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3126发布日期:2022-06-04 16:2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配电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配电网施工时,有时需要将电力线缆埋设于地下,以减小电力线缆对地面建筑或行人、车辆等的影响。
3.电力线缆布线施工时,施工人员需要先在地面上挖设基坑;然后,施工人员在基坑内通过砖块砌设或通过混凝土浇筑管体,再将泥土回填于基坑内;线缆可由管体的其中一端穿入。管体可保护线缆,减小线缆被泥土腐蚀或被生存于地下的动物啃噬的风险。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过程中,可以先在厂区将管体预先浇筑成型,然后将预制管体运送至施工场地并将预制管体首尾相连放置于基坑内,最后再向基坑内回填泥土并穿设线缆即可。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预制管体放置于基坑后,一般通过砂浆将预制管体首尾紧密连接;但是,当地面因车辆行驶或地震等发生振动时,预制管体之间容易发生相对移动,可能导致相邻的预制管体之间产生间隙,以致预制管体内的线缆受到泥土或雨水等的侵蚀。因此,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较差,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预制管体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用于与预制管体的端壁固定连接的连接端板和用于与另一预制管体的端壁固定连接的对接端板,所述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均分别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有让位孔;所述连接端板的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卡接杆,另一侧设置有对拉杆,所述卡接杆和对拉杆位于连接端板的厚度方向的同一侧;所述卡接杆固定连接有卡接块,所述对接端板设置有用于与卡接块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对接端板贯穿设置有供对拉杆插设的安装孔,所述对拉杆与对接端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对拉杆的抵接块。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管体放置于基坑内时,将预制管体靠近卡接杆的一侧的外侧壁朝向基坑的底壁方向放置。当相邻的两个预制管体连接时,操作人员可将其中一个预制管体提起并将其与另一预制管体对接,以使两个预制管体的靠近自身底壁的一侧通过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卡接配合,以相互连接,以限制两个预制管体之间沿基坑长度方向的移动;然后通过对拉杆将两个预制管体的靠近自身顶部的一侧相互连接固定,以限制两个预制管体沿基坑的宽度或深度方向的移动,减小卡接块与卡接槽发生脱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两个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8.连接端板与对接端板相互配合以使两个预制管体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结构简单、稳定,安装便捷,便于通过预制管体布设线缆的施工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从而有利于减小现场浇筑管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绿色施工的效果。
9.预制管体可沿基坑的宽度方向或深度方向排列或叠加;预制管体的底部通过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卡接配合以相互连接,减少了人工手动连接的操作,从而减小了基坑的底部或位于对应的预制管体的下方或侧方位置的预制管体发生干涉阻碍的可能性,便于操作人员对预制管体的连接操作,同时便于预制管体之间沿基坑的深度或宽度方向的相互紧密贴合排列。
10.可选的,所述连接端板贯穿设置有供对拉杆插设的对拉孔,所述对拉杆连接有用于与连接端板远离对接端板的一侧的侧壁抵接的对拉块;所述抵接块或/和对拉块与对拉杆螺纹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管体浇筑时,可在预制管体位于对拉块和抵接块的位置的外顶壁一体成型让位槽,让位槽的长度大于等于对拉杆的长度,以供操作人员由预制管体的顶部将对拉杆插设于对拉孔和安装孔,并安装对拉块和抵接块;预制管体卡接固定后,操作人员仅需在预制管体的顶部安装对拉杆即可,减少了基坑的内侧壁或位于预制管体的侧方位置的预制管体的干涉阻碍,操作更加方便,从而进一步便于预制管体在基坑内沿基坑的宽度方向的紧密排列;同时有利于减小基坑的开挖宽度,从而减轻劳动强度、减小基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对拉杆与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均可拆卸连接,便于减小对拉杆在预制管体转运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或划伤操作人员的风险。
12.可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管,所述对拉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对拉套管;所述抵接块与安装套管的远离对接端板的一端的端壁抵接,所述对拉块与对拉套管的远离连接端板的一侧的侧壁抵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套管增大了抵接块与对接端板之间的距离,对拉套管增大了对拉块与连接端板之间的距离;当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与预制管体浇筑固定后,位于连接端板与对拉块之间的混凝土可支撑对拉块,位于对接端板与抵接块之间的混凝土可支撑抵接块,从而减小对拉块对连接端板的作用力和抵接块对对接端板的作用力,有利于提高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与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对拉杆与连接端板固定连接;所述抵接块沿安装孔的径向与对接端板滑移连接,所述对拉杆设置有用于供抵接块的一端插设的抵接槽;所述抵接块转动连接有抵紧螺杆,所述抵紧螺杆与对接端板转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拉杆插设于安装孔内后,操作人员转动抵紧螺杆,以使抵接块与抵接槽插接配合;抵接块与抵接槽的底壁抵紧,以限制对拉杆相对于对接端板的各个方向的移动,从而限制连接端板相对于对接端板的移动,减小卡接块与卡接槽发生脱离的可能性,提高两个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抵接块靠近安装孔的一端倾斜设置有用于与抵接槽的口部的内侧壁抵接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位于抵接块远离对接端板的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与抵接槽的口部的内侧壁抵接,以抵紧对拉杆,进一步固定对拉杆,从而进一步固定对应的预制管体,有利于提高卡接块与卡接槽之间卡接配合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导向面减小了抵接块对应的一端的横截面的尺寸,有利于抵接块
与抵接槽的插接配合。
18.可选的,所述连接端板与对接端板之间设置有弹性软垫,所述弹性软垫贯穿设置有供线缆穿过的对接孔。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软垫可进一步提高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同时,弹性软垫使预制管体之间形成柔性连接;当泥土因车辆碾压或地震等而挤压预制管体时,弹性软垫可发生弹性变形,以供预制管体之间发生轻微的错位移动以缓冲泥土的挤压,减小泥土挤压对预制管体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提高预制管体的整体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对接孔的内径小于预制管体的穿线孔的内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接孔的内径小于穿线孔的内径,从而在穿线孔的内侧边缘的位置形成弹性防护层,以遮挡穿线孔的边沿;线缆穿线过程中,弹性防护层可减小穿线孔的边沿划伤线缆的保护层的可能性。
22.可选的,所述连接端板固定设置卡接套管,所述卡接杆与卡接套管螺纹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管体浇筑施工时,可先将卡接杆拆下,以便于预制管体的模具的支护;待预制管体成型后,再将卡接杆装上,操作方便、快捷,且卡接杆的连接的稳定性更高。每个预制管体的对接端板的厚度可能存在偏差;通过转动卡接杆,可调节卡接块与连接端板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卡接块对不同厚度的对接端板的适用性,以便于卡接块与卡接槽的内侧壁之间相互抵紧,提高卡接块与卡接槽卡接配合的稳定性。当卡接杆或卡接块变形、损坏时,操作人员将损坏卡接杆拧下,并换上新的卡接杆即可,操作便捷。
24.可选的,所述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相互背离的一侧的侧壁均固定设置有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的内侧壁均螺纹连接有用于与预制管体的钢筋骨架相连的连接筋。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筋与预制管体的钢筋相连,可提高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与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减小连接端板或对接端板发生脱落的可能性。连接端板或对接端板使用前,可将连接筋拧下,以减小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的体积,方便操作人员对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进行存放和转运。
26.可选的,所述连接端板的外周壁和对接端板的外周壁均固定设置有密封圈。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可提高连接端板与预制管体之间、对接端板与预制管体之间的连接的密封性,减小水液等进入连接端板与预制管体之间、对接端板与预制管体之间的间隙的可能性,从而减小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发生侵蚀的风险。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卡接块与卡接槽卡接配合、对拉杆将连接端板与对接端板相互固定,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有利于提高预制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通过预制管体布设线缆的施工方式的推广和应用;2.预制管体放置于基坑内时,可将预制管体靠近卡接杆的一侧的外侧壁朝向基坑的底壁方向放置;当两个预制管体之间通过卡接块与卡接槽卡接固定后,操作人员由预制管体的顶部将对拉杆与对接端板连接固定,操作方便,便于预制管体沿基坑的深度和宽度方向的紧密排布;3.弹性软垫可使预制管体之间形成柔性连接,便于提高预制管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技术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1使用状态示意图。
30.图2是沿图1中的a-a线的剖视示意图。
31.图3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32.图4是图3中的c部放大图。
33.图5用于展示连接端板和对接端板之间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34.图6是用于展示预制管体在基坑内排布方式的示意图。
35.图7是本技术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6.图8是沿图7中d-d线的剖视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端板;11、让位孔;12、连接套管;121、连接筋;13、密封圈;14、卡接套管;141、加强筋;15、对拉孔;151、对拉套管;2、对接端板;21、卡接孔;22、容置孔;23、防护罩;24、安装孔;241、安装套管;25、容置套管;251、固定套管;2511、填充块;2512、抵紧螺杆;3、预制管体;31、操作槽;32、对拉槽;33、穿线孔;4、卡接杆;41、卡接块;5、对拉杆;51、抵接块;511、导向面;52、对拉块;53、抵接槽;6、卡接槽;7、弹性软垫;71、对接孔;8、防水胶;9、防水卷材。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
40.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端板1和对接端板2;本实施例中,连接端板1和对接端板2均为钢板。连接端板1和对接端板2均分别沿自身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让位孔11,以供线缆的穿设。连接端板1和对接端板2的侧壁均焊接固定有连接套管12,连接套管1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连接筋121。使用时,将连接筋121与用于浇筑预制管体3的钢筋骨架焊接固定,以将连接端板1预浇筑于预制管体3的其中一端的端壁,并将对接端板2预浇筑于预制管体3的另一端的端壁。两个预制管体3连接时,将其中一个预制管体3的连接端板1与另一预制管体3的对接端板2相互贴合放置。
41.参照图2,连接端板1被离自身的连接套管12的一侧的侧壁设置有卡接杆4和对拉杆5,卡接杆4位于连接端板1的宽度方向的其中一侧,对拉杆5位于连接端板1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对拉杆5和卡接杆4的长度方向均沿连接端板1的厚度方向设置。卡接杆4远离连接端板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卡接块41;对接端板2设置有卡接槽6,卡接块41卡接于卡接槽6内。对拉杆5远离连接端板1的一端与对接端板2相连,从而使两个预制管体3相互固定连接。预制管体3放置时,将预制管体3的靠近卡接杆4的一侧的外侧壁朝向基坑的底壁方向放置。
42.参照图2和图3,连接端板1与预制管体3之间、对接端板2与预制管体3之间均设置密封圈13。密封圈13可以是橡胶圈,密封圈13也可以是密封胶或遇水膨胀止水带,密封圈13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密封、止水效果的构件;本实施例中,密封圈13包括遇水膨胀止水带。遇
水膨胀止水带绕设于连接端板1和对接端板2的外周壁,并浇筑于预制管体3的端壁,以提高连接端板1与预制管体3之间以及对接端板2与预制管体3之间的密封性。
43.参照图3,卡接杆4为螺杆,卡接块41为与卡接杆4同轴设置的圆柱,且卡接块41的外径大于卡接杆4的外径。连接端板1位于卡接杆4的位置焊接固定有卡接套管14,卡接套管14的轴向卡接杆4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卡接套管14位于连接端板1背离对接端板2的一侧的侧壁。连接端板1位于卡接套管14的位置贯穿开设有与卡接套管14的内部连通的通孔。卡接杆4远离卡接块41的一端穿过通孔并与卡接套管14螺纹连接;卡接套管14远离卡接杆4的一端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加强筋141,加强筋141与预制管体3的钢筋焊接固定。
44.参照图3,对接端板2远离对拉杆5的一侧的位置开设有卡接孔21,卡接孔21沿对接端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卡接孔21的内径大于卡接块41的外径,以供卡接块41穿过卡接孔21。对接端板2位于卡接孔21的位置沿卡接孔21的轴向贯穿开设有容置孔22,容置孔22与卡接孔21相通,且容置孔22的内径大于卡接杆4的外径并且容置孔22的内径小于卡接块41的外径;本实施例中,容置孔22位于卡接孔21的下方。
45.参照图3,对接端板2位于卡接孔21的位置焊接固定有防护罩23,防护罩23位于对接端板2背离连接端板1的一侧。卡接孔21和容置孔22均位于防护罩23内;防护罩23与对接端板2配合形成卡接槽6。预制管体3连接时,操作人员先将预制管体3提起,以将卡接块41穿过卡接孔21;然后将对应的预制管体3向下移动,以使卡接杆4嵌设于容置孔22内;此时,卡接块41位于卡接槽6内,且卡接块41与对接端板2的侧壁抵接,从而使预制管体3靠近自身底壁的一侧相互连接、固定。
46.参照图4,对拉杆5的长度方向沿预制管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对接端板2位于对拉杆5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24,安装孔24沿对接端板2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安装孔24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安装套管241,且安装套管241远离对接端板2的一端向背离连接端板1的方向延伸设置。连接端板1位于对拉杆5的位置开设有对拉孔15,对拉孔15沿连接端板1的厚度方向贯穿开设。对拉孔15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对拉套管151,且对拉套管151远离连接端板1的一端向背离对接端板2的方向延伸设置。
47.参照图4,预制管体3位于安装套管241的位置的外顶壁一体成型有操作槽31,操作槽31与安装套管241的内部相通。本实施例中,操作槽31靠近安装套管241的一端的内侧壁与安装套管241的端壁平齐。预制管体3位于对拉套管151的位置的顶壁一体成型有对拉槽32,对拉槽32与对拉套管151的内部相通。本实施例中,对拉槽32靠近对拉套管151的一端的内侧壁与对拉套管151的端壁平齐。对拉杆5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抵接块51,另一端设置有对拉块52。抵接块51位于操作槽31内,且抵接块51与抵接套管抵紧,对拉块52位于对拉槽32内,且对拉块52与对拉套管151抵紧,从而使连接端板1与对接端板2相互抵紧、固定,达到使两个预制管体3相互固定连接的效果。
48.参照图4,可以是对拉块52与对拉杆5焊接固定,抵接块51与对拉杆5螺纹连接;也可以是对拉块52与对拉杆5螺纹连接,抵接块51与对拉杆5焊接固定;还可以是抵接块51和对拉块52均与对拉杆5螺纹连接。操作槽31和对拉槽32的长度方向均沿安装孔24的长度方向设置。操作槽3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对拉杆5的长度,或者对拉槽3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对拉杆5的长度;也可以是操作槽31和对拉槽32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对拉杆5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操作槽31的长度大于对拉杆5的长度,且对拉槽32的长度大于对拉块52的厚度;同时对
拉块52和抵接块51均与对拉杆5螺纹连接。当卡接块41与卡接槽6卡接固定后,操作人员将对拉杆5放入操作槽31内,以将对拉杆5的一端由操作槽31向对拉槽32方向穿设;然后,将对拉块52放入对拉槽32,将抵接块51放入操作槽31,并讲对拉块52和抵接块51均与对拉杆5拧紧即可。
49.参照图4和图5,连接端板1与对接端板2之间设置有弹性软垫7;本实施例中,弹性软垫7为橡胶垫。弹性软垫7可提高连接端板1与对接端板2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两个预制管体3相互固定后,在两个预制管体3之间的间隙处填充防水胶8,并在两个预制管体3的连接处的外周壁缠绕防水卷材9,以进一步提高两个预制管体3之间连接的密封性。
50.参照图5,预制管体3内贯穿设置有多个穿线孔33,以用于穿设线缆。弹性软垫7位于每个穿线孔33的位置均一体成型对接孔71,以供线缆穿设。本实施例中,对接孔71与对应的穿线孔33同轴设置,且对接孔71的内径小于对应的穿线孔33的内径,以使弹性软垫7遮挡穿线孔33的口部的边沿,减小线缆与穿线孔33的口部接触而导致线缆的保护层被划伤的可能性。
51.参照2和图6,预制管体3的底壁位置通过卡接块41与卡接槽6卡接配合以连接,预制管体3的顶壁位置通过对拉杆5相互固定连接;对拉槽32和操作槽31开设于预制管体3的外顶壁,减小了基坑的内侧壁和位于预制管体3的侧方的预制管体3对操作人员安装对拉杆5的操作的影响,方便操作,从而便于预制管体3沿基坑的宽度方向或深度方向依次紧密排列、叠放,以增加每个基坑内可铺设的线缆的数量。
52.本技术一种配电网土建装配预制排管模块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预制管体3浇筑施工时,操作人员将连接端板1的连接筋121与钢筋骨架的其中一端焊接固定,将对接端板2的连接筋121与钢筋骨架的另一端焊接固定;然后,操作人员支护模具,并进行浇筑。当预制管体3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预制管体3的靠近卡接杆4的一侧的外侧壁朝向基坑的底壁方向放置;然后,操作人员将其中一个预制管体3提起以将卡接块41卡接于卡接槽6内,最后,操作人员安装对拉杆5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53.通过卡接块41与卡接槽6卡接配合以及对拉杆5与抵接块51、对拉块52的配合以将两个预制管体3相互连接固定,提高了预制管体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减小了预制管体3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产生间隙以致预制管体3内的线缆被侵蚀的风险。
54.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参照图7和图8,对拉杆5靠近连接端板1的一端与连接端板1焊接固定。安装孔24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容置套管25,容置套管25远离对接端壁的一端沿安装孔24的轴向向背离连接端板1的方向延伸设置。容置套管25背离卡接杆4的一侧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有固定套管251,固定套管251远离容置套管25的一端的端壁与预制管体3的外顶壁平齐。固定套管251与容置套管25的内部相通。
55.参照图8,抵接块51与固定套管251的内侧壁滑移连接;固定套管25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有填充块2511,填充块2511位于抵接块51远离安装孔24的一侧。抵接块51朝向填充块2511方向的端壁转动连接有抵紧螺杆2512;抵紧螺杆2512远离抵接块51的一端贯穿填充块2511,并与填充块2511螺纹连接。对拉杆5朝向固定套管251方向的侧壁开设有抵接槽53;预制管体3连接时,操作人员先将预制管提起,以将对拉杆5的一端插入安装孔24内;然后操作
人员向下移动预制管体3以将卡接块41卡接于卡接槽6内;最后,操作人员转动抵紧螺杆2512,以使抵接块51向对拉杆5方向移动,并使抵接块51的一端插入抵接槽53内,以固定对拉杆5即可。
56.参照图8,抵接块51靠近抵接槽53的一端倾斜开设有导向面511,导向面511位于抵接块51远离安装孔24的口部的一侧。抵接块51向抵接槽53方向移动时,导向面511可与抵接槽53的口部的内侧壁抵接,以驱动对拉杆5向安装孔24内移动,从而便于抵接块51与抵接槽53的插接配合。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