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5619发布日期:2022-01-12 01: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缆接头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电缆接头又称电缆头。电缆铺设好后,为了使其成为一个连续的线路,各段线必须连接为一个整体,这些连接点就称为电缆接头。电缆线路中间部位的电缆接头称为中间接头,而线路两末端的电缆接头称为终端头。电缆接头是用来锁紧和固定进出线,起到防水防尘防震动的作用。
3.电缆接头在投入使用时,由于天气与使用时长等原因,导致内部电缆发生温度升高,高热量温度会导致接头内的橡胶套损坏融化,从而无法使电缆接头可以继续正常进行使用,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包括第一散热盖,所述第一散热盖背面顶部铰链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顶部铰链铰接有第二散热盖,所述第二散热盖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左侧设置有接入环,所述第二散热盖顶部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二散热盖正面底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二散热盖正面底部靠近左侧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散热块内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内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
6.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有工作块、工作腔、水箱、出水管、水泵、接入管、第一散热水冷半环、连接管、第二散热水冷半环、回水管和蓄电池,所述工作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盖顶部中间,所述工作腔开设于工作块内,所述水箱固定连接于工作腔内顶部中间,所述出水管固定连接于水箱底部左侧,所述水泵固定连接于出水管底端,所述接入管固定连接于水泵底部,所述第一散热水冷半环固定连接于接入管远离水泵一端,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水冷半环右侧底部,所述第二散热水冷半环固定连接于连接管右端,所述回水管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水冷半环顶部左侧,所述蓄电池固定连接于工作腔底部右侧。
7.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有吸热槽、第一支撑杆、第一滚珠风扇、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二滚珠风扇和第四支撑杆,所述吸热槽固定连接于散热块左侧,所述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于左侧靠近顶部,所述第一滚珠风扇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右端,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一滚珠风扇右侧中部,所述第三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散热腔左侧靠近底部,所述第二滚珠风扇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撑杆右端,所述第四支撑杆固定连接于第二
滚珠风扇右侧中部。
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盖顶部左侧,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盖底部左侧,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于第一固定块底部中间。
9.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有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滑杆、第一支撑板、弹簧、第二支撑板、定位柱、固定杆和定位卡块,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盖顶部靠近左侧,所述第二定位块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盖正面底部靠近左侧,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第二定位块顶部中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滑杆右侧中部,所述固定连接于弹簧第一支撑板底部右侧,所述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于弹簧底端,所述定位柱固定连接于滑杆正面底部左侧,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定位块内在滑杆左侧下方,所述定位卡块正面左侧顶部转动连接于固定杆。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弹簧、第二支撑板、定位柱、固定杆和定位卡块数量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弹簧、第二支撑板、定位柱、固定杆和定位卡块对称分布在滑杆左右两侧,可以使滑杆移动更为稳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滑杆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块内壁,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水泵、第一滚珠风扇和第二滚珠风扇,可以使蓄电池为水泵、第一滚珠风扇和第二滚珠风扇提供电力。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卡块正面右侧顶部转动连接定位柱,所述第二散热机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对称分布在第二散热盖左右两侧,可以使散热效果更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当电缆接头发生热量升高时,此时蓄电池为第一滚珠风扇和第二滚珠风扇提供电力,此时第一滚珠风扇和第二滚珠风扇将外侧空气吸入,通过设置的吸热槽吸入至散热腔内部,此时该装置另一端的第一滚珠风扇和第二滚珠风扇将该装置内部温度抽出,可以对电缆接头进行基础散热,使电缆接头进行降温工作。
15.2、该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当温度较高时,此时蓄电池为水泵提供电力,此时水泵将冷却液从水箱中抽出,通过第一散热水冷半环和第二散热水冷半环将冷却液分解成各个小直径管道,将电缆接头处温度带走,可以使该装置再进行降温时降温效果更好。
16.3、该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通过设置定位机构与固定机构,当该装置需要安装时,通过向上拉动滑杆,此时滑杆向上移动,使定位卡块向第二定位块底部中间收缩,从而可以将定位卡块插入第一定位块内,接着松开滑杆,可以使定位卡块向第一定位块内左右两侧转动,从而对该装置进行定位工作,通过安装固定螺栓,可以将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进行固定,使该装置固定效果更好,同时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左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第二散热盖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第一定位块处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散热盖;2、铰接杆;3、第二散热盖;4、散热块;5、接入环;6、第一散热机构;601、工作块;602、工作腔;603、水箱;604、出水管;605、水泵;606、接入管;607、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8、连接管;609、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10、回水管;611、蓄电池;7、散热腔;8、第二散热机构;801、吸热槽;802、第一支撑杆;803、第一滚珠风扇;804、第二支撑杆;805、第三支撑杆;806、第二滚珠风扇;807、第四支撑杆;10、固定机构;101、第一固定块;102、第二固定块;103、固定螺栓;11、定位机构;111、第一定位块;112、第二定位块;113、滑杆;114、第一支撑板;115、弹簧;116、第二支撑板;117、定位柱;118、固定杆;119、定位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接头自动降温的设备,包括第一散热盖1,第一散热盖1背面顶部铰链铰接有铰接杆2,铰接杆2顶部铰链铰接有第二散热盖3,第二散热盖3左侧固定连接有散热块4,散热块4左侧设置有接入环5,第二散热盖3顶部设置有第一散热机构6,第二散热盖3正面底部左侧设置有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包括有第一固定块101、第二固定块102和固定螺栓103,第一固定块101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盖1顶部左侧,第二固定块102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盖3底部左侧,固定螺栓103螺纹连接于第一固定块101底部中间,第二散热盖3正面底部靠近左侧设置有定位机构11,定位机构11包括有第一定位块111、第二定位块112、滑杆113、第一支撑板114、弹簧115、第二支撑板116、定位柱117、固定杆118和定位卡块119,第一定位块111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盖1顶部靠近左侧,第二定位块112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盖3正面底部靠近左侧,滑杆113滑动连接于第二定位块112顶部中间,第一支撑板114固定连接于滑杆113右侧中部,固定连接于弹簧115第一支撑板114底部右侧,第二支撑板116固定连接于弹簧115底端,定位柱117固定连接于滑杆113正面底部左侧,固定杆118固定连接于第二定位块112内在滑杆113左侧下方,定位卡块119正面左侧顶部转动连接于固定杆118,第一支撑板114、弹簧115、第二支撑板116、定位柱117、固定杆118和定位卡块119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114、弹簧115、第二支撑板116、定位柱117、固定杆118和定位卡块119对称分布在滑杆113左右两侧,可以使滑杆113移
动更为稳定,第二支撑板116远离滑杆113一侧固定连接第二定位块112内壁,蓄电池611电性连接水泵605、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可以使蓄电池611为水泵605、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提供电力,定位卡块119正面右侧顶部转动连接定位柱117,第二散热机构8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散热机构8对称分布在第二散热盖3左右两侧,可以使散热效果更好,散热块4内开设有散热腔7,散热腔7内设置有第二散热机构8,第二散热机构8包括有吸热槽801、第一支撑杆802、第一滚珠风扇803、第二支撑杆804、第三支撑杆805、第二滚珠风扇806和第四支撑杆807,吸热槽801固定连接于散热块4左侧,第一支撑杆802固定连接于左侧靠近顶部,第一滚珠风扇803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杆802右端,第二支撑杆804固定连接于第一滚珠风扇803右侧中部,第三支撑杆805固定连接于散热腔7左侧靠近底部,第二滚珠风扇806固定连接于第三支撑杆805右端,第四支撑杆807固定连接于第二滚珠风扇806右侧中部,当电缆接头发生热量升高时,此时蓄电池611为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提供电力,此时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将外侧空气吸入,通过设置的吸热槽801吸入至散热腔7内部,此时该装置另一端的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将该装置内部温度抽出,可以对电缆接头进行基础散热,使电缆接头进行降温工作。
27.优选的,第一散热机构6包括有工作块601、工作腔602、水箱603、出水管604、水泵605、接入管606、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7、连接管608、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09、回水管610和蓄电池611,工作块601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盖3顶部中间,工作腔602开设于工作块601内,水箱603固定连接于工作腔602内顶部中间,出水管604固定连接于水箱603底部左侧,水泵605固定连接于出水管604底端,接入管606固定连接于水泵605底部,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7固定连接于接入管606远离水泵605一端,连接管608固定连接于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7右侧底部,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09固定连接于连接管608右端,回水管610固定连接于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09顶部左侧,蓄电池611固定连接于工作腔602底部右侧,当温度较高时,此时蓄电池611为水泵605提供电力,此时水泵605将冷却液从水箱603中抽出,通过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7和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09将冷却液分解成各个小直径管道,将电缆接头处温度带走,可以使该装置再进行降温时降温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定位机构11与固定机构10,当该装置需要安装时,通过向上拉动滑杆113,此时滑杆113向上移动,使定位卡块119向第二定位块112底部中间收缩,从而可以将定位卡块119插入第一定位块111内,接着松开滑杆113,可以使定位卡块119向第一定位块111内左右两侧转动,从而对该装置进行定位工作,通过安装固定螺栓103,可以将第一固定块101与第二固定块102进行固定,使该装置固定效果更好,同时便于安装。
28.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此装置使用时,当电缆接头发生热量升高时,此时蓄电池611为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提供电力,此时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将外侧空气吸入,通过设置的吸热槽801吸入至散热腔7内部,此时该装置另一端的第一滚珠风扇803和第二滚珠风扇806将该装置内部温度抽出,可以对电缆接头进行基础散热,使电缆接头进行降温工作,当温度较高时,此时蓄电池611为水泵605提供电力,此时水泵605将冷却液从水箱603中抽出,通过接入管606接入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7,同时第一散热水冷半环607将冷却液分解成各个小直径管道,将电缆接头处温度带走,通过连接管608输入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09中,通过将第二散热水冷半环609顶部左侧的回水管610将冷却
液导回至水箱603内,可以使该装置再进行降温时降温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定位机构11与固定机构10,当该装置需要安装时,通过向上拉动滑杆113,此时滑杆113向上移动,使弹簧115拉伸,此时带动定位柱117向上转动,由于固定杆118固定在第二定位块112内部,在定位柱117向上转动时,使定位卡块119向第二定位块112底部中间收缩,从而可以将定位卡块119插入第一定位块111内,接着松开滑杆113,可以使定位卡块119向第一定位块111内左右两侧转动,从而对该装置进行定位工作,通过安装固定螺栓103,可以将第一固定块101与第二固定块102进行固定,使该装置固定效果更好,同时便于安装。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