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充电装置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12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防摔充电装置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壳体。
【背景技术】
[0002]充电装置,也叫移动电源或充电宝,是一种集供电和充电功能于一体的便携式充电器,可以给手机等智能终端随时随地充电或待机供电。充电装置的出现,无疑缓解了智能终端使用电量不足的问题,充电装置的易携带、可移动的特点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充电装置现已属随身携带品,在保证产品容量的基础上,如何缩减产品的体积,让产品更加的小型化、易携带、防摔碰是充电装置外观技术革新的趋势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摔充电装置壳体,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包括一矩形的外壳、与所述外壳配套的矩形的上盖,所述外壳上设有电源输入孔和电源输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面上设有“U”字形卡口,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卡扣,所述卡扣上设有倒钩,所述卡口和所述卡扣一一对应配合,所述卡口卡接所述卡扣后,所述倒钩勾住所述卡口,致使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外壳上。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卡口卡接卡扣的方式实现外壳和上盖的连接,装配连接简单方便,无需任何螺丝或其他固定装置来固定外壳和上盖。为了避免外部碰撞或人为因素造成上盖从外壳上掉落,本实用新型采用倒钩的方式,将上盖牢牢固定在外壳上,即使本实用新型从高处摔下,上盖也不会从外壳上掉落。且上述方式不增加整个壳体的体积,满足携带方便的特点。
[0007]所述外壳的四个内壁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所述上盖底面上的卡口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外壳上的卡扣数量和位置对应配合。以便上盖牢固固定在所述外壳上。
[0008]所述电源输入孔和所述电源输出孔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上,所述外壳的前侧内壁上的其中一个卡扣大小小于其他卡扣大小,其对应的卡口大小也小于所述上盖底面上的其他卡口大小。以便在装配时,通过观察卡口和卡扣的大小就可容易识别前侧面位置,避免上盖盖合在外壳上时发生位置错误问题。
[0009]所述外壳的左侧内壁上沿前后方向均匀设有两个“L”字形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固连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
[0010]所述外壳的右侧内壁与左侧内壁轴对称;
[0011 ] 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的中部设有固定孔,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柱呈左右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底面的前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对称设置的支座来支撑所需电路板,采用固定柱通过螺丝来进一步固定电路板。
[0012]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通孔。以便电路板上的显示装置伸出于显示通孔,示意使用者充电装置的状态。
[0013]所述外壳的前后内壁上设有竖向的侧壁加强筋,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沿前后方向设有底面加强筋;
[0014]所述外壳的后侧内壁角部设有竖向的角部加强筋。上述设计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防摔等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0015]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均采用塑料制成;
[0016]所述外壳上的卡扣、支座、固定柱、侧壁加强筋、底面加强筋、角部加强筋均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制成;
[0017]所述上盖上的卡口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制成。
[0018]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充电装置时,装配充电装置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摔、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壳I的一种俯视图;
[0020]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盖2的一种仰视图;
[0022]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参照图1、图2、图3、图4,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包括矩形的外壳1、与外壳I配套的矩形的上盖2,外壳I上设有电源输入孔11和电源输出孔12,上盖2的底面上设有“U”字形卡口 31,外壳I的内壁上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卡扣32,卡扣32上设有倒钩,卡口 31和卡扣32——对应配合,卡口 31卡接卡扣32后,倒钩勾住卡口 31,致使上盖2盖合在外壳I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卡口 31卡接卡扣32的方式实现外壳I和上盖2的连接,装配连接简单方便,无需任何螺丝或其他固定装置来固定外壳I和上盖2。为了避免外部碰撞或人为因素造成上盖2从外壳I上掉落,本实用新型采用倒钩的方式,将上盖2牢牢固定在外壳I上,即使本实用新型从高处摔下,上盖2也不会从外壳I上掉落。且上述方式不增加整个壳体的体积,满足携带方便的特点。
[0025]参照图1、图2,电源输入孔11和电源输出孔12位于外壳I的前侧面上。外壳I的四个内壁上均设有三个卡扣32。上盖2底面上的四侧也均设有三个卡口 31。外壳I的前侧内壁上中间的卡扣32大小小于其他卡扣32大小,其对应的卡口 31大小也小于上盖2底面上的其他卡口 31大小。以便在装配时,通过观察卡口 31和卡扣32的大小就可容易识别前侧面位置,避免上盖2盖合在外壳I上时发生位置错误问题。
[0026]参照图1,外壳I的左侧内壁上沿前后方向均匀设有两个“L”字形支座4,支座4的底部固连外壳I的底面内壁。外壳I的右侧内壁与左侧内壁轴对称。外壳I的底面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柱5,每个固定柱5的中部设有固定孔,至少两个固定柱5呈左右均匀分布在外壳I底面的前部。本实用新型采用四个对称设置的支座4来支撑所需电路板,采用固定柱5通过螺丝来进一步固定电路板。外壳I的底面内壁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通孔6。以便电路板上的显示装置伸出于显示通孔6,示意使用者充电装置的状态。外壳I的前后内壁上设有竖向的侧壁加强筋71,外壳I的底面内壁沿前后方向设有底面加强筋72,外壳I的后侧内壁角部设有竖向的角部加强筋73。上述设计可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防摔等级,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0027]外壳I和上盖2均采用塑料制成。外壳I上的卡扣32、支座4、固定柱5、侧壁加强筋71、底面加强筋72、角部加强筋73均与外壳I 一体成型制成。上盖2上的卡口 31与上盖2 —体成型制成。
[00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包括一矩形的外壳、与所述外壳配套的矩形的上盖,所述外壳上设有电源输入孔和电源输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面上设有“U”字形卡口,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卡扣,所述卡扣上设有倒钩,所述卡口和所述卡扣一一对应配合,所述卡口卡接所述卡扣后,所述倒钩勾住所述卡口,致使所述上盖盖合在所述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四个内壁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卡扣;所述上盖底面上的卡口数量和位置与所述外壳上的卡扣数量和位置对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孔和所述电源输出孔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上,所述外壳的前侧内壁上的其中一个卡扣大小小于其他卡扣大小,其对应的卡口大小也小于所述上盖底面上的其他卡口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左侧内壁上沿前后方向均匀设有两个“L”字形支座,所述支座的底部固连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 所述外壳的右侧内壁与左侧内壁轴对称; 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柱,每个所述固定柱的中部设有固定孔,至少两个所述固定柱呈左右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底面的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上设有用于设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前后内壁上设有竖向的侧壁加强筋,所述外壳的底面内壁沿前后方向设有底面加强筋; 所述外壳的后侧内壁角部设有竖向的角部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均采用塑料制成; 所述外壳上的卡扣、支座、固定柱、侧壁加强筋、底面加强筋、角部加强筋均与所述外壳一体成型制成; 所述上盖上的卡口与所述上盖一体成型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壳体。防摔充电装置壳体,包括矩形的外壳、与外壳配套的矩形的上盖,外壳上设有电源输入孔和电源输出孔,上盖的底面上设有“U”字形卡口,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向内侧凸出的卡扣,卡扣上设有倒钩,卡口和卡扣一一对应配合,卡口卡接卡扣后,倒钩勾住卡口,致使上盖盖合在外壳上。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充电装置时,装配充电装置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摔、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点。
【IPC分类】H02J7-00
【公开号】CN204349509
【申请号】CN201420869862
【发明人】郑明烽, 吴林娟, 郑建
【申请人】上海盛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