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60986发布日期:2021-08-13 16:2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传统双环网接线中的中心开关站(四路主干进线)有单母分段和两段独立母线两种,两段独立母线上的两回主供线路(或备供线路)主要源自同一变电站的不同中压侧母线,两回主供线路(或备供线路)一般共用一个供电通道,满足线路“n-1-1”和“n-2”;典型双环网控制节点较多无论是集中式还是智能分布式都会很复杂,且由于现阶段城市发展较快,网架变动较大,自动化有效覆盖率难于达到理想水平,实际运行效果不尽人意,尽管户均停电时间理论值为分钟级,但实际户均停电时间一般只能达到小时级。

传统双环网中的中心开关站(有母联开关)为4进n出(典型规格为4进8出、4进10出),为满足未来新增用户接入,此类型中心开关站需要较多的间隔,且对于无法满足间隔需求的中心开关站可能需要大面积改造或扩建。对于多丘陵城市依山而建、建筑密度高、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充分,设备站址、线路通道资源紧张的山城,需要在现状异站双射中心开关站(开关站母联备自投)或同站双射中心开关站(开关站母联备自投)基础上,构建满足可靠性,但间隔资源占用少、现状过渡困难小的接线。另外,对于同站双射或同站典型双环网,若采用电缆沟敷设且共沟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一回电缆起火引发其他共沟电缆发生故障的安全风险。

如附图1所示为传统双环网的连接线路图,传统双环网中中心开关站1的两路10kv进线来自于同一变电站2的不同母线,故传统双环网中的两路电缆往往在同一路径敷设,这样当电缆沟起火引发两路馈线故障后,负荷需要较长的转供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在电缆通道发生起火等故障时能够快速转供负荷的接线方式,从而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包括第一中心开关站、第一高压变电站和第二高压变电站,所述第一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分别与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和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供电线路连接。

这样,本方案中的第一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上的供电线路分别来源于第一高压变电站和第二高压变电站,故本方案中第一中心开关站的两路电缆不需要沿同一路径铺设,这样当其中一条供电线路的电缆发生起火等故障时,不会对另一条供电线路的电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接线方式,在其中一条供电线路的电缆所在的电缆通道发生起火等故障时,第一中心开关站能够通过另一条未发生故障的供电线路的电缆快速转供负荷的接线模式,尤其是全站失压情况下负荷的快速站间转供,由此大大提升了城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中心开关站,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和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分别配出a线供电线路和c线供电线路与所述第一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连接,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和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还分别配出b线供电线路和d线供电线路与所述第二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连接。

这样,第一高压变电站和第二高压变电站分别配出a线供电线路和c线供电线路至第一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作为其中一个主供电源线路;第一高压变电站和第二高压变电站分别配出b线供电线路和d线供电线路至第二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作为另一主供电源线路;这样使得第一中心开关站和第二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均来自于不同高压变电站的供电线路,以此提高第一中心开关站和第二中心开关站供电的可靠性,同时,第一中心开关站和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适应的联络方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心开关站和所述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通过两回线路进行联络。

这样,第一中心开关站和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通过两回线路进行联络,这种接线方式适用于负荷密度高、可靠性要求高的供电网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心开关站和所述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通过单回线路进行联络。

这样,第一中心开关站和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通过单回线路进行联络,这种接线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减少各中心开关站之间需要的间隔要求。

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心开关站和所述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无线路联络。

这样,第一中心开关站和所述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无线路联络,可以进一步减小各中心开关站之间需要的间隔需求,适用于线路空间资源紧张区域下的供电网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a线供电线路上设有第一出口断路器,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b线供电线路上设有第二出口断路器,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c线供电线路上设有第三出口断路器,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d线供电线路上设有第四出口断路器。

这样,设置在各供电线路上的出口断路器,用于对各供电线路进行断路保护。

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a线供电线路、所述第一高压变电站的b线供电线路、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c线供电线路、所述第二高压变电站的d线供电线路均为10kv供电线路。

优选的,所述第一中心开关站和所述第二中心开关站之间的联络线路上串联有环网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各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上的两路供电线路均来自不同高压变电站的侧母线,由此可以在电缆通道起火发生故障时快速转供负荷的接线模式,尤其是全站失压情况下负荷的快速站间转供,进一步提升城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两个中心开关站之间可以采用两联络、单联络和无联络方式,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区域。对于负荷密度高、可靠性要求高的区域,以两个中心开关站站间两联络的方式为主,满足线路“n-2”、“n-1-1”;对于部分中心开关站间隔资源有限的区域,可采用两个中心开关站站间单联络或无联络的接线模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区域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双环网的连接线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的连接线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的连接线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的连接线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中心开关站1、变电站2、第一高压变电站3、第二高压变电站4、a线供电线路5、b线供电线路6、c线供电线路7、d线供电线路8、第一出口断路器9、第二出口断路器10、第三出口断路器11、第四出口断路器12、环网单元13、第一中心开关站14、第二中心开关站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2所示,一种基于中心开关站的异站双环网结构,包括第一中心开关站14、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第一中心开关站14的两段母线分别与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的供电线路连接。

这样,本方案中的第一中心开关站14的两段母线上的供电线路分别来源于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故本方案中第一中心开关站14的两路电缆不需要沿同一路径铺设,这样当其中一条供电线路的电缆发生起火等故障时,不会对另一条供电线路的电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接线方式,在其中一条供电线路的电缆所在的电缆通道发生起火等故障时,第一中心开关站14能够通过另一条未发生故障的供电线路的电缆快速转供负荷的接线模式,尤其是全站失压情况下负荷的快速站间转供,由此大大提升了城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中心开关站15,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分别配出a线供电线路5和c线供电线路7与第一中心开关站14的两段母线连接,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还分别配出b线供电线路6和d线供电线路8与第二中心开关站15的两段母线连接。

这样,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分别配出a线供电线路5和c线供电线路7至第一中心开关站14的两段母线,作为其中一个主供电源线路;第一高压变电站3和第二高压变电站4分别配出b线供电线路6和d线供电线路8至第二中心开关站15的两段母线,作为另一主供电源线路;这样使得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的两段母线均来自于不同高压变电站的供电线路,以此提高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供电的可靠性,同时,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还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适应的联络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通过两回线路进行联络。

这样,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通过两回线路进行联络,这种接线方式适用于负荷密度高、可靠性要求高的供电网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变电站3的a线供电线路5上设有第一出口断路器9,第一高压变电站3的b线供电线路6上设有第二出口断路器10,第二高压变电站4的c线供电线路7上设有第三出口断路器11,第二高压变电站4的d线供电线路8上设有第四出口断路器12。

这样,设置在各供电线路上的出口断路器,用于对各供电线路进行断路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高压变电站3的a线供电线路5、第一高压变电站3的b线供电线路6、第二高压变电站4的c线供电线路7、第二高压变电站4的d线供电线路8均为10kv供电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的联络线路上串联有环网单元13。环网单元13可以为10kv环网柜或小型开关站等。

实施例二:

如附图3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通过单回线路进行联络。

这样,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通过单回线路进行联络,这种接线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同时可以减少各中心开关站之间需要的间隔要求。

实施例三:

如附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无线路联络。

这样,第一中心开关站14和第二中心开关站15之间无线路联络,可以进一步减小各中心开关站之间需要的间隔需求,适用于线路空间资源紧张区域下的供电网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各中心开关站的两段母线上的两路供电线路均来自不同高压变电站的侧母线,由此可以在电缆通道起火发生故障时快速转供负荷的接线模式,尤其是全站失压情况下负荷的快速站间转供,进一步提升城区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2、两个中心开关站之间可以采用两联络、单联络和无联络方式,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区域。对于负荷密度高、可靠性要求高的区域,以两个中心开关站站间两联络的方式为主,满足线路“n-2”、“n-1-1”;对于部分中心开关站间隔资源有限的区域,可采用两个中心开关站站间单联络或无联络的接线模式,以此来满足不同区域的安装需求。

本方案中1组双环网的中心开关站数量控制在2座,每座中心开关站的装接容量控制在25mva以内;对于中心开关站站间的联络线,其单条联络线的环网节点以4个为宜,且采用400mm²电缆线路,一般装接容量控制在5000kva以内。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