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41650发布日期:2022-02-07 22:17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


背景技术:

2.水轮发电机转子主要由转子支架、磁轭和磁极组成,转子上部与上端轴相连,下部与发电机轴相连,连接方式均为法兰连接。在安装间进行转子支架的组装、磁轭叠片组装和磁极挂装。磁轭由优质高强度热轧薄钢板在现场叠装而成。磁轭叠片用螺栓紧固,分上、下两层,磁轭叠片完成后,磁轭与大力筋之间通过热加垫过盈配合。
3.机组运行时转子磁轭受到的离心力巨大,导致叠片磁轭产生明显的径向变形,从而使磁轭与转子支架产生径向分离间隙,转子直径越大或转速越高,分离间隙越大,不仅会使机组引起过大的摆度与振动,甚至还会使转子支架大立筋上的挂钩因受冲击而断裂,造成严重事故。为保证磁轭与转子支架的径向紧量达到能满足机组安全运行的需要,转子通常采用热加垫的方式。将磁轭加热使之膨胀,使磁轭与转子支架达到计算的温差,产生间隙,然后在转子磁轭凸键与大立筋之间加入设计厚度的垫片。依靠这个预紧量,以期抵消机组运行时磁轭的径向变形增量,从而保证转子磁轭与转子支架有可靠联接。
4.磁轭加热传统采用磁轭表面挂设履带式加热板进行加热,由磁轭外部向磁轭内部逐步加热,外表面温升比内部温升更大,调整局部温度困难,容易产生局部温差,为了减小温差避免磁轭局部胀量出现较大差异导致磁轭偏心,只能减缓升温速度,延长加热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6.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升温稳定、加热均匀的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
7.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磁轭通风槽内插入不锈钢加热片;步骤二、于磁轭旁安装控制柜,将控制柜与不锈钢加热片连接;步骤三、在磁轭上不同高度处沿周向均匀布置多个测温电阻,并将所述测温电阻与控制柜连接,以使控制柜根据磁轭温度控制不锈钢加热片功率,在磁轭与转子支架的大力筋上相对的位置安装测距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磁轭膨胀量,在转子支架的支臂上安装温度计,以实施监测转子支架的温度;步骤四、在距磁轭1~2m处沿磁轭周向搭设排架以将磁轭围住,在排架立面覆盖防火苫布,起防风的作用,沿磁轭周向搭设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覆盖阻燃耐高温防火布,以使阻燃耐高温防火布将磁轭罩住,阻燃耐高温防火布与磁轭外侧保留100mm间距,阻燃耐高温防火布与磁轭内侧紧贴;
步骤五、根据磁轭热加垫预紧量要求计算每根磁轭凸键的加垫厚度;步骤六、检查不锈钢加热片的连接线路对地绝缘性,对地绝缘不小于0.5mω;步骤七、接通电源进行试加热,检查不锈钢加热片及其连接线路有无异常情况,控制柜上电流、电压、温度有无异常情况;步骤八、试加热无异常情况后,正式进行磁轭加热,每隔预设时长记录控制柜上的电气参数、磁轭膨胀量、转子支架温度,控制磁轭整体升温速度不超过10℃/h,磁轭局部温差不大于10℃;步骤九、当磁轭与转子支架的温差达到设计计算温差后,开始对磁轭进行保温,当磁轭膨胀量达到预设值后,在已预先插入磁轭凸键和副键的大力筋上的键槽内,放入垫片并打紧副键;步骤十、加垫完成后切断加热电源,使磁轭自然冷却到常温,降温时保留控制柜电源以保持对磁轭冷却过程中的温度监控,降温总时长不小于72h。
8.优选的是,步骤一中还包括在磁轭下方组装支架托盘,于支架托盘上安装履带式加热板;步骤二中还包括将控制柜与履带式加热板连接;步骤三中控制柜也根据磁轭温度控制履带式加热板功率;步骤六中还包括检查履带式加热板的连接线路对地绝缘性;步骤七中还包括检查履带式加热板及其连接线路有无异常情况。
9.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包括沿所述磁轭周向均匀布设的多根支撑杆和连接相邻两支撑杆的连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竖直的第一可伸缩杆、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可伸缩杆上端侧壁的横杆及设置于第一可伸缩杆下端的两支撑筋,所述横杆沿所述磁轭径向设置,两支撑筋沿所述横杆对称,所述第一可伸缩杆上端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横杆对称的两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杆包括第二可伸缩杆和分别连接在第二可伸缩杆两端的球头节,所述球头节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匹配的螺杆;步骤四中,在搭设支撑架时,将多根支撑杆均匀布设在磁轭周围,调节第一可伸缩杆高度,使横杆高于磁轭顶部,再调节第二可伸缩杆长度,将所述连杆两端的球头节通过螺杆分别螺纹连接在相邻两支撑杆上,以使多根支撑杆和连接相邻两支撑杆的连杆共同形成支撑架。
10.优选的是,所述横杆为两端封闭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可伸缩杆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管体一端的外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孔,以使所述第一管体螺纹连接在第一可伸缩杆上,所述第一管体最低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吸气孔,所述第一管体上还设置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与第一管体连通;所述第一可伸缩杆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水平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插入在磁轭和支架托盘间且与第一管体平行,所述第二管体两端封闭且第二管体上水平设置有多个与第二管体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还设置有排气孔,所述第二管体上还设置有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与第二管体连通;步骤四中,支撑架搭设好后,在磁轭下方设置风机,并将风机的入口与第一管接头连通,将风机的出口与第二管接头连通;步骤八中,对磁轭正式进行加热时,开启风机,将阻燃耐高温防火布罩住的空间内
的上部高温空气抽吸释放至下部,以减少因热气上升造成的磁轭局部温差。
11.优选的是,多根支撑杆按磁轭圆周等分为四组,每组支撑杆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均为四通管接头,每组支撑杆中位于两端位置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均为二通管接头,每组支撑杆中其余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均为三通管接头;所述风机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四组支撑杆,每一风机入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支撑杆中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连通,该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其余两端口分别与两旁的三通管接头型的两第一管接头连通,三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再依次向每组端部的二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连通;每一风机出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支撑杆中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连通,该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其余两端口分别与两旁的三通管接头型的两第二管接头连通,三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再依次向每组端部的二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连通。
12.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可伸缩杆包括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所述第二钢管长于第一钢管,所述第二钢管螺纹连接在第一钢管内,以通过旋转从第一钢管中伸出。
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可伸缩杆包括第三钢管和第四钢管,第四钢管活动设置于第三钢管中,第三钢管上从上至下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销孔,所述第四钢管下端侧壁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三钢管和第四钢管通过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的销钉连接。
14.优选的是,步骤一中所述履带式加热板距离磁轭底部100~120mm。
15.优选的是,步骤三中在磁轭上中下三层,每层沿磁轭周向均匀布置8支测温电阻。
16.优选的是,步骤五中,使用500v摇表检查不锈钢加热片的连接线路和履带式加热板的连接线路的对地绝缘性。
17.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不锈钢加热片布置在通风槽内,加热由磁轭内部整体加热,内外温升基本一致,同时由于不锈钢加热片的表面功率一般小于1w,其表面温度最高为300℃,这样就避免了磁轭局部的过热现象,也可通过改变不锈钢加热片数量来改变受热面积的大小,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且不锈钢加热片直接放置在相邻磁轭之间加热,因此整个磁轭受热更快更均匀,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一般到达设定温度时间只要8~12小时。另外采用测温电阻采集磁轭上的温度信号,通过控制柜将磁轭各部分温度显示出来,更加直观,无需工作人员在磁轭加热时靠近磁轭,避免了工作人员可能会发生灼伤的情形,且控制柜全程按照设定的加温时间及温度自动加热,操作简单方便。
18.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不锈钢加热片、履带式加热板、风机和支撑杆的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支撑架的俯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管体和排气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1.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磁轭1通风槽内插入不锈钢加热片3,在磁轭1下方组装支架托盘5,于支架托盘5上安装履带式加热板4,所述履带式加热板4距离磁轭1底部100~120mm;具体的,磁轭1有6层共384个通风槽,每个通风槽内布置一个不锈钢加热片3,不锈钢加热片3厚度约3~5mm,磁轭1通风槽高度为40mm,可满足布置要求,在磁轭1底部布置履带式加热板4,进行辅助加热,防止热量向上传导而导致下部温度不够,提高磁轭1加热的均匀性。
23.步骤二、于磁轭1旁安装控制柜,将控制柜与不锈钢加热片3和履带式加热板4分别连接;具体的,控制系统共设置4 台加热控制柜,由1台主控制柜和3台辅助控制柜组成,每台控制柜的功率为280kw,电压相同,频率相同,主控制柜有触摸屏,可以控制辅控制柜,每台控制柜之间以太网进行通讯,传递信号。
24.主控制柜设置有人机界面、plc、晶闸管功率控制器、仪表等电气设备,电脑分区温控,触屏电脑显示,控制精度
±
2℃,可根据设定与检测的温度,由计算机优化的智能调节运算规律,通过晶闸管功率控制器,连续的无级调节不锈钢加热片3和履带式加热板4的功率,使其实际温度始终跟随设定温度变化,并保持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一致。不锈钢加热片3与控制柜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方式,出现问题后在控制柜即可检查出来,可将问题加热片进行单独更换。
25.步骤三、在磁轭1上不同高度处沿周向均匀布置多个测温电阻,具体的,在磁轭1上中下三层,每层沿磁轭1周向均匀布置8支测温电阻,并将所述测温电阻与控制柜连接,以使控制柜根据磁轭1温度控制不锈钢加热片3和履带式加热板4功率,在磁轭1与转子支架的大力筋2上相对的位置安装测距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磁轭1膨胀量,在转子支架的支臂上安装温度计,以实施监测转子支架的温度;步骤四、在距磁轭11~2m处沿磁轭1周向搭设排架以将磁轭1围住,在排架立面覆盖防火苫布,起防风的作用,沿磁轭1周向搭设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覆盖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以使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将磁轭1罩住,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与磁轭1外侧保留100mm间距,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与磁轭1内侧紧贴;步骤五、根据磁轭1热加垫预紧量要求计算每根磁轭凸键的加垫厚度;具体的,磁轭1设计预紧量为3.26mm,根据热加垫预紧量要求计算每根磁轭凸键的加垫厚度,计算过程应考虑磁轭凸键与磁轭1的间隙、磁轭圆度等,计算公式如下:
h=δ+a-b;其中h为应加垫厚度,δ为设计预紧量;a
‑‑
实测磁轭凸键与键槽、磁轭1的径向间隙,分别测量磁轭1的下端与上端;b
‑‑
转子实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根据测量的间隙值及图纸设计热打键的要求,同时兼顾磁轭1外圆尺寸,根据磁轭1上、下部间隙测量的平均值,计算应加垫的厚度;根据加垫厚度选择垫片,垫片厚度偏差应在
±
0.05mm以内,垫片表面应无毛刺、高点、油污、漆膜等,清洁干净的垫片分组摆放好,待磁轭凸键与大立筋的间隙满足要求时,将垫片放入凸键与转子大立筋之间并固定住。
26.步骤六、使用500v摇表检查不锈钢加热片3的连接线路和履带式加热板4的连接线路的对地绝缘性,对地绝缘不小于0.5mω;步骤七、接通电源进行试加热,检查锈钢加热片及其连接线路和履带式加热板4及其连接线路有无异常情况,控制柜上电流、电压、温度有无异常情况;步骤八、试加热无异常情况后,正式进行磁轭1加热,每隔预设时长(具体的可以每30分钟记录一次)记录控制柜上的电气参数、磁轭1膨胀量、转子支架温度,控制磁轭1整体升温速度不超过10℃/h,磁轭1局部温差不大于10℃;步骤九、当磁轭1与转子支架的温差达到设计计算温差后,开始对磁轭1进行保温,当磁轭1膨胀量达到预设值后,在已预先插入磁轭凸键和副键的大力筋2上的键槽内,放入垫片并打紧副键;具体的,设计计算温差在本实施例进行前计算得到,磁轭1与立筋的设计计算温差计算公式为:

t=δ/(ar);其中δ—热加垫的单边紧量3.26mm;a—磁轭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取a= 1.1
×
10-6
℃;r—转子支架轮臂半径 5725 mm;磁轭1与转子支架轮臂的温差为

t=3.26/(5725
×
11
×
10-6
), 约等于52℃。
27.磁轭1加热前,插入磁轭1副键,用以固定凸键的周向位移,以此避免磁轭1加热产生周向移动,并标记好磁轭1副键插入的深度,测量每根磁轭凸键与大立筋的间隙,加热时的磁轭1膨胀量以此作为参考,当磁轭1膨胀量比所加垫片厚度大于1 mm左右时,即可进行加垫。
28.步骤十、加垫完成后切断加热电源,使磁轭1自然冷却到常温,降温时保留控制柜电源以保持对磁轭1冷却过程中的温度监控,降温总时长不小于72h。
29.磁轭1自然冷却后,拔出副键,在副键工作面上涂抹mos2润滑脂,用大锤将副键对称打紧,复查副键打入深度,副键预留长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30.上述实施例在施工过程中,将不锈钢加热片3布置在通风槽内,加热由磁轭1内部整体加热,内外温升基本一致,同时由于不锈钢加热片3的表面功率一般小于1w,其表面温度最高为300℃,这样就避免了磁轭1局部的过热现象,也可通过改变不锈钢加热片3数量来改变受热面积的大小,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损耗,且不锈钢加热片3直接放置在相邻磁轭1之间加热,因此整个磁轭1受热更快更均匀,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一般到达设定温度时间只要8~12小时。另外采用测温电阻采集磁轭1上的温度信号,通过控制柜将磁轭1各部分温
度显示出来,更加直观,无需工作人员在磁轭1加热时靠近磁轭1,避免了工作人员可能会发生灼伤的情形,且控制柜全程按照设定的加温时间及温度自动加热,操作简单方便。
31.如图1~5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轮发电机转子磁轭加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磁轭1通风槽内插入不锈钢加热片3;具体的,磁轭1有6层共384个通风槽,每个通风槽内布置一个不锈钢加热片3,不锈钢加热片3厚度约3~5mm,磁轭1通风槽高度为40mm,可满足布置要求。
32.步骤二、于磁轭1旁安装控制柜,将控制柜与不锈钢加热片3连接;具体的,控制系统共设置3 台加热控制柜,由1台主控制柜和2台辅助控制柜组成,每台控制柜的功率为280kw,电压相同,频率相同,主控制柜有触摸屏,可以控制辅控制柜,每台控制柜之间以太网进行通讯,传递信号。
33.主控制柜设置有人机界面、plc、晶闸管功率控制器、仪表等电气设备,电脑分区温控,触屏电脑显示,控制精度
±
2℃,可根据设定与检测的温度,由计算机优化的智能调节运算规律,通过晶闸管功率控制器,连续的无级调节不锈钢加热片3和履带式加热板4的功率,使其实际温度始终跟随设定温度变化,并保持设定温度与实际温度一致。不锈钢加热片3与控制柜采用快速接头连接方式,出现问题后在控制柜即可检查出来,可将问题加热片进行单独更换。
34.步骤三、在磁轭1上不同高度处沿周向均匀布置多个测温电阻,在磁轭1上中下三层,每层沿磁轭1周向均匀布置8支测温电阻,并将所述测温电阻与控制柜连接,以使控制柜根据磁轭1温度控制不锈钢加热片3功率,在磁轭1与转子支架的大力筋2上相对的位置安装测距传感器,以实时监测磁轭1膨胀量,在转子支架的支臂上安装温度计,以实施监测转子支架的温度;步骤四、在距磁轭11~2m处沿磁轭1周向搭设排架以将磁轭1围住,在排架立面覆盖防火苫布,起防风的作用,沿磁轭1周向搭设支撑架,在支撑架上覆盖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以使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将磁轭1罩住,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与磁轭1外侧保留100mm间距,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与磁轭1内侧紧贴;具体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沿所述磁轭1周向均匀布设的多根支撑杆和连接相邻两支撑杆的连杆;所述支撑杆包括竖直的第一可伸缩杆7、水平连接于所述第一可伸缩杆7上端侧壁的横杆8及设置于第一可伸缩杆7下端的两支撑筋9,所述横杆8沿所述磁轭1径向设置,两支撑筋9沿所述横杆8对称,所述第一可伸缩杆7上端侧壁上设置有沿所述横杆8对称的两第一螺纹孔10;所述连杆包括第二可伸缩杆11和分别连接在第二可伸缩杆11两端的球头节12,所述球头节12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0匹配的螺杆13;在搭设支撑架时,将多根支撑杆均匀布设在磁轭1周围,调节第一可伸缩杆7高度,使横杆8高于磁轭1顶部,再调节第二可伸缩杆11长度,将所述连杆两端的球头节12通过螺杆13分别螺纹连接在相邻两支撑杆上,以使多根支撑杆和连接相邻两支撑杆的连杆共同形成支撑架;由于支撑杆为可伸缩设计,因此,在针对不同高度的磁轭时,可以伸长或者缩短支
撑杆长度进行适配,而针对不同直径的磁轭,可以增加或减少支撑杆数量,再加上连杆和支撑杆为螺纹连接,连杆两端有球头节,可以调整连杆与支撑杆的连接角度,连杆还可以伸长或者缩短,因此,也可以相应调整以适配不同直径的磁轭,适用范围更广,且支撑架不使用时还可以拆卸成支撑杆和连杆,杆体存放占用空间小,也方便移运。
35.更具体的,所述横杆8为两端封闭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端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可伸缩杆7上端设置有与第一管体一端的外螺纹匹配的第二螺纹孔,以使所述第一管体螺纹连接在第一可伸缩杆7上,所述第一管体最低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均匀间隔的开设有多个吸气孔14,所述第一管体上还设置有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与第一管体连通;所述第一可伸缩杆7中部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中螺纹连接有水平的第二管体15,所述第二管体15插入在磁轭1和支架托盘5间且与第一管体平行,所述第二管体15两端封闭且第二管体15上水平设置有多个与第二管体15连通的排气管16,所述排气管16还设置有排气孔17,所述第二管体15上还设置有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与第二管体15连通;支撑架搭设好后,在磁轭1下方设置风机18,并将风机18的入口与第一管接头连通,将风机18的出口与第二管接头连通。
36.步骤五、根据磁轭1热加垫预紧量要求计算每根磁轭凸键的加垫厚度;具体的,磁轭1设计预紧量为3.26mm,根据热加垫预紧量要求计算每根磁轭凸键的加垫厚度,计算过程应考虑磁轭凸键与磁轭1的间隙、磁轭圆度等,计算公式如下:h=δ+a-b;其中h为应加垫厚度,δ为设计预紧量;a
‑‑
实测磁轭凸键与键槽、磁轭1的径向间隙,分别测量磁轭1的下端与上端;b
‑‑
转子实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根据测量的间隙值及图纸设计热打键的要求,同时兼顾磁轭1外圆尺寸,根据磁轭1上、下部间隙测量的平均值,计算应加垫的厚度;根据加垫厚度选择垫片,垫片厚度偏差应在
±
0.05mm以内,垫片表面应无毛刺、高点、油污、漆膜等,清洁干净的垫片分组摆放好,待磁轭凸键与大立筋的间隙满足要求时,将垫片放入凸键与转子大立筋之间并固定住。
37.步骤六、使用500v摇表检查不锈钢加热片3的连接线路对地绝缘性,对地绝缘不小于0.5mω;步骤七、接通电源进行试加热,检查不锈钢加热片3及其连接线路有无异常情况,控制柜上电流、电压、温度有无异常情况;步骤八、试加热无异常情况后,正式进行磁轭1加热,每隔预设时长记录控制柜上的电气参数、磁轭1膨胀量、转子支架温度,控制磁轭1整体升温速度不超过10℃/h,磁轭1局部温差不大于10℃;具体的,对磁轭1正式进行加热时,开启风机18,将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罩住的空间内的上部高温空气抽吸释放至下部,以减少因热气上升造成的磁轭1局部温差。
38.步骤九、当磁轭1与转子支架的温差达到设计计算温差后,开始对磁轭1进行保温,当磁轭1膨胀量达到预设值后,在已预先插入磁轭凸键和副键的大力筋2上的键槽内,放入垫片并打紧副键;
具体的,设计计算温差在本实施例进行前计算得到,磁轭1与立筋的设计计算温差计算公式为:

t=δ/(ar);其中δ—热加垫的单边紧量3.26mm;a—磁轭1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取a= 1.1
×
10-6
℃;r—转子支架轮臂半径 5725 mm;磁轭1与转子支架轮臂的温差为

t=3.26/(5725
×
11
×
10-6
), 约等于52℃。
39.磁轭1加热前,插入磁轭1副键,用以固定凸键的周向位移,以此避免磁轭1加热产生周向移动,并标记好磁轭1副键插入的深度,测量每根磁轭凸键与大立筋的间隙,加热时的磁轭1膨胀量以此作为参考,当磁轭1膨胀量比所加垫片厚度大于1 mm左右时,即可进行加垫。
40.步骤十、加垫完成后切断加热电源,使磁轭1自然冷却到常温,降温时保留控制柜电源以保持对磁轭1冷却过程中的温度监控,降温总时长不小于72h。
41.磁轭1自然冷却后,拔出副键,在副键工作面上涂抹mos2润滑脂,用大锤将副键对称打紧,复查副键打入深度,副键预留长度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42.仅用不锈钢加热片3对磁轭1加热时,由于热空气密度小容易聚集在空间上部,造成磁轭1上部温度偏高,而温度较低的空气密度打容易聚集在空间下部,造成磁轭1下部温度偏低这样磁轭1上下部间容易出现上下较大温差,即使使用前一实施例中使用履带式加热板4进行温度补偿,由于温度补偿是磁轭1上下部间已产生温差后的补救措施,故磁轭1仍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上述实施例在施工过程中,对磁轭1加热时,采用风机18将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罩住的空间内的上部高温空气抽吸释放至下部,热空气在阻燃耐高温防火布6罩住的空间循环流动,均温效果更佳,且是主动减小甚至避免磁轭1上下部间产生温差,而非被动补救,因此对磁轭1加热的效果更好。
43.基于第二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多根支撑杆按磁轭1圆周等分为四组,每组支撑杆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均为四通管接头,每组支撑杆中位于两端位置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均为二通管接头,每组支撑杆中其余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均为三通管接头;所述风机18设置有四个,分别对应四组支撑杆,每一风机18入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支撑杆中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连通,该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其余两端口分别与两旁的三通管接头型的两第一管接头连通,三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再依次向每组端部的二通管接头型的第一管接头连通;每一风机18出口与其对应的一组支撑杆中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连通,该四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其余两端口分别与两旁的三通管接头型的两第二管接头连通,三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再依次向每组端部的二通管接头型的第二管接头连通。
44.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四个风机18分别对应四分之一的磁轭1,每个风机18针对其对应的区域,可以有效的循环热空气,性价比最好,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更多的风机18,但成本较高,不建议使用,若低于四台风机18的实施例,则因为风机18是与每组中间位置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15连通,而每组中间位置的支撑杆上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15至两端位置支撑杆上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15的气流气压降较大,风机18吸气和鼓风的
效果不佳,故不建议设置四台以下风机18。
45.基于第二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伸缩杆11包括第一钢管701和第二钢管702,所述第二钢管702长于第一钢管701,所述第二钢管702螺纹连接在第一钢管701内,以通过旋转从第一钢管701中伸出。
46.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相对旋转第一钢管701和第二钢管702,就可以将第二钢管702逐渐从第一钢管701中旋出伸长,操作过程简单方便,且第二钢管702旋出长度固定后,沿第一钢管701和第二钢管702轴向上的力也不容易改变第二可伸缩杆11的长度,稳定性好,另外由于第二可伸缩杆11两端为球头节12,故第一钢管701和第二钢管702的旋转也不影响球头节12与第一伸缩杆的连接使用。
47.基于第二实施例,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可伸缩杆7包括第三钢管1101和第四钢管1102,第四钢管1102活动设置于第三钢管1101中,第三钢管1101上从上至下均匀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销孔,所述第四钢管1102下端侧壁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三钢管1101和第四钢管1102通过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的销钉连接。
48.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抽插第四钢管1102即可调整第一伸缩杆的长度,再将销钉插入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即可将第四钢管1102位置固定,操作过程快捷简单。
49.另外还可以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实施例,即设置第一实施例中的不锈钢加热片3和履带式加热板4,还设置第二实施例中的风机18和支撑架,这样可以在增加热源,提高加热效率的基础上,还保持较好的均温性。
50.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