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直流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8571阅读:2695来源:国知局
单相直流无刷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相直流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定子是一体结构,绕线的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绕线生产设备的造价也很高。一旦坏了,很难维修,维修的成本也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相直流无刷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的定子包括环形的定子铁芯和多个定子线圈,所述的定子线圈周向均布在定子铁芯的内壁上,每个定子线圈包括极齿、套在极齿上的线圈骨架、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所述的定子铁芯的内壁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固定定子线圈的凹槽,所述的极齿的端部形状与凹槽相匹配,极齿的端部嵌在凹槽内。
[0005]所述的极齿呈Y形,包括柄部和弧部,所述的柄部一端与弧部的闭合端连接,另一端与凹槽固定连接,所述弧部的开口端与所述的转子外圆偏心。极齿弧部采用偏心圆弧设计,使定子和转子的气隙不均匀,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机启动死点,增加电机的起动转矩。
[0006]所述的转子包括轴、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和轴套,所述的轴设置在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的内圆中,所述的轴套包覆在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上。
[0007]还包括有壳体组件、壳盖组件和电机驱动板,所述的电机驱动板安装在壳体组件内,所述的壳体组件和壳盖组件卡扣连接,所述的壳体组件和壳盖组件包围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所述的定子和转子。
[0008]所述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第一盖板,所述的壳体与第一盖板之间形成的第一空腔内固定有第一轴承和第一弹簧片,所述的壳盖组件包括壳盖和第二盖板,所述的壳盖与第二盖板形成的第二空腔内依次设有第二轴承和我第二弹簧片,所述的第一空腔内填满第一纤维油脂,所述的第二空腔内填满第二纤维油脂。
[0009]所述的定子线圈有4个。
[0010]所述的电机驱动板上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电机驱动芯片、电机线圈电流检测模块和转速信号回馈模块;所述直流电源与电机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相连,所述的电机驱动芯片的控制输出端与单相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线圈相连,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端、速度检测端分别与电机线圈电流检测模块和转速信号回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设置有反接保护元件。
[0011]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直流电源和滤波电路,所述的反接保护元件设置串联在直流电源和滤波电路之间。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壳体组件和壳盖组件通过卡扣结构连接在一起代替了传统的用螺钉将壳体组件和壳盖组件紧固,不需要螺钉,节省材料成本和装配时间,(2)采用定子铁芯凹槽与极齿的配合的结构,方便绕线,比现有定子的一体结构的技术方案绕线加工效率高、绕线生产设备价格低,(3)极齿弧部采用偏心圆弧设计,使定子和转子的气隙不均匀,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机启动死点,增加电机的起动转矩,(4)电机驱动板中反接保护电路,如果电源极性接反,电机控制器的反接保护的二极管会阻止电流流入控制器,从而避免了损坏电机控制器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相直流无刷电机最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子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机驱动板的结构框图。
[0019]图中1、定子,11、定子铁芯,12、定子线圈,121、极齿,122、线圈骨架,123、线圈,1211、柄部,1212、弧部,2、转子,21、轴,3、壳体组件,31、壳体,32、第一盖板,33、第一轴承,
34、第一弹簧片,4、壳盖组件,41、壳盖,42、第二盖板,43、第二轴承,44、第二弹簧片,5、电机驱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1]本实用新型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包括定子I和转子2,定子I包括环形的定子铁芯11和多个定子线圈12,定子线圈12周向均布在定子铁芯11的内壁上,每个定子线圈12包括极齿121、套在极齿121上的线圈骨架122、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122上的线圈123,定子铁芯11的内壁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固定定子线圈12的凹槽,极齿121的端部形状与凹槽相匹配,极齿121的端部嵌在凹槽内。
[0022]极齿121呈Y形,包括柄部1211和弧部1212,柄部1211 —端与弧部1212的闭合端连接,另一端与凹槽固定连接,弧部1212的开口端与转子2外圆偏心。
[0023]转子2包括轴21、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和轴套,轴21设置在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的内圆中,轴套包覆在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上。
[0024]还包括有壳体组件3、壳盖组件4和电机驱动板5,电机驱动板5安装在壳体组件3内,壳体组件3和壳盖组件4卡扣连接,壳体组件3和壳盖组件4包围形成的腔体内设置定子I和转子2。壳体组件3和壳盖组件4上均具有轴孔,轴21从轴孔内伸出。
[0025]壳体组件3包括壳体31和第一盖板32,壳体31与第一盖板32之间形成的第一空腔内依次固定有第一轴承33和第一弹簧片34,壳盖组件4包括壳盖41和第二盖板42,壳盖41与第二盖板42形成的第二空腔内依次设有第二轴承43和第二弹簧片44,第一空腔内填满第一纤维油脂35,第二空腔内填满第二纤维油脂45。
[0026]定子线圈12有4个。
[0027]电机驱动板5上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电机驱动芯片、电机线圈电流检测模块和转速信号回馈模块;直流电源与电机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相连,电机驱动芯片的控制输出端与单相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线圈12相连,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端、速度检测端分别与电机线圈电流检测模块和转速信号回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设置有反接保护元件。
[0028]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直流电源和滤波电路,反接保护元件设置串联在直流电源和滤波电路之间。
[0029]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包括定子⑴和转子(2),所述的定子⑴包括环形的定子铁芯(11)和多个定子线圈(12),所述的定子线圈(12)周向均布在定子铁芯(11)的内壁上,每个定子线圈(12)包括极齿(121)、套在极齿(121)上的线圈骨架(122)、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122)上的线圈(123),所述的定子铁芯(11)的内壁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固定定子线圈(12)的凹槽,所述的极齿(121)的端部形状与凹槽相匹配,极齿(121)的端部嵌在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极齿(121)呈Y形,包括柄部(1211)和弧部(1212),所述的柄部(1211) —端与弧部(1212)的闭合端连接,另一端与凹槽固定连接,所述弧部(1212)的开口端与所述的转子(2)外圆偏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子⑵包括轴(21)、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和轴套,所述的轴(21)设置在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的内圆中,所述的轴套包覆在多极充磁的塑磁铁氧体磁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壳体组件(3)、壳盖组件(4)和电机驱动板(5),所述的电机驱动板(5)安装在壳体组件(3)内,所述的壳体组件(3)和壳盖组件(4)卡扣连接,所述的壳体组件(3)和壳盖组件(4)包围形成的腔体内设置所述的定子⑴和转子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组件(3)包括壳体(31)和第一盖板(32),所述的壳体(31)与第一盖板(32)之间形成的第一空腔内依次固定有第一轴承(33)和第一弹簧片(34),所述的壳盖组件(4)包括壳盖(41)和第二盖板(42),所述的壳盖(41)与第二盖板(42)形成的第二空腔内设有第二轴承(43)和第二弹簧片(44),所述的第一空腔内填满第一纤维油脂(35),所述的第二空腔内填满第二纤维油脂(4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定子线圈(12)有4个。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电机驱动板(5)上设置有直流电源模块、电机驱动芯片、电机线圈电流检测模块和转速信号回馈模块; 所述直流电源与电机驱动芯片的供电端相连,所述的电机驱动芯片的控制输出端与单相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线圈(12)相连, 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电流检测端、速度检测端分别与电机线圈电流检测模块和转速信号回馈模块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直流电源模块的输入端设置有反接保护元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是:所述直流电源模块包括直流电源和滤波电路,所述的反接保护元件设置串联在直流电源和滤波电路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相直流无刷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环形的定子铁芯和多个定子线圈,定子线圈周向均布在定子铁芯的内壁上,每个定子线圈包括极齿、套在极齿上的线圈骨架、以及绕制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定子铁芯的内壁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有固定定子线圈的凹槽,极齿的端部形状与凹槽相匹配,极齿的端部嵌在凹槽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定子铁芯凹槽与极齿的配合的结构,方便绕线,比现有定子的一体结构的技术方案绕线加工效率高、绕线生产设备价格低。
【IPC分类】H02K5/04, H02K29/03, H02P7/06
【公开号】CN204741391
【申请号】CN201520344224
【发明人】池晓峰, 孙志平, 孙永涛, 于谦
【申请人】常州乐士雷利电机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