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814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逆变器、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逆变器、并联逆变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全球化经济进程也在不断加剧,能源供应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但是能源需求却是在不断激增,又加上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污染,这些问题促使着人们探索清洁可再生能源。风力、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清洁能源,在近年来得到很多关注和研宄。在风力、光伏发电系统等离网型的电源系统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将存储起来的直流电源的能量转化为交流电源,以给由交流电源供电的负载使用。有些用电情况需要较大的交流电源的功率,因此相应需要大功率的电源逆变器。
[0003]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可并联逆变器,通过多个并联逆变器组合使用提高大功率电源。例如申请日为2009年I月17日,公开号为CN101478257A,公开日为2009年7月8日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并联电源逆变器,将多个所述可并联电源逆变器并联使用组成逆变器系统,并联后提高输出总功率。但是,在上述并联逆变器系统中,发生其中一台逆变器发生故障的情况时,会影响逆变器系统中的其他逆变器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导致电流倒灌,造成逆变器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的并联逆变器系统中一台逆变器发生故障时会影响其他逆变器正常工作,从而提出解决该问题的逆变器、并联逆变器系统。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逆变器,包括控制器、升压电路和逆变电路,所述升压电路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升压控制信号将从直流电源输入的直流电升高电压后输出;所述逆变电路根据所述控制器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将从所述升压电路输入的直流电逆变为交流电输出,所述逆变器还包括隔离保护电路,所述隔离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隔离保护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隔离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隔离保护电路根据所述隔离控制信号断开或者闭合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隔离保护电路包括继电器和控制开关,所述继电器的触头串联在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所述继电器的线圈正极端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负极端经过所述控制开关接地,所述控制开关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隔离控制信号输出端,当所述隔离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所述控制开关闭合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得电,当所述隔离控制信号输出端输出低电平时,所述控制开关断开使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失电。
[0008]优选地,所述继电器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继电器Jl的触头一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火线,另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火线,继电器J2的触头一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零线,另一端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零线,继电器Jl的线圈正极端连接继电器J2的线圈正极端并且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继电器Jl的线圈负极端连接继电器J2的线圈负极端并且经过所述控制开关接地。
[0009]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三极管Ql、电阻R1、电阻R2,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经过电阻Rl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隔离控制信号输出端,电阻R2并联在三极管Ql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0010]优选地,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光电親合器Ul和电阻R1,光电親合器Ul的输出端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线圈负极端,光电耦合器Ul的输出端的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l的输入端阳极经过电阻Rl连接所述控制器的隔离控制信号输出端,光电耦合器Ul的输入端阴极接地。
[0011]优选地,所述隔离保护电路还包括瞬态抑制二极管TVS1、滤波电容Cl,瞬态抑制二极管TVS和滤波电容Cl分别并联在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火线和零线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逆变电路包括电阻Rl 1、电阻Rl2、三极管Ql 1、光电耦合器Ul 1、电阻R13、电阻R14、二极管D11、电容C11、电阻R15、场效应管Q12、电阻R16、电阻R17、三极管Q13、电阻R18、电阻R19和场效应管Q14,电阻Rll —端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电阻Rll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ll的基极,三极管Ql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Qll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ll的输入端阴极,光电耦合器Ull的输入端阳极经过电阻R13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光电親合器Ull的输出端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4 —端和电阻R15 —端,光电I禹合器Ull的输出端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ll 一端、场效应管Q12的S极和场效应管Q14的D极,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ll阴极和电容Cll另一端,二极管Dll阳极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电阻R15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12的G极,场效应管Q12的D极连接所述升压电路输出端正极,电阻R16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电阻R17的一端,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三极管Q1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18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三极管Q13的集电极还经过电阻R19连接场效应管Q14的G极,场效应管Q14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Q14的D极接地连接场效应管Q12的S极;所述逆变电路还包括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21、光电耦合器U21、电阻R23、电阻R24、二极管D21、电容C21、电阻R25、场效应管Q22、电阻R26、电阻R27、三极管Q23、电阻R28、电阻R29和场效应管Q24,电阻R21一端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电阻R21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三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1的基极,三极管Q2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Q21的集电极连接光电耦合器U21的输入端阴极,光电耦合器U21的输入端阳极经过电阻R23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光电耦合器U21的输出端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24 —端和电阻R25 —端,光电親合器U21的输出端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21 —端、场效应管Q22的S极和场效应管Q24的D极,电阻R24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1阴极和电容C21另一端,二极管D21阳极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电阻R25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Q22的G极,场效应管Q22的D极连接所述升压电路输出端正极,电阻R26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四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和电阻R27的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电阻R2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3的基极,三极管Q2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3的集电极经过电阻R28连接工作电源正极VCC,三极管Q23的集电极还经过电阻R29连接场效应管Q24的G极,场效应管Q24的S极接地,场效应管Q24的D极接地连接场效应管Q22的S极。
[0013]进一步地,所述逆变电路还包括电容C12和电容C22,电容C12并联在光电耦合器Ull的输出端,电容C22并联在光电耦合器U21的输出端。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并联逆变器系统,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逆变器,每个所述逆变器相互并联。
[0015]优选地,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同步通信装置,所述逆变器设有与所述同步通信装置连接的通信端口,每个所述逆变器的所述通信端口相互连接。
[00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I)由于所述逆变器包括隔离保护电路,所述隔离保护电路根据所述隔离控制信号断开或者闭合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这样在将所述逆变器应用在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时,一旦出现所述逆变器发生故障的情况,则断开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之间的连接,使发生故障的所述逆变器从并联逆变器系统脱离,保证并联逆变器系统中其他逆变器正常工作,避免电流倒灌而造成逆变器损坏,从而极大提高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8](2)由于所述逆变电路还包括电容C12和电容C22,光电耦合器Ull输出端并联电容C12,光电親合器U21输出端并联电容C22,这样可以避免光电親合器Ull和光电親合器U21输出信号失真,使得所述逆变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参数更为精准,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