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6246发布日期:2022-07-20 04: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包括电气控制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柜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板(202),且固定板(202)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203),所述矩形框(203)远离固定板(202)的一端与底座(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矩形框(203)的左右内壁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204),所述第一滑槽(20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206),且两个滑块(206)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升降板(205),所述升降板(205)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块(208),所述固定板(202)上设置有推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下表面且位于矩形框(203)的内侧四角处均开设有通孔(201),所述通孔(201)上设置有移动机构(4),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固定块(401),第一支杆(402)、万向轮(403)和第二支杆(404),所述固定块(401)固定连接在通孔(201)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杆(402)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块(401)的一侧,且第一支杆(402)的另一端与万向轮(40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40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杆(402)靠近万向轮(403)的一端上表面,且第二支杆(404)的另一端铰接在升降板(205)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01)与第一支杆(402)和万向轮(403)相适配,所述第一支杆(402)和万向轮(403)贯穿通孔(201),且万向轮(403)的底部位于通孔(201)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杆(404)与第一支杆(402)之间的夹角呈钝角,且第二支杆(404)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杆(402)的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正反转电机(3)、正反丝杆(301)、轴承座(302)、两个螺纹块(304)、两个导向杆(305)、两个连接杆(306)和两个移动轮(307),所述正反转电机(3)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02)的上表面且位于矩形通孔的右侧,搜书轴承座(302)固定连接在固定板(202)的上表面且位于矩形通孔的左侧,所述正反丝杆(301)的一端与正反转电机(3)的输出端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正反丝杆(30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轴承座(302)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丝杆(301)的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303),两个所述螺纹块(304)关于限位环(303)呈对称分布并螺纹连接在正反丝杆(301)上,两个所述导向杆(305)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对应的螺纹块(304)的上表面,且两个导向杆(305)的另一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相对应的第二滑槽(209)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杆(306)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对应的螺纹块(304)的下表面,两个所述移动轮(307)分别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相对应的连接杆(306)的另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208)的截面呈等腰梯形,且挤压块(208)的两侧斜面分别与移动轮(307)相对,所述移动轮(307)滑动连接在挤压块(208)的斜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复位弹簧(207),多个所述复位弹簧(207)远离底座(2)的内底壁一端与升降板(20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包括电气控制柜本体,所述电气控制柜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板,且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该便于转移的电气控制柜,通过设置有推动机构和移动机构,通过正反转电机带动正反丝杆转动,正反丝杆带动其上的两个螺纹块左右移动,同时螺纹块通过连接杆带动移动轮,使移动轮能够在挤压块上进行运动,从而使挤压块上下运动,并带动升降板在矩形框内运动,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升降板进行上下运动,升降板通过第二支杆运动,第二支杆带动第一支杆围绕固定块转动,从而使第一支杆带动万向轮上下运动,便于对电气控制柜进行移动。控制柜进行移动。控制柜进行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陈增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志芳
技术研发日:2021.12.22
技术公布日:2022/7/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