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腋杆张拉结构及其柔性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5971发布日期:2022-04-09 08: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腋杆张拉结构及其柔性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支架上的腋杆张拉结构及采用该腋杆张拉结构的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2.柔性光伏支架由于其大跨距、低成本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地形复杂的山地、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场景。由于预应力钢铰线柔性的特点,在负风压的作用,钢铰线将发生向上的变形。为了有效的控制钢铰线向上的变形量,大跨度的柔性支架结构往往需要在跨中设置地锚结构。部分场地由于场地条件和使用功能的限制,柔性支架跨中不具备设置地锚的条件,在大风工况下就无法控制钢铰线向上的形变。为此需要重新设计新的结构来限制钢铰线向上的形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腋杆张拉结构,该机构用于柔性光伏支架上,通过对结构的优化,满足钢丝绳野外大跨距使用。
4.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光伏支架上的腋杆张拉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主支撑柱,两个所述主支撑柱的下端均铰接在地面上,两个所述主支撑柱之间设有钢丝绳ⅰ,所述钢丝绳ⅰ位于两个所述主支撑柱的上端;两个所述主支撑柱的一侧均设有一端固定在地面的牵拉绳,所述牵拉绳与对应的主支撑柱固定相连;两个所述主支撑柱相对一侧均铰接有上衔接杆、下衔接杆,所述上衔接杆、下衔接杆的外端铰接在一起形成钢丝绳固定点,两个钢丝绳固定点之间设有钢丝绳ⅱ;所述钢丝绳ⅰ与钢丝绳ⅱ之间间隔设有衔接件,所述衔接件的两端分别与钢丝绳ⅰ、钢丝绳ⅱ固定相连,并使钢丝绳ⅱ呈拱形结构、钢丝绳ⅰ呈倒置拱形结构。
5.进一步来说,位于所述衔接件两端的钢丝绳ⅰ的折弯角度与钢丝绳ⅱ的折弯角度相同。
6.进一步来说,两个所述主支撑柱处的钢丝绳ⅰ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两个所述主支撑柱处的钢丝绳ⅱ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所述主支撑柱处的钢丝绳ⅰ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钢丝绳ⅱ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7.进一步来说,两个所述主支撑柱之间还设置有衔接柱,所述衔接柱的下端铰接在地面上,所述钢丝绳ⅰ、钢丝绳ⅱ上下分布并固定在衔接柱上;位于衔接柱两侧的钢丝绳ⅰ均呈倒置拱形结构、钢丝绳ⅱ均呈拱形结构。
8.进一步来说,所述衔接柱两侧的钢丝绳ⅰ、钢丝绳ⅱ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9.进一步来说,两个所述主支撑柱处钢丝绳ⅰ、钢丝绳ⅱ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与衔接柱两侧的钢丝绳ⅰ、钢丝绳ⅱ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10.一种柔性光伏支架,包括两组并排放置的柔性支架,每组所述柔性支架采用上述柔性支架腋杆张拉结构。
11.进一步来说,两组所述柔性支架的高度不同,光伏板的两端分别位于两组柔性支架的钢丝绳ⅰ上,并与水平面呈倾角分布。
12.当多个光伏支架同时架设时,相邻两个光伏支架之间可设置斜拉杆,将两个光伏支架固定在一起,增加整体的牢固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钢丝绳ⅱ来辅助固定钢丝绳ⅰ,增强钢丝绳ⅰ的牢固性;钢丝绳ⅱ通过上衔接杆、下衔接杆的衔接安装在主支撑柱,钢丝绳ⅰ、钢丝绳ⅱ受到的外力在上衔接杆、下衔接杆和主支撑柱共同作用下进行缓冲,使得整体结构牢固、稳定,满足钢丝绳在野外大跨距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
17.图4为图2中b的放大图。
18.图5为图2中c的放大图。
19.图6为图2中d的放大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轴线2横断面示意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轴线3横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4.实施例1
25.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柔性光伏支架上的腋杆张拉结构,包括位于两侧的主支撑柱1、5,主支撑柱1、5的下端均铰接在地面上,使主支撑柱1、5相对于底面可前后摆动。主支撑柱1、5之间设有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ⅰt1的两端位于主支撑柱1、5的上端并固定。
26.主支撑柱1外侧设有牵拉绳2,牵拉绳2的一端固定在主支撑柱1的上端、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其相对另一侧所在的主支撑柱1上铰接有上衔接杆3、下衔接杆4,上衔接杆3、下衔接杆4的铰接点位于主支撑柱1上下两端,下衔接杆4和上衔接杆3的自由端铰接在一起,使主支撑柱1与上衔接杆3、下衔接杆4组成三角形结构。下衔接杆4和上衔接杆3的自由端铰接处为钢丝绳固定点,用于钢丝绳ⅱt2一端的固定安装。
27.主支撑柱1外侧设有牵拉绳6,牵拉绳6的一端固定在主支撑柱5的上端、另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其相对另一侧所在的主支撑柱5上铰接有上衔接杆7、下衔接杆8,上衔接杆7、下衔接杆8的铰接点位于主支撑柱5上下两端,下衔接杆8和上衔接杆7的自由端铰接在一起,使主支撑柱5与上衔接杆7、下衔接杆8组成三角形结构。下衔接杆8和上衔接杆7的自由端铰接处为钢丝绳固定点,用于钢丝绳ⅱt2另一端的固定安装。
28.钢丝绳ⅰt1与钢丝绳ⅱt2之间间隔设有衔接件k1、k2,衔接件k1、k2的两端分别与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ⅱt2固定相连,并使钢丝绳ⅱt2呈拱形结构、钢丝绳ⅰt1呈倒置拱形结构。具体来说,衔接件k2位于钢丝绳ⅰt1与钢丝绳ⅱt2的中间位置,其长度最短;衔接件k1的数量为两个,位于衔接件k2的两侧且与衔接件k2之间的距离相同。
29.本实施例中位于衔接件k1、k2两端的钢丝绳ⅰt1的折弯角度与钢丝绳ⅱt2的折弯角度相同,均以角度α表示,α的角度范围介于170
°
~180
°
之间。主支撑柱1、5处的钢丝绳ⅰt1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主支撑柱1、5处的钢丝绳ⅱt2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上述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ⅱt2在主支撑柱1、5处的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均相同,为β,β的角度范围介于32
°
~36
°
之间。
30.图1中标注α,则代表此处的角度与其它标注α的角度相同;同理β也一样。
31.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钢丝绳ⅱ来辅助固定钢丝绳ⅰ,增强钢丝绳ⅰ的牢固性;钢丝绳ⅱ通过上衔接杆、下衔接杆的衔接安装在主支撑柱,钢丝绳ⅰ、钢丝绳ⅱ受到的外力在上衔接杆、下衔接杆和主支撑柱共同作用下进行缓冲,提高整体结构牢固、稳定。
32.实施例2
33.参见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柔性光伏支架上的腋杆张拉结构,其大体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主支撑柱1、5之间还设置有衔接柱9。本实施例中衔接柱9的数量为两个,等距分布在主支撑柱1、5之间。图2中两个衔接柱9之间的距离为d2、主支撑柱1与相邻衔接柱之间的距离为d1、主支撑柱5与相邻衔接柱之间的距离为d3,d1、d2、d3的数值相同。
34.本实施例中的衔接柱9的下端铰接在地面上,衔接柱9相对于底面可前后摆动。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ⅱt2上下分布并固定在衔接柱9上,起到将衔接柱9的位置固定作用。位于衔接柱9两侧的钢丝绳ⅰt1均呈倒置拱形结构、钢丝绳ⅱt2均呈拱形结构。
35.具体来说,衔接柱9两侧的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ⅱt2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且与主支撑柱1、5处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ⅱt2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在图2-图6中均以β表示,β的角度范围介于32
°
~36
°
之间。
36.位于衔接柱9两侧的钢丝绳ⅰt1、钢丝绳ⅱt2之间同样设有衔接件k1、k2,与实施例1一样,位于衔接件k1、k2两端的钢丝绳ⅰt1的折弯角度与钢丝绳ⅱt2的折弯角度相同,均以角度α表示,α的角度范围介于170
°
~180
°
之间。
37.图2-图6中标注α,则代表此处的角度与其它标注α的角度相同;同理β也一样。
38.本实施例通过衔接件9的使用,在保障钢丝绳张紧、牢固的情况下,增大了主支撑柱1、5之间的间距,使主支撑柱1、5之间的钢丝绳跨度更大,实现更大跨距的钢丝绳布置。
39.实施例3
40.参见图7为两个柔性光伏支架的平面布置图,具有四组与实施例2结构一致的柔性支架组成,图7中分别标注为s1、s2、s3、s4。使用时,s1、s2组合作为一个柔性光伏支架,用于放置光伏板;s3、s4组合作为一个柔性光伏支架,用于放置光伏板。
41.结合图8可知,柔性支架s1的主支撑柱s11的高度高于柔性支架s2主支撑柱s21,两者之间通过斜拉索c2固定在一起。柔性支架s3的主支撑柱s31的高度高于柔性支架s4主支撑柱s41,两者之间通过斜拉索c2固定在一起。使用时,光伏板的两端分别位于s1、s2的钢丝绳ⅰ上或s3、s4的钢丝绳ⅰ上,光伏板与水平面呈倾角分布。主支撑柱s11一侧通过牵拉绳c1
固定在地面上,主支撑柱s41一侧通过牵拉绳c4固定在地面上,主支撑柱s21、主支撑柱s31之间通过斜拉索c3固定在一起。
42.结合图9可知,柔性支架s2的衔接柱s22、柔性支架s3的衔接柱s32之间通过斜拉杆10、11、12固定连接。其中斜拉杆10位于衔接柱s22、衔接柱s32的上端,斜拉杆11两端分别位于衔接柱s22的下端、衔接柱s32的上端,斜拉杆12两端分别位于衔接柱s22的上端、衔接柱s32的下端。通过斜拉杆10、11、12来增加柔性支架s2与柔性支架s3之间的联系,使多个光伏支架同时架设时,多个光伏支架作为一整体布置,增加整体的牢固性。
43.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