量充电充足。

壁挂式无线充电器有多种充电方式:一是可以插入面板开关上,手机6夹持到本产品上,使用无线充电功能给手机6充电;二是本装置还有充电宝的功能,内置充电电池8,可以满足用户的应急需求,可以通过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给手机6充电,有效的规避了充电线不良带来的风险隐患。

其中,如图3至图5所示,壳体1包括第一盖体11、第二盖体12和支撑架13,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分别位于支撑架13的两侧,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均能与支撑架13相卡合,充电模块2、插头7、电池8和夹持模块3均设于支撑架13上。位于中间的支撑架13是整个设备构件的支撑和受力点,第一盖体11和第二盖体12均能卡合在支撑架13上,对充电宝的内部构件进行保护,如此设计便于壳体1各部分的加工开模。

支撑架13上设有定位部19,插头7设于定位部19内,第二盖体12上设有凹槽121,凹槽121与定位部19相对应,插头7能够转动从定位部19和凹槽121内伸出或收纳在定位部19内,插头7从凹槽121伸出时能够与第二盖体12垂直。

本申请的装置集成了ac-dc的电源模块,具有直接从市电输入的便捷点,这样就免去了出行携带适配器的麻烦,而且电源做了优化处理,集成了多种保护功能,使用更加安全。插头7隐藏在定位部19内,通过凹槽121方便取出,不用时收纳在定位部19内又不占空间。定位部19与支撑架13为一体成型的绝缘体,将插头7与设备内部其他结构进行隔开,使用更加安全。

此处,当将充电宝挂在墙壁上时,充电宝和手机6受重力作用,插头7伸出时向充电宝的向上方向进行转动,插头7的伸出仅仅通过充电宝挂壁时整个充电宝的重力来控制完成,不用另设结构来控制插头7的转动。插头7的转动轴上还设有弧形面71,方便插头7的转动,不会卡住。

如图8所示,夹持模块3是无线充电的重要组成结构,包括支架31和扭簧32。支架31设于壳体1上,支架31是个活动件,可以绕轴点做165度的旋转。壳体1上设有缺口111,缺口111具体设于第一盖体11上。支架31转动时,支架31的一端能够从壳体1的缺口111内转出或缩回。不用时支架31收纳在缺口111内;进行充电时,支架31从缺口111内转动出来,用来夹持手机6。

支架31设有弧形杆311部分,支架31上的弧形杆311为支架31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结构,方便夹持手机6。第二盖体12上设有开槽122,弧形杆311能够收纳在开槽122内。弧形杆311在随整个支架31一起转动时,开槽122的设计方便根据弧形杆311的形状对弧形杆311进行收纳。

扭簧32的一端与支架31相连,扭簧32的另一端与壳体1相连,扭簧32用来提供支架31旋转的动力以及夹持住手机6的力量,是支架31运动的动力机构。

夹持模块3还包括连杆33,连杆33的一端设有卡钩331。支架31上套设有卡件313,卡件313上设有卡槽312,卡钩331与卡槽312相配合。连杆33是用来锁定支架31的收起位置的,当不用夹持手机6时支架31是可以收回的。支架31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到起点时,通过卡钩331对卡槽312的作用,连杆33会自动卡死支架31,使支架31锁定到当前位置。当触动连杆33时,连杆33会释放支架31,支架31可做自由旋转运动。

还设有回位弹簧34和夹持开关17,壳体1上设有固定块18,回位弹簧34的一端与连杆33相连接,回位弹簧34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8相连接,夹持开关17设于壳体1上,夹持开关17与连杆33的一端相连接。触动夹持开关17时,夹持开关17推动连杆33向前运动,连杆33释放支架31,支架31可做旋转运动,便于对手机6进行夹持固定,为手机6充电。当连杆33被夹持开关17推动时,回位弹簧34的一端跟随连杆33进行运动,发生弹性形变,此时松开夹持开关17,回位弹簧34可带动连杆33复位。支架31释放出后,回位弹簧34可确保连杆33回归原位,同时作用开关回归原位。

如图5所示,壳体1内设有两根支撑杆14,两根支撑杆14之间形成通风模块4的第二通风道42,连杆33位于第二通风道42内,夹持开关17与壳体1之间形成缝隙,第二通风道42与缝隙相连通。第二通风道42与缝隙相连通,从而通过夹持开关17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即可将第二通风道42内的热量及时排出。

第二通风道42既能够容纳连杆33,又具有通风作用,具有双重作用。

如图6至图9所示,为了使夹持模块3在夹持手机6时更加方便,夹持模块3还包括阻尼35和微型轴承36,阻尼35和微型轴承36均套设于支架31的转动轴的外侧,阻尼35的外侧套设有固定套37,微型轴承36位于阻尼35的一侧。阻尼35是用来保持支架31在旋转的过程种缓慢运动,防止撞伤手机6屏幕。微型轴承36为支架31旋转提供滚动摩擦,减少支架31和机壳的摩擦,使支架31旋转顺滑,耐用。

为了提高整个充电宝的散热效果,减少对手机6的损害,延长充电宝的使用寿命,通风模块4还包括第一通风道41和第三通风道43。壳体1的顶部设有充电接口15和usb接口16,第一通风道41与充电接口15相连通,第三通风道43与usb接口16相连通。第二电路板212和第三电路板213之间形成的空间恰好与第一通风道41相连通,从而方便电路板21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整个通风模块4位于充电宝发热量较多的上部,方便及时将热量排出。充电接口15和usb接口16作为有线充电的备用接口,当无线充电出现故障时或者不想采用无线充电时,可采用备用接口为充电宝和手机6充电。本申请的装置可以插入面板开关上,用数据线给手机6快速充电。另外,不用另设排风孔,采用设备本身功能性的充电接口15和usb接口16进行热量排出,可完成整个通风散热过程,简单方便。

如图1所示,第一盖体11上设有凸起5,凸起5与无线充电模块的无线发射线圈22相对应,凸起5为多条上下方向的弧形结构,多条凸起5之间形成第四通风道51。在对手机6进行无线充电时,凸起5夹在充电宝和手机6之间,减小了手机6与充电宝的接触面积,方便散热,另外凸起5也增加了充电宝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第四通风道51保证在手机6和充电宝之间形成又一重的通风循环,热空气向上升散去,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