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52520阅读:来源:国知局
外周侧面与套筒2-1的内壁面滑动接触。如此设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18]【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多个激振器2呈矩形阵列布置在底板9上。如此设置,柔性壳体在流体水中随着波浪的起伏运动,多个激振器2有规律的运动,悬臂梁压电浮能器也能有规律的运行,稳定发电。本实施方式的每组激振器总成中的多个激振器5也可以呈环形阵列布置在底板9上,M组激振器总成构成同心的内外多环结构,此时,激振器总成的组数为3组,第一组激振器总成的激振器5的数量为4个,第二组激振器总成的激振器5的数量为6个,第三组激振器总成的激振器5的数量为8个。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0019]【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激振器总成的组数为三组,每组激振器总成的激振器2的数量为三个。如此设置,数量设计适中,满足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0020]【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敞口盒体3为长方体形敞口盒体。如此设置,制造容易,使用方便。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0021]【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三组激振器总成沿敞口盒体3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中间组激振器总成的每个激振永磁体片6的下方对应有两个受激永磁体片7,剩余组激振器总成的每个激振永磁体片6的下方对应有一个受激永磁体片7。如此布置,节约了激振永磁体的数量,也减少了激振器布置空间,同时,悬臂梁发电浮能器的发电效率较高。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0022]工作过程
[0023]本发明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在制造的时候,悬臂梁压电俘能器8的基板选用磷青铜,用砂纸把其表面的氧化膜除去,并且压电片和受激永磁体粘接之前需用丙酮清洗。粘接完成后用细导线在每一块悬臂梁压电俘能器的上下两表面连接,分别引出两个电极。
[0024]本实施方式的激振永磁体和受激永磁体的极性相同,结构紧凑,设计灵活,避免了激振杆与悬臂梁压电俘能器之间的刚性冲击,同时保持了优越的发电效果。
[0025]结合图8-图9说明,图9中竖向的双箭头方向表示激振永磁体上下运动方向,而弯曲的双箭头方向表示悬臂梁压电俘能器8偏摆运动方向。图8为本发明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柔性顶板I置于流体水10中,会随着波浪的起伏而运动,图9为柔性顶板I在水中随着波浪的起伏而运动,带动激振杆2-2下端面的激振永磁体片6上下运动,激振永磁体片6与位于其下方的同磁极性的受激永磁体片7排斥,进而使悬臂梁压电俘能器8竖直往复偏摆激振产生电能。
【主权项】
1.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柔性顶板(I)、底板(9)、敞口盒体(3)、M组激振器总成、多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8)、多个激振永磁体片(6)和多个受激永磁体片(7),每组激振器总成包括多个激振器(2);其中M为正整数,且M多2,M组激振器总成布置在底板(9)上;每个激振器(2)包括套筒(2-1)、激振杆(2-2)、连接板(2-3)、上弹簧(2-4)和下弹簧(2-5);上弹簧(2-4)和下弹簧(2-5)位于竖向设置的套筒(2_1)内,套筒(2-1)的下端固装在底板(9)上,底板(9)盖装在敞口盒体(3)上,激振杆(2-2)下端依次穿过套筒(2-1)和底板(9)并伸入敞口盒体(3)内,上弹簧(2-4)和下弹簧(2-5)由上至下依次套装在激振杆(2-2)上,上弹簧(2-4)和下弹簧(2-5)之间的激振杆(2-2)上套装有与激振杆(2-2)连接的连接板(2-3),连接板(2-3)能在套筒(2-1)内壁面上滑动,上弹簧(2-4)的下端顶靠在连接板(2-3)上,上弹簧(2-4)的上端连接在套筒(2-1)的上端,下弹簧(2-5)的上端顶靠在连接板(2-3)上,下弹簧(2-5)的下端连接在套筒(2-1)的下端,激振杆(2-2)的下端面上固装有激振永磁体片¢),激振杆(2-2)的上端与柔性顶板(I)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敞口盒体(3)内固装有多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8),每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⑶的压电片水平布置,每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⑶的压电片的上表面固装有一个受激永磁体片(7),每个激振永磁体片(6)的下方至少对应有一个受激永磁体片(7),激振永磁体片(6)与受激永磁体片(7)的极性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柔性顶板(I)为硅胶顶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套筒(2-1)为圆形套筒,连接板(2-3)为圆环形连接板,连接板(2-3)的外周侧面与套筒(2-1)的内壁面滑动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激振器(2)呈矩形阵列布置在底板(9)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激振器总成的组数为三组,每组激振器总成的激振器(2)的数量为三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敞口盒体(3)为长方体形敞口盒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三组激振器总成沿敞口盒体(3)的长度方向并列布置,中间组激振器总成的每个激振永磁体片(6)的下方对应有两个受激永磁体片(7),剩余组激振器总成的每个激振永磁体片(6)的下方对应有一个受激永磁体片(7)。
【专利摘要】仿生柔性胸鳍波动式波浪能转换装置,它涉及一种能量转换装置,以解决现有波浪发电装置存在结构复杂、能量转换效率低、不易维护和成本较高的问题,它包括柔性顶板、底板、敞口盒体、M组激振器总成、多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多个激振永磁体片和多个受激永磁体片,每组激振器总成包括多个激振器;M组激振器总成布置在底板上;每个激振器包括圆筒、激振杆、连接板、上弹簧和下弹簧;上弹簧和下弹簧位于竖向设置的圆筒内,圆筒的下端固装在底板上,底板盖装在敞口盒体上,每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的压电片水平布置,每个悬臂梁压电浮能器的压电片的上表面固装有一个受激永磁体片,激振永磁体片与受激永磁体片的极性相同。本发明用于水力发电。
【IPC分类】H02N2/18
【公开号】CN105071695
【申请号】CN201510443428
【发明人】董帝渤, 陈维山, 王鼎汶, 石胜君, 侯珍秀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