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换向装置、电气设备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04729发布日期:2022-09-14 09: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换向底座(100),所述换向底座(100)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端(102)、高压出线端(104)、低压进线端(106)以及低压出线端(108),所述高压进线端(102)与所述低压出线端(108)相对设置,所述低压进线端(106)与所述高压出线端(104)相对设置,所述低压进线端(106)与所述低压出线端(108)之间设置有走线扁管(110),所述高压进线端(102)与所述高压出线端(104)之间设置有走线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底座(100)包括第一走线部(112)、第二走线部(114)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部(112)与所述第二走线部(114)之间的连接部(116);所述低压进线端(106)与所述高压出线端(104)设置于所述第一走线部(112)相对的两侧,所述高压进线端(102)与所述低压出线端(108)设置于所述第二走线部(114)相对的两侧;所述走线扁管(110)连接于所述第一走线部(112)和所述第二走线部(114)之间,所述走线隔板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16)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扁管(110)包括第一扁管(118)和第二扁管(120),所述第一扁管(118)的两端和所述第二扁管(12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低压进线端(106)与所述低压出线端(10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管(118)与所述第一走线部(112)和所述第二走线部(114)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法兰(122),所述第二扁管(120)与所述第一走线部(112)和所述第二走线部(114)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法兰(124)。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管(118)和所述第二扁管(120)之间设置有接地线(126)。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28)和第二隔板(130),所述第一隔板(128)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隔板(130)的两端分别连通于所述高压进线端(102)与所述高压出线端(104)。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底座(100)上设置有吊耳(132)。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底座(100)由绝缘材料制成。9.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高压分线箱、低压分线箱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所述高压分线箱与所述高压进线端(102)或所述高压出线端(104)连接,所述低压分线箱与所述低压进线端(106)或所述低压出线端(108)连接。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换向装置或者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气设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线缆换向装置、电气设备及车辆。线缆换向装置包括换向底座,换向底座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高压进线端、高压出线端、低压进线端以及低压出线端,高压进线端与低压出线端相对设置,低压进线端与高压出线端相对设置,低压进线端与低压出线端之间设置有走线扁管,高压进线端与高压出线端之间设置有走线隔板。该线缆换向装置的占地空间小,还能够将不同功能的高压线缆分隔走线,避免了多根高压线缆之间的电磁干扰。而且该线缆换向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低等优点。低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曲远航 陈卓群 刘铭倩 李涛 刘东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2
技术公布日:2022/9/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