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2938发布日期:2021-03-05 19:4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弱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弱电工程是电力应用的一个分类。电力应用按照电力输送功率的强弱可以分为强电与弱电两类。建筑及建筑群用电一般指交流220v50hz及以下的弱电。主要向人们提供电力能源,将电能转换为其他能源,例如空调用电,照明用电,动力用电等等。
3.弱电工程建设中需要铺设大量的电线,为提高输电线路安全性多在电线外部设置绝缘管道,然而现有的的安装定位不准确,使绝缘管道间的连接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该装置通过使用两个固定环,且在固定环外部设置定位块,进而通过套筒内设置定位槽,实现对两个线管之间的准确定位,最后通过卡接板和卡接块对套筒进行固定,设置了密封垫和防水圈,使得整个装置不仅定位准确,连接稳定,还可以保证连接处的绝缘密封性和防水性。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线管和第二线管,所述第二线管位于第一线管水平方向的右侧,所述第一线管的右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线管的左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第二固定环的外壁中央壁环处均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定位块,所述第二固定环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套接筒,所述套接筒的右端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线管套接,所述套接筒的内壁四周水平方向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定位槽,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中央处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一线管套接,所述卡接板的右端面对应套接筒定位槽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四个卡接块。
6.为了使得固定环和线管之间连接更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壁分别与第一线管和第二线管的外壁螺纹连接。
7.为了使得连接装置安装后,整体具有密封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壁与第一线管和第二线管的外壁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
8.为了对线管之间进行更准确的定位,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尺寸与定位块的尺寸相同,所述套接筒的底部形状对应第二固定环的右端形状。
9.为了使得卡接板和套接筒卡接更固定,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套接筒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长度之
和,所述卡接块的尺寸对应定位槽的尺寸,且水平尺寸与第一固定环的边缘位置到定位块的尺寸相同。
10.为了使得连接装置安装后整体增加防水性,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优选的,所述卡接板与套接筒卡接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防水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通过螺纹连接的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使的连接装置与线管固定连接,进行通过设置的多个定位块和定位槽,对线管之间进行准确定位,保证连接装置安装后,线管之间不会发生位移、旋转,且通过设置的卡接块和套接筒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13.2、该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通过设置的防水圈和密封垫,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在安装后,整个装置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和防水性能,整个连接装置较为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剖面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第一固定环结构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第二固定环平面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套接筒结构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套接筒剖面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的卡接板平面图;
21.图中,1、第一线管;2、第二线管;3、第一固定环;4、第二固定环;5、定位块;6、套接筒;7、卡接板;8、密封垫;9、定位槽;10、卡接块;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防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弱电工程线管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2,第二线管2位于第一线管1水平方向的右侧,第一线
管1的右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环3,第二线管2的左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环4,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的外壁中央壁环处均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定位块5,第二固定环4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套接筒6,套接筒6的右端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与第二线管2套接,套接筒6的内壁四周水平方向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定位槽9,第一固定环3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卡接板7,卡接板7的中央处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与第一线管1套接,卡接板7的右端面对应套接筒6定位槽9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四个卡接块10。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管1的右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一固定环3,第二线管2的左端外壁固定设置有第二固定环4,第一固定环3与第二固定环4的外壁中央壁环处均固定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定位块5,第二固定环4的右端固定设置有套接筒6,套接筒6的右端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与第二线管2套接,套接筒6的内壁四周水平方向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定位槽9,第一固定环3的左侧固定设置有卡接板7,卡接板7的中央处贯穿开设有第一通孔11,第一通孔11与第一线管1套接,卡接板7的右端面对应套接筒6定位槽9的位置固定设置有四个卡接块10,通过设置的第一固定环3、第二固定环4、套接筒6、定位块5、定位槽9和卡接板7组成整个连接装置,整个装置定位准确,连接稳定,且结构较为简单。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的内壁分别与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2的外壁螺纹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的内壁分别与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2的外壁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固定环3和第一线管1,螺纹连接第二固定环4和第二线管2,使得整个连接装置与线管之间固定连接。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内壁与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2的外壁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8。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内壁与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2的外壁连接处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垫8,通过设置的密封垫8,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在安装后,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定位槽9的尺寸与定位块5的尺寸形同,套接筒6的底部形状对应第二固定环4的右端形状。
3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9的尺寸与定位块5的尺寸相同,套接筒6的底部形状对应第二固定环4的右端形状,定位槽9与定位块5的尺寸相同,使得整个装置定位更准确,使得线管之间更为固定。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套接筒6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的长度之和,卡接块10的尺寸对应定位槽9的尺寸,且水平尺寸与第一固定环3的边缘位置到定位块5的尺寸相同。
33.在本实施例中,套接筒6的长度略大于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的长度之和,卡接块10的尺寸对应定位槽9的尺寸,且水平尺寸与第一固定环3的边缘位置到定位块5的尺寸相同,卡接块10可以更加牢固的与定位槽9和第一固定环3的外壁卡接,使得整个连接装置更牢固。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卡接板7与套接筒6卡接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防水圈13。
35.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板7与套接筒6卡接的位置固定设置有防水圈13,通过设置的
防水圈13,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在安装后,使用时整个装置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36.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将套接筒6套接在第二线管2上,将卡接板7套接在第一线管1上,然后将第一固定环3螺纹连接在第一线管1的端部,将第二固定环4螺纹连接在第二线管2的端部,然后将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对接在一起,保证第一固定环3和第二固定环4外部的定位块5的位置相对应,然后将套接筒6移动到两个固定环的外部,通过定位槽9对应卡接定位块5,进行使得第一线管1和第二线管2准确定位,最后,将卡接板7移动到第一固定环3的左端,通过将卡接板7右侧的卡接块10对应卡接定位槽9和第一固定环3的外壁,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固定完毕,通过设置的防水圈13和密封垫8使得整个装置在具有准确定位,连接牢固的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