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马达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213133阅读:来源:国知局
27;以及从圆筒部227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板状的肋部224。圆筒部227的内径比从动侧齿轮42的主体部44的外径大,圆筒部227的内表面不与从动侧齿轮42的主体部44接触。肋部224在圆筒部227的周围形成于等角度间隔的四处。4处肋部224中的三处肋部224a、224b、224c与侧板部221相连,剩下的一个肋部224d与形成有轴孔223b的圆柱部226相连。
[0047]在此,从动侧齿轮42的圆形凸部45与第一壳体部件21的圆筒部215抵接,阻止了从动侧齿轮42向输出相反侧L2移动。并且,通过板状弹簧46的凸部461与第二壳体部件22的圆筒部227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弹性抵接,限制了从动侧齿轮42向输出侧L1移动。因此,抑制了从动侧齿轮42以及输出部件10在旋转中心轴线L方向上摇晃。
[0048](动作)
[0049]在像这样构成的齿轮马达100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200中,若从指针11在零点(原点位置)停止的状态,通过端子销70向线圈8供电,则转子5旋转,该旋转被齿轮组4传递至输出部件10。因此,与输出部件10连接的指针11绕顺时针CW方向旋转。此时,通过向线圈8输入规定的驱动脉冲数,切换指针11的角度位置,在使指针11绕顺时针CW方向旋转至目标位置后,能够使指针停止。并且,只要提供反转用的驱动脉冲,就能够使指针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至其他的目标位置。
[0050](限制机构的结构)
[0051]图6是表示构成于应用了本实用新型的齿轮马达100的限制机构9的平面结构的说明图。在图6中,用实线表示齿轮组4,用单点划线表示第二壳体部件22。
[0052]在图6的本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100中,在从动侧齿轮42与第二壳体部件22(支承部件)之间构成有限制机构9,所述限制机构9在图1所示的指针11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并到达指示零点的原点位置时,使设置于从动侧齿轮42的限制用抵接部91与设置于第二壳体部件22的限制用被抵接部92抵接,来规定从动侧齿轮42绕逆时针CCW(绕旋转中心轴线L向一侧)的可动范围。
[0053]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侧齿轮42在主体部44的外周面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齿轮侧凸部48,所述主体部44在从动侧齿轮42的中心从板状部43朝向输出侧L1突出,通过该齿轮侧凸部48的位于逆时针CCW方向侧的端部481(—侧端部)构成限制用抵接部91。在此,齿轮侧凸部48与主体部44 一体形成,且与板状部43—体形成。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弹簧46以及槽47在板状部43的周向上形成有两处,齿轮侧凸部48形成于相当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板状弹簧46之间的角度位置。因此,齿轮侧凸部48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位于比槽47的径向内侧的部分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但是齿轮侧凸部48与槽47在周向上错开,因此能够将齿轮侧凸部48与主体部44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侧凸部48是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尺寸短的平面形状。因此,从动侧齿轮42的能够旋转的角度范围较广。但是,齿轮侧凸部48也可以采用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尺寸与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尺寸相等的结构或者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尺寸长的结构。
[0055]第二壳体部件22具有从端板部220朝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支承体侧凸部28,通过该支承体侧凸部28的顺时针CW方向侧(绕旋转中心轴线L向另一侧)的端部281(另一侧端部)构成限制用被抵接部92。在此,支承体侧凸部28在圆筒部227的内侧从圆筒部227的内周面朝向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轴线L突出,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圆筒部227的内周面相连。
[0056]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体侧凸部28具有大致梯形的平面形状,且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尺寸窄。即,支承体侧凸部28在圆筒部227的内侧沿着肋部224a的延长线从圆筒部227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外侧的宽度尺寸W1与肋部224a的宽度尺寸相同,与此相对,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内侧的宽度尺寸W2比肋部224a的宽度尺寸窄。即,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外侧的宽度尺寸W1与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内侧的宽度尺寸W2满足以下关系:
[0057]宽度尺寸评1>宽度尺寸W2。
[0058]并且,限制用被抵接部92(支承体侧凸部28的端部281)设置于如下位置:在从动侧齿轮42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而使限制用抵接部91 (齿轮侧凸部48的端部481)与限制用被抵接部92抵接时,从动侧齿轮42受到从驱动侧齿轮41离开的方向的反作用力的位置。更加具体地说,在通过穿过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轴线L)和驱动侧齿轮41的旋转中心(旋转中心轴线L5)的假想线L11将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角度范围划分为第一角度范围Θ1以及第二角度范围Θ2时,限制用被抵接部92(支承体侧凸部28的端部281)配置于在从动侧齿轮42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时限制用抵接部91朝向靠近驱动侧齿轮41的旋转中心的方向移动的第一角度范围Θ1。
[0059]并且,限制用被抵接部92设置于从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观察时相对于假想线L11成90±60°的角度的范围内。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用被抵接部92设置于从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观察时相对于假想线L11成90± 10°的角度的范围内。因此,在从动侧齿轮42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并且限制用抵接部(齿轮侧凸部48的端部481)与限制用被抵接部92抵接时,从动侧齿轮42可靠地受到从驱动侧齿轮41离开的方向的反作用力。
[0060](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0061]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齿轮马达100以及指针式显示装置200中,设置有在从动侧齿轮42 (输出部件10)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时规定从动侧齿轮42的可动范围的限制机构9。因此,能够将限制机构9动作的位置作为从动侧齿轮42的原点位置,规定指针11表示零点的位置。
[0062]在此,在构成限制机构9的限制用抵接部91以及限制用被抵接部92中,限制用抵接部91由在从动侧齿轮42的主体部44的外周面与主体部44 一体形成的齿轮侧凸部48的端部481构成。因此,在靠近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轴线L的位置,限制用抵接部91与限制用被抵接部92抵接。因此,在限制机构9动作时,从动侧齿轮42所受到的冲击能量较小,因此能够抑制从动侧齿轮42的弹回。因此,不易发生在指针11朝向零点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并表示零点时指针11摇晃的情况。并且,由于齿轮侧凸部48与从动侧齿轮42的板状部43—体形成,因此能够提高齿轮侧凸部48的强度。
[0063]并且,在板状部43的周向的多处形成有板状弹簧46,但是齿轮侧凸部48形成在相当于在周向上相邻的板状弹簧46之间的角度位置。因此,即使在板状部43形成有板状弹簧46的情况下,对形成齿轮侧凸部48的位置的限制也较小。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齿轮侧凸部48设置于径向内侧。
[0064]另一方面,限制用被抵接部92是朝向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支承体侧凸部28的端部281,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尺寸窄。因此,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扩展支承体侧凸部28的周向宽度来确保强度的情况下,在限制机构9动作时,也能够在靠近从动侧齿轮42的旋转中心的位置使限制用抵接部91与限制用被抵接部92抵接。因此,在限制机构9动作时,从动侧齿轮42所受到的冲击能量较小,因此能够抑制从动侧齿轮42的弹回。因此,不易发生在指针11朝向零点绕逆时针CCW方向旋转并表示零点时指针11摇晃的情况。
[0065]并且,支承体侧凸部28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尺寸窄,因此能够扩展从动侧齿轮42的绕逆时针CCW方向的可动范围。并且,支承体侧凸部28在比圆筒部227靠径向内侧的位置与圆筒部227—体形成。因此,能够提高支承体侧凸部28(限制用被抵接部92)的强度。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