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杆架设线路上层防触电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70452发布日期:2020-11-19 21:5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同杆架设线路上层防触电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触电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杆架设线路上层防触电方法。



背景技术:

同杆架设线路,也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路架设在同根电杆上。在电力系统检修作业中,经常遇到同杆架设线路在上层10kv线路带电时,同步进行下层0.4kv线路检修作业。正常情况下,上层线路横担距离下层线路横担有足够的检修安全距离。然而,现实情况是:作业人员在下层线路进行检修作业过程中,人的位置是动态变化的,稍不注意,就可能产生与上层线路动态安全距离不足的情况,具备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杆架设线路上层防触电方法,无需对同杆架设线路的上层线路进行停电操作,即可便捷化的满足电力系统检修作业的动态作业条件,电力系统检修作业的安全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杆架设线路上层防触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方法包括一种上层防触电装置,所述上层防触电装置包括可拆卸的固定于电杆杆身上的固定抱箍或固定束带,可伸缩的支撑杆的底端固定于固定抱箍或固定束带上,而支撑杆的顶端向上延伸并与支护面相固接;所述支护面为水平防护面状,支护面的相对靠近电杆的内端构成相对支撑杆的固定端;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同杆架设线路上层10kv线路带电的同时,同步进行下层0.4kv线路检修作业;首先将上层防触电装置的固定抱箍或固定束带固定在电杆杆身上,之后将支撑杆拉长至距离上层线路0.7m处,从而使得支护面与上层线路之间存在0.7m的安全距离。

优选的,所述上层防触电装置的支护面处布置传感模块,传感模块的感应区域平行支护面且感应区域布置高度低于或等于支护面高度;当作业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时,动态移动过程中靠近或碰触支护面处传感模块的感应区域,传感模块即发出信号至蜂鸣器,蜂鸣器产生声光报警,提醒作业人员安全距离已经临近或已经触碰到支护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抱箍外形呈“c”字箍状,固定抱箍的开口处布置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螺纹拉杆;所述螺纹拉杆的尾端水平铰接于固定抱箍的其中一个开口处且铰接轴线垂直螺纹拉杆轴线,固定抱箍的另一个开口处铅垂内凹的开设有定位槽,且定位槽槽长方向平行螺纹拉杆轴线;螺纹拉杆沿铅垂面而压入定位槽内,并通过螺纹配合于螺纹拉杆首端的定位螺母来径向拉紧固定抱箍。

优选的,所述支护面包括布置于支撑杆顶端的球形铰接座及两根铰接杆,两根铰接杆的尾端为球体以便容纳于球形铰接座的球状孔腔内,从而使得两根铰接杆可沿水平线作水平的行进及相离动作,两根铰接杆之间布置连接两者的绷紧后可构成水平防护面的防护布;以一组支撑杆、一组球形铰接座、两根铰接杆及一组防护布来构成一组防护单元,所述防护单元为两组且沿固定抱箍轴线而轴对称布置;在两组防护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两组防护单元的水平防护面处于同平面上,且两组防护单元的相邻的两根铰接杆之间通过弹簧拉钩彼此固接。

优选的,所述防护布上布置有起到支撑功能的扇骨。

优选的,所述弹簧拉钩为沿电杆轴线轴对称布置的两组;弹簧拉钩的铰接端铰接于一根铰接杆上,而弹簧拉钩的弯钩端钩合于对应的另一根铰接杆处预设的吊环上。

优选的,所述球形铰接座外形呈球体状,而内部则布置有用于容纳铰接杆尾端的球形腔;球形铰接座的外壁处贯穿布置连通球形腔的t字槽;其中一根铰接杆的尾端内凹有弧形贴合面,而另一根铰接杆的尾端相应外凸有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贴合面与弧形配合面彼此面贴合,从而使得两根铰接杆彼此作相邻动作后能处于杆体平行贴靠状态;由弧形贴合面处向弧形配合面处凸设有凸柱,凸柱处布置转轴从而使得两个铰接杆彼此处于铰接状态;当两根铰接杆处于相离状态时,所述转轴轴线铅垂布置;两根铰接杆直径相等,所述t字槽的水平槽体的槽宽大于或等于单根铰接杆直径,t字槽的铅垂槽体的槽宽大于或等于两根铰接杆直径之和,球形腔的内径大于铅垂槽体的槽宽。

优选的,所述t字槽的铅垂槽体与水平槽体的交界处布置有便于铰接杆动作的内倒角。

优选的,所述固定抱箍的外壁处周向布置有滑轨,滑轨上滑动配合有滑块,支撑杆底端固定于滑块上;支撑杆顶端通过弹簧铰链而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因所述弹簧铰链的存在而具备铅垂及水平两种姿态;以彼此配合的铰接杆、支撑杆及滑块而构成一组防护组件,各防护组件沿滑轨的导向方向依序布置;相邻的两组防护组件处的铰接杆之间布置有起防护作用的防护布;在所述防护组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各铰接杆均处于水平姿态,且首组防护组件的铰接杆与尾组防护组件的铰接杆之间通过弹簧拉钩彼此固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拉钩为彼此平行布置的两组;弹簧拉钩的铰接端铰接于首组防护组件的铰接杆上,而弹簧拉钩的弯钩端钩合于尾组防护组件的铰接杆处预设的吊环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上述方案,当同杆架设线路上层10kv线路带电的同时,进行下层0.4kv线路检修作业时,将本发明以固定抱箍或固定束带的方式固定在电杆上,在距离上层线路0.7m处通过支护面形成水平防护面,使支护面与上层带电线路保持固定安全距离。实践证明,当防护距离为0.7m时,既保证了作业人员拥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又确保了作业的安全性。当作业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时,动态移动过程中若靠近支护面,支护面即可起到物理阻挡功能,从而达到安全防护效果。甚至在必要时,可通过人为增加传感模块,从而一旦作业人员碰触或接近支护面到指定距离,对应的蜂鸣器即发生警报,提醒作业人员安全距离已经临近或已经触碰到安全警戒线。

综上可知,本发明操作简便且结构紧凑合理,无需对同杆架设线路的上层线路进行停电操作,即可满足电力系统检修作业的动态作业条件,电力系统检修作业的安全性亦可得到有效保证。

2)、当采用固定抱箍时,固定抱箍可使用哈夫节结构来卡接电杆,也可如本发明所述的采用“c”字箍状结构,只需能实现相对电杆杆身的快速可靠定位功能即可。当采用的“c”字箍状的固定卡箍时,可搭配螺纹拉杆及定位螺母,从而起到在径向上拉紧固定卡箍的功能,进而实现固定卡箍相对电杆杆身的抱紧目的。

3)、由于优选在距离上层线路0.7m处通过支护面形成水平防护面,因此,支撑杆优选采用可调节的可伸缩杆,以便起到适应性的调节效果。

4)、对于支护面的形成,一方面要考虑到其防护性,另一方面则需考虑到电杆杆身的存在,可能对支护面的正常铺开产生干涉。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两种支护面的形成方式,以在保证安全防护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操作的繁复性。

其一,支护面可采用双组结构,也即两组防护单元来共同配合形成整个支护面。当采用两组防护单元时,每组防护单元只能形成180°的防护,因此需要两组配合来形成接近360°的防护效果。弹簧拉钩的布置,则起到衔接两组防护单元的功能,以便通过弹簧拉钩的径向拉伸功能,来保证两组防护单元不会因产生意外回缩而使得防护失效。

其二,支护面可采用多组防护组件配合的方式。使用时,通过多组防护组件沿滑轨的往复位移,以及防护布对于相邻组防护组件的衔接效果,从而实现面状防护效果。同样的,弹簧拉钩分别钩合首端防护组件与尾端防护组件,以确保形成面状防护效果。

5)、球形铰接座的布置有所讲究,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水平槽结构,而应当是由水平槽体与铅垂槽体配合形成的t型槽。利用球形铰接座的t型槽,搭配弧面配合且转轴铰接的两根铰接杆,可实现铰接杆的水平横向展开和作相近动作后的下压复位功能。这样,当需形成水平防护面时,将两根铰接杆沿铅垂槽体上抬直至处于水平槽体处,之后使得两根铰接杆产生相离动作即可;而当需复位上层防触电装置时,则只需将两根铰接杆沿水平槽体作相近动作后,再下压两根彼此并排贴靠的铰接杆,使得两根铰接杆沿铅垂槽体产生下行动作,其展开及收起方式极为方便巧妙。内倒角的布置,则保证了两根铰接杆的在不同状态转换时的顺畅程度,此处就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使用的上层防触电装置在展开状态下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球形铰接座的正视图;

图3为防护单元处于展开状态时,两根铰接杆相对球形铰接座的配合状态图;

图4为防护单元处于收起状态时,两根铰接杆相对球形铰接座的配合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所使用的上层防触电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支护面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俯视图。

本发明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固定抱箍11-螺纹拉杆12-定位螺母

20-支撑杆

30-支护面31-球形铰接座31a-t字槽31b-内倒角

32-铰接杆32a-弧形贴合面32b-弧形配合面

32c-凸柱32d-转轴33-防护布33a-扇骨34-弹簧拉钩

40-滑轨50-滑块60-弹簧铰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6,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所使用的上层防触电装置的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其主体部分包括由下而上依序布置的固定抱箍10、支撑杆20及支护面30。在图1-4及图5-6所示的两组实施例中,固定抱箍10均为“c”字箍状,而支撑杆20可也采购市面上的伸缩杆结构;两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支撑杆20数目的差异以及支护面30的构造差异。其中:

就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护面30由两根铰接杆32搭配一片防护布33构成。防护布33衔接于两根铰接杆32的相邻侧,以便在两根铰接杆32绕如图2-4所示的球形铰接座31产生外扩的相离动作时,防护布33能被绷紧并形成图1所示状态。

球形铰接座31与铰接杆32的尾端的配合方式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重点部分。球形铰接座31为带有中空的球形腔的球状结构,且在球形铰接座31的外壁处开设有t型槽31a。利用球形铰接座31的t型槽31a,搭配弧面配合且通过转轴32d铰接的两根铰接杆32,可实现铰接杆32的水平横向展开和作相近动作后的下压复位功能。这样,当需形成水平防护面时,只需如图4所示,将两根铰接杆32沿铅垂槽体上抬直至处于水平槽体处,之后使得两根铰接杆32产生相离动作即可。为保证防护布33的展开稳定性,可参考纸扇,而在防护布33上布置若干扇骨33a,从而使得防护布33呈现纸扇状的扇形绷直状态。而当需复位上层防触电装置时,则只需将两根铰接杆32沿水平槽体作相近动作后,再如图4所示的下压两根彼此并排贴靠的铰接杆32,使得两根铰接杆32沿铅垂槽体产生下行动作,其展开及收起方式极为方便巧妙。

为保证支护面30能最大化的覆盖作业人员的上层空间,以确保防护功能,支护面30可采用双组结构,也即两组防护单元来共同配合形成整个支护面30。当采用两组防护单元时,每组防护单元只能形成180°的防护,因此需要两组配合来形成接近360°的防护效果。弹簧拉钩34的布置,则起到衔接两组防护单元的功能,以便通过弹簧拉钩34的径向拉伸功能,来保证两组防护单元不会因产生意外回缩而使得防护失效。当然,图1中只是示意图,实际中防护布33所形成的防护面面积应当更大,弹簧拉钩34本身也可以布置更多组从而形成防护面的一部分,甚至铰接杆32还可以作相离运动以便进一步的扩大防护面的范围,此处就不再赘述。

当然,上述仅为上层防触电装置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当上层防触电装置为如图5-6所示构造时,同样可起到初定的防护功能。

在如图5-6所示结构中,通过首先在固定抱箍10的外周布置带有若干滑块50的滑轨40。各滑块50上布置带有铰接杆32的支撑杆20,从而形成一组防护组件。当需使用时,各组防护组件均可以沿滑轨40而产生滑移动作。由于各相邻的铰接杆32之间通过防护布33连接彼此,因此当各组防护组件沿滑轨40滑移到位后,可形成如图6所示的支护面30,从而起到安全防护目的。为保证铰接杆32的使用便捷性,铰接杆32的尾端应当是通过弹簧铰链60而铰接于支撑杆20的顶端,以保证铰接杆32可随外力而产生铅垂及水平两种姿态。

同样的,弹簧拉钩34的布置,则起到衔接的功能,以便通过弹簧拉钩34的径向拉伸功能,来保证首端防护组件处铰接杆32与尾端防护组件处铰接杆32连接功能。

对于固定卡箍10而言,其开口处的闭合方式可为多种,如采用本方法所述的螺纹拉杆11搭配定位螺母12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螺纹杆直接固定连接的方式,甚至可以采用哈夫节式的固定卡箍结构,只需能完成对电杆杆身的可靠固定功能即可。此外的,也可考虑通过人为增加传感模块,从而一旦作业人员碰触或接近支护面30到指定距离,对应的蜂鸣器即发生警报,提醒作业人员安全距离已经临近或已经触碰到安全警戒线。甚至在必要时,无论是图1所示的弹簧拉钩34还是图6所述的弹簧拉钩34,均可以作为上述传感模块的回路的一部分;也即只要弹簧拉钩34不勾上,那么整个回路即不导通,以进一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避免作业人员产生作业遗漏。当然,弹簧拉钩34的钩合方式可任意而定,不一定必须铰接端铰接于首组防护组件的铰接杆32上,而弹簧拉钩34的弯钩端钩合于尾组防护组件的铰接杆32处预设的吊环上,如图6所示的反向布置亦可。

本发明在实际进行作业时,步骤如下:

在同杆架设线路上层10kv线路带电的同时,同步进行下层0.4kv线路检修作业;首先将上层防触电装置的固定抱箍10或固定束带固定在电杆杆身上,之后将支撑杆20拉长至距离上层线路0.7m处,从而使得支护面30与上层线路之间存在0.7m的安全距离。也可通过传感模块的设计,传感模块的感应区域平行支护面且感应区域布置高度低于或等于支护面高度;当作业人员在进行设备检修时,动态移动过程中靠近或碰触支护面30处传感模块的感应区域,传感模块即发出信号至蜂鸣器,蜂鸣器产生声光报警,提醒作业人员安全距离已经临近或已经触碰到支护面30。

当然,上述传感模块的布置,本意仅仅是设计出由物理部件通过线路构造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硬件平台。在使用时,传感模块与蜂鸣器形成的回路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软件配合来实现对接近或碰触的物体的感应报警功能,但是需指出的是:与上述回路相配合的软件不是本发明的创新部分,也不是本发明的组成部分。本发明的保护仅延及到由物理部件和导线而构成的硬件网络,而不涉及到对软件的改进和保护。

此外,上述方案仅是针对如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作出的说明;实际操作时,如采用固定束带来替代固定抱箍,或者使用更多组的防护组件,甚至固定抱箍开口处的封闭方式以其他常见封口方式来替代等等,这些在本发明原有结构及功能上的常规改变,也均应当作为等同或相似设计而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