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设备及其充电设备、便携式设备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91947阅读:来源:国知局
蜗植入系统的体外装置(声音处理器、音频处理器)等。
[0071](充电装置)
[0072]对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便携式设备I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2具备利用谐振现象供给电力的供电模块21。供电模块21具备供电谐振线圈211和电力供给线圈212。作为用作供电谐振线圈211和电力供给线圈212的线圈种类,能够例示出螺旋型、螺线管型、环型。另外,充电装置2具有:电源部22,其将交流电力供给至供电模块21 ;以及控制部23,其控制电源部22。
[0073]此外,充电装置2也可以与便携式设备I同样地具有如下结构:在利用谐振现象供电时,在供电模块21的内侧位置、附近位置出现磁场小的空间部分,将该空间部分作为电源部22、控制部23的配置场所。在该情况下,除便携式设备I外还能够实现充电装置2的小型化。
[0074](磁场小的空间部分)
[0075]接着,主要关于便携式设备I中作为电子部件13的配置场所的“磁场小的空间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
[0076]便携式设备I构成为在期望位置形成“磁场小的空间部分”。在期望位置形成空间部分能够通过设定与充电装置2的位置关系、供电状态、内部结构等供电条件而实现。
[0077]例如,便携式设备I也可以构成为:在利用谐振现象从充电装置2的供电模块2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211对受电模块1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111供给电力时,在供电模块2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模块1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的期望位置形成具有比该期望位置以外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空间部分”出现在受电模块11的充电装置2侧的附近位置,因此通过将受电模块11的配置位置设定于比外壁构件12的充电装置2侧的前端部略靠后侧的位置处,能够确保外壁构件12的前端部侧作为电子部件13的配置场所。
[0078]如果对“空间部分”的形成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则能够例示如下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从充电装置2的供电模块2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211对便携式设备I的受电模块1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111供给电力时,以使流过供电模块2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模块1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1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的方式设定供给至供电模块2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力的频率。<br>[0079]根据上述形成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进行电力传输时,通过将供电模块21中的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模块11中的受电谐振线圈111接近地配置,表示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的耦合的强度的耦合系数变高。当在这样的耦合系数高的状态下测量传输特性“S21” (成为从供电谐振线圈211向受电谐振线圈111输送电力时的输电效率的指标的值)时,其测定波形的波峰分离在低频侧和高频侧。而且,通过将供给至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力的频率设定为该高频侧的波峰附近的频率,流过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谐振线圈1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在供电谐振线圈211的内周侧产生的磁场与在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内周侧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由此,在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内周侧,磁场所产生的影响减小,从而能够形成具有比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内周侧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0080]另外,作为“空间部分”的其它形成方法,例示如下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从供电谐振线圈211对受电谐振线圈111供给电力时,以使流过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谐振线圈1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同方向的方式设定供给至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力的频率。
[0081]根据上述形成方法,在利用谐振现象进行电力传输时,通过将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接近地配置,表示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的耦合的强度的耦合系数变高。当在这样的耦合系数高的状态下测量传输特性时,其测定波形的波峰分离在低频侧和高频侧。而且,通过将供给至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力的频率设定为该低频侧的波峰附近的频率,流过供电谐振线圈211的电流的方向与流过受电谐振线圈111的电流的方向成为相同方向,在供电谐振线圈211的外周侧产生的磁场与在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外周侧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由此在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外周侦牝磁场所产生的影响减小,从而能够形成具有比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外周侧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0082]另外,也可以改变与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相关的调整参数,根据在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的强度来设定“空间部分”的大小。例如通过相对减弱在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能够扩大磁场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增强在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产生的磁场親合,能够缩小磁场空间的大小。由此,能够形成最适合于便携式设备I的尺寸的“空间部分”。
[0083]此外,也可以将供电谐振线圈211的配置关系以及受电谐振线圈111的配置关系设为调整参数,改变该调整参数来变更在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的强度,由此变更磁场空间的大小。
[0084]另外,也可以将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形状设为调整参数,使这些线圈的形状改变为期望的形状来变更在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以及周边产生的磁场耦合的强度,由此将“空间部分”的形状设定为期望的形状。在该情况下,通过使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为期望的形状,能够以按照线圈的形状的期望的形状形成磁场强度相对较弱的磁场空间。
[0085]另外,也可以将供电谐振线圈211与电力供给线圈212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电力取出线圈112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的第二距离中的至少一个距离设为调整参数,根据该调整参数而设定“空间部分”的大小。例如,通过相对缩短供电谐振线圈211与电力供给线圈212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电力取出线圈112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的第二距离,能够使磁场耦合相对变弱而扩大磁场空间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延长供电谐振线圈211与电力供给线圈212之间的第一距离以及电力取出线圈112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的第二距离,能够使磁场耦合相对变强而缩小磁场空间的大小。
[0086]并且,也可以是对于“空间部分”,以覆盖受电谐振线圈111和供电谐振线圈211的除相向面以外的面中的至少一部分面的方式配置磁性构件,在供电谐振线圈211与受电谐振线圈111之间改变磁场来进行电力传输,由此在期望位置形成具有比该期望位置以外的位置的磁场强度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此外,磁性构件既可以沿着外壁构件12的面进行配置,也可以嵌入至外壁构件12。
[0087]并且,也可以利用非磁性部分(树脂制)和磁性部分(树脂+磁性粉末)来形成外壁构件12,将磁性部分作为磁性构件。S卩,外壁构件12的磁性部分由分散有磁性粉末的树脂所形成。树脂既可以是热固性树脂,也可以是热塑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若是热固性树脂,则可以列举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乙烯酯树脂、氰酯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硅树脂等。另外,若是热塑性树脂,则可以列举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等。
[0088]另外,作为分散于树脂中的磁性粉末,使用软磁性粉末。作为软磁性粉末,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纯Fe、Fe-S1、Fe-Al-Si (铝硅铁粉)、Fe-Ni (镍铁合金)、软性铁氧体、Fe基非晶硅、Co基非晶硅、Fe-Co (铁钴合金)等。
[0089]磁性构件也可以以覆盖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内周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在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内周侧产生的磁场切断,从而在受电谐振线圈111的内周侧形成具有比较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0090]另外,磁性构件也可以以覆盖供电谐振线圈211和受电谐振线圈111的与相向面相反的一侧的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在受电谐振线圈111的与相向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附近产生的磁场切断,从而在受电谐振线圈111的与相向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附近形成具有比较小的磁场强度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
[0091]这样,便携式设备I能够基于上述空间部分的形成方法的一个以上的组合而有意图地在受电模块11的内侧、附近的期望位置形成磁场强度较小的磁场空间作为“空间部分”,并且能够设定“空间部分”的大小、形状。即,便携式设备I能够通过受电模块11的设置方式来形成期望的空间部分。
[0092]并且,便携式设备I也可以具有设置有受电模块的便携式外壳。便携式外壳构成为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收容壳体。受电模块利用谐振现象被供给电力,该受电模块的至少一部分沿着便携式外壳的表面形状进行配置。而且,在该便携式设备I (壳体)内的在供电时利用谐振现象而产生的磁场空间中配置电子部件13。在该情况下,能够无需在便携式设备I的壳体中设置受电模块11,并且,在壳体和便携式外壳这两方处均设置有受电模块的情况下,无论有无便携式外壳都能够对便携式设备I进行充电。
[0093](助听器)
[0094]关于将如上述那样构成的便携式设备I应用于作为人体佩戴设备的助听器的情况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作为助听器,能够例示出袋式(盒式)助听器、耳背式助听器(BTE(Behind-The-
...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