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5877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装置的背壳,特别是关于能用于接收一电力能量讯号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科技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实用新型了许多电子科技产品,使人类生活更加方便,在这些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的中,有手机、平板计算机、相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等,每一种电子产品都会有其独有的充电插座,当这些上述众多的电子产品要进行充电时,难免会造成混乱、打结,且该些电子产品的插头或插座经过多年来的使用也可能磨损、生锈等等影响充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发展出无线充电技术,无线充电技术能有效摆脱过去因为太多充电线的烦恼。
[0003]整体而言,无线充电技术是个很实用的功能,能够让使用者不须透过电线或USB插头,就能为电子装置充电。而此技术不只能够应用在手持电子装置上,对于公共设施或是电动车也可以透过无线充电技术,把无线充电技术落实在生活的中。例如:笔电、电视,或是电动车的无线充电设备。磁共振无线充电应用商用价值前景看好,协会和许多大厂也正相继开发中。
[0004]有关于习知技术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主要利用上可分为三种,分别为:电磁感应、电磁共振与无线电接收,目前感应是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发展较为成熟,于较短的传输距离有非常好的传输效率,但传输距离增加,传输效率减少极为快速,且线圈对位亦是该技术的一大议题,而电磁共振利用发射端与接收端相同频率的共振原理来高效传输能量,无线电接收则将无线电直接整流成直流电,不需电池和放大器原理和收音机雷同。
[0005]然,根据习知技术将无线充电技术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内,则可对该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如此一来,针对现在轻薄化的电子装置,若要将无线充电技术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内,又必须达到轻薄化的要求下,手机内部零件的设计势必变得更为困难,如何在能够利用无线充电方式下,又不需要影响手机本身的结构,为大众所需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习知技术的缺点进行改良,而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其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可用于装设并且电性连接一电子装置,再利用一供电装置对该壳体进行无线充电,进而使该壳体对该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其将一壳体装设并电性连接于一电子装置,再利用一供电装置对该壳体进行无线充电,进而该壳体对该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其于一壳体内具有一充电电池,利用一供电装置对该壳体的该充电电池进行无线充电,并间接利用该充电电池对该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0009]为达上述所指称的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其包含:一壳体,于该壳体一侧设置一讯号接收单元,该讯号接收单元接收一电力能量讯号;一充电单元,其设置于该壳体之内,并电性连接该讯号接收单元,并接收该电力能量讯号;以及一充电电池,其设置于壳体之内,并电性连接该充电单元,透过该充电单元将该电力能量讯号转换后给予该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0010]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具有一电性连接埠。
[0011]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电力能量讯号为电磁感应讯号、电磁共振讯号或无线电波讯号。
[0012]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讯号接收单元对应于一供电装置上的一讯号发送单元。
[0013]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讯号发送单元与该讯号接收单元之间为电磁感应讯号,则讯号发送单元具有一第一线圈,该讯号接收单元具有一第二线圈,该第一线圈设置于该第二线圈的一侧,该第一线圈通过电流后对该第二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
[0014]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讯号发送单元对该讯号接收单元之间为电磁共振讯号,则该讯号发送单元具有一发射端,而该讯号接收单元具有一接收端,该发射端利用同频率的共振原理发出一能量至该接收端接收。
[0015]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讯号发送单元对该讯号接收单元之间为无线电波讯号,该讯号发射单元具有一发送天线,而该讯号接收单元具有一接收天线,该发送天线发射一无线电波至该接收天线接收。
[0016]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无线电波为极高频(EHF)、超高频(SHF)、特高频(UHF)、甚高频(VHF)、高频(HF)、中频(MF)、低频(LF)、甚低频(VLF)、特低频(ULF)、超低频(SLF)或极低频(ELF)。
[0017]接上述技术方案,其中该供电装置具有一充电连接端口,该充电连接埠电性连接直流电或交流电。
[0018]接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将一电性连接线的一端一第一充电连接头电性连接该充电连接埠,而该电性连接线的另一端为一第二充电连接头,该第二充电连接头电性连接于一外部电源,其中该第二充电连接头为USB、Mini USB、Micro USB或为iPhone/iPad/iPod系列专用USB亦或是与市电配合的电源插头。
【附图说明】
[0019]图1A: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示意图;
[0020]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充电流程示意图;
[0021]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的电磁感应讯号充电流程不意图;
[0022]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的电磁共振讯号充电流程不意图;
[0023]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的无线电波讯号充电流程不意图;
[0024]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至第四实施例的无线充电方式示意图;以及
[0025]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的供应装置充电示意图。
[0026]【图号对照说明】
[0027]10壳体
[0028]11 电子装置
[0029]100 电力能量讯号
[0030]101 电磁感应讯号
[0031]1011第一线圈
[0032]1012 第二线圈
[0033]102电磁共振讯号
[0034]1021发送端
[0035]1022 接收端
[0036]103无线电波
[0037]1031发送天线
[0038]1032接收天线
[0039]110讯号接收单元
[0040]111第一电性连接埠
[0041]120容置槽
[0042]130第二电性连接埠
[0043]20充电单元
[0044]30充电电池
[0045]40供电装置
[0046]410讯号发送单元
[0047]420充电连接埠
[0048]430电性连接线
[0049]431第一充电连接头
[0050]432第二充电连接头
[0051]50外部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特用较佳的实施例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53]有鉴于现今的智能型手机、平板或笔记型计算机更轻巧、更薄化等要求下,要于现有的电子装置内更进一步设置无线充电装置进行充电,但是有关于现有的电子装置技术来说,因为现在电子装置讲求轻巧、薄化或有利于携带等等要求下,电子装置内部空间都会被充分且有效的利用,所以很难在现有的电子装置大小下,进一步将无线讯号充电装置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内,若将无线讯号充电装置设置于该电子装置内,也会使该电子装至整个重量变重,整体变厚,不方便于随身携带,所以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习知技术上的缺点进行改良。
[0054]请参阅图1A与图1B,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示意图与充电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无线充电的背壳,其包含一壳体10、一充电单兀20与一充电电池30,该壳体10的一侧设置一讯号接收单兀110,该讯号接收单元I1接收一电力能量讯号100,该充电单元20设置于该壳体10之内,并且该充电单元20接收该电力能量讯号100,该充电电池30设置于该壳体10之内。该充电电池30电性连接该充电单元20,透过该充电单元20将该电力能量讯号100转换后给予该充电电池20进行充电。
[0055]承上所述,本实施例将一电子装置11装设该壳体10,该电子装置11为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行动通话装置,该电子装置11具有一第一电性连接埠111,而该壳体10具有一容置槽120,该容置槽120内相对于该电子装置11的该第一电性连接埠111而设置一第二电性连接埠130,该容置槽120内可装设该电子装置11,并且该电子装置11知该第一电性连接埠111电性连接于该壳体10的该第二电性连接埠130,另外,取一供电装置40,该供电装置40设置于该壳体10的一侧,该供电装置4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