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器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9951发布日期:2021-11-10 08:5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尘器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尘器电机。


背景技术:

2.吸尘器是利用电机带动风机高速旋转,使集尘室内形成局部真空,与集尘室外形成气压差产生气流,灰尘随气流一起吸入集尘室内,经过滤,将灰尘留存于集尘室内,排出洁净空气。常规的吸尘器电风机一般使用有刷电机,其转速通常在在20000

40000转/分钟之间,其转速虽然可满足吸尘器电风机的要求,但是有刷电机的换向器磨损快,寿命短,噪音大,性能低。
3.无刷吸尘器电机因其具有效率高、寿命长、噪音小、体积小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无刷吸尘器电机转速通常都在80000转/分钟以上,这对电机的装配精度和稳定性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常规无刷吸尘器定子组件是通过其铁芯与端盖、支架进行螺栓固定,虽然连接方便,但是由于螺栓与铁芯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无刷吸尘器电机的工作过程中,定子组件容易产生相对端盖、支架的微量位移偏移,使得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的同心度无法得到可靠保证,容易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电机。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吸尘器电机,包括端盖、支架、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动叶轮、风罩、控制板,所述端盖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支架固定在端盖上端,所述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安装在端盖与支架之间的容纳腔内,转子组件向下穿出端盖并连接动叶轮,所述端盖外圈的下端位置形成有定叶轮,所述风罩安装在端盖下端并罩住定叶轮与动叶轮,所述控制板安装在支架上,并连接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包括铁芯、下骨架、上骨架,所述下骨架与上骨架分别插接在铁芯两端,所述下骨架与上骨架上绕设有线圈,构成一个整体结构;所述下骨架外周形成有若干周向均布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端盖的容纳腔内壁对应形成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槽与定位柱定位配合构成周向限位;所述上骨架上形成有若干直线型的定位凸筋,所述支架形成有多个周向均布的安装凸台,所述安装凸台内侧壁与定位凸筋的外侧壁对应贴合构成周向限位;所述支架的安装凸台与端盖的定位柱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6.所述第一定位槽与定位柱均设有6个,所述安装凸台设有3个;与安装凸台对应的3个定位柱上形成螺栓孔,另外3个定位柱上则形成有定位凸台,所述铁芯外周形成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定位凸台定位配合。
7.所述安装凸台底部形成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与铁芯构成定位配合。
8.所述容纳腔内壁还形成有与安装凸台相适配的限位槽
9.所述上骨架上形成有3个周向均布的插针槽,所述插针槽内插设有插针,所述插针顶部与控制板连接。
10.所述支架顶部设有若干安装柱,所述控制板上对应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控制板通过安装孔安装在支架的安装柱上。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不仅便于整体组装装配,而且定子组件能够相对端盖与支架形成可靠的定位作用,结构稳定,不会偏移,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尘器电机的分解爆炸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定子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19.如图所示,一种吸尘器电机,包括端盖1、支架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动叶轮、风罩4、控制板5。
20.所述端盖1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容纳腔11,所述端盖1外圈的下端位置则形成有定叶轮12,所述支架2固定在端盖1上端,所述定子组件3与转子组件则安装在容纳腔11内,其上端则与支架2构成限位配合,其中,定子组件3保持固定设置,所述转子组件设置在定子组件3的中心,其上端通过轴承与支架2形成可旋转配合,下端穿出端盖1,通过轴承与端盖1形成可旋转配合,并驱动连接动叶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转子组件与动叶轮在图中省略并未画出,但是转子组件与动叶轮均选择现有常规结构。
21.所述风罩4安装在端盖1下端,并罩住定叶轮12与动叶轮,所述风罩4中心形成有进风口。
22.所述支架2顶部设有若干安装柱22,所述控制板5上对应形成有安装孔51,所述控制板5通过安装孔51安装在支架2的安装柱22上。
23.所述定子组件3上形成有3个周向均布的插针槽332,所述插针槽332内插设有插针34,所述插针34顶部与控制板5连接。
24.工作时,转子组件转动带动动叶轮同步旋转,空气便能够从风罩4中心的进风口被进入,并沿端盖1外圈的定叶轮12向上快速流通,从而实现吸尘工作时对集尘室的抽真空。
25.其中,所述定子组件3包括铁芯31、下骨架32、上骨架33,所述下骨架32与上骨架33分别插接在铁芯31两端,所述下骨架32与上骨架33上绕设有线圈,构成一个整体结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线圈在图中省略并未画出。
26.所述下骨架32外周形成有6个周向均布的第一定位槽321,所述端盖1的容纳腔11内壁对应形成有定位柱13,所述第一定位槽321与定位柱13定位配合构成周向限位;所述上骨架33上形成有3条直线型的定位凸筋331,所述支架2形成有3个周向均布的安装凸台21,所述安装凸台21内侧壁与定位凸筋331的外侧壁对应贴合构成周向限位;所述支架2的安装凸台21与端盖1的定位柱1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27.组装时,先将定子组件3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然后放入容纳腔11中,第一定位槽321与定位柱13定位安装,实现定子组件3相对端盖1的定位效果,然后放上支架2,并通过螺栓与端盖1锁紧,安装凸台21与定位凸筋331定位安装,实现定子组件3相对支架2的定位效果,不仅便于整体组装装配,而且定子组件3能够相对端盖1与支架2形成可靠的定位作用,结构稳定,不会偏移,提高使用寿命。
28.其中,与安装凸台21对应的3个定位柱13上形成螺栓孔131,用于与螺栓形成螺纹配合,另外3个定位柱13上则形成有定位凸台132,所述铁芯31外周形成有第二定位槽311,通过第二定位槽311与定位凸台132之间的定位配合,进一步确保定子组件3相对端盖1的定位效果。
29.所述安装凸台21底部则形成定位台阶211,通过所述定位台阶211与铁芯31构成进一步的定位配合,进一步确保定子组件3相对支架的定位效果。
30.另外,所述容纳腔11内壁还形成有与安装凸台21相适配的限位槽14,使得支架2与端盖1之间同样形成定位,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