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油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0864阅读:1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油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充油电机。
【背景技术】
[0002]充油式电机主要供驱动潜水栗使用,广泛用于农业、工矿企业、煤矿排水和城市供水及高原地带提取地下水等,该电机具有抗砂、抗腐蚀的特点,可用于含砂量较大和有弱腐蚀的水中。如图1所示,现有充油电机有机筒1、上轴承座2、上帽3等组成,机筒内形成油腔,需要充入一定的润滑油,而上帽3内形成气腔,气腔内安装有电子元器件,因此气腔与油腔需要独立密封,避免油腔内的润滑油进入气腔损坏电子元器件,而油腔内的线缆需要进入气腔内,因此如图2所示,在上轴承座2上开设有出线孔7,出线孔7内设置有出线护套6,而出线护套6通过密封螺栓71进行锁紧固定,在充油电机组装好后需要对油腔和气腔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此时需要分别对机筒1以及上帽3进行开孔,然后逐一对气腔以及油腔注入高压气体进行试验,试验结束后需要对开设的孔进行密封,由于上帽3通常采用不锈钢薄片制成,难以固定螺栓,因此需要在上帽的开孔处焊接螺母,然后通过螺栓和密封垫进行密封,不但试验时需要两次操作以检测气腔和油腔,同时上帽上的开孔以及重新密封均会造成工序的复杂和成本的增加,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影响气腔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充油电机,该充油电机在进行气密性试验时无需在上帽上开孔,且一次试验能够同时检测气腔和油腔的气密性。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充油电机,包括机筒、上轴承座和上帽,所述机筒的一端封闭,上轴承座密封固连在机筒的另一端,所述上帽密封固连在上轴承座上,所述上轴承座与机筒之间形成油腔,上轴承座与上帽之间形成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承座上开设有连通油腔和气腔的检测孔,所述检测孔内固定插接有柱状且具有弹性的出线护套,该出线护套的外周壁与检测孔的孔壁相抵压,所述出线护套上沿轴向开设有过线孔,油腔内的线缆穿过过线孔,且线缆与过线孔紧配合,所述出线护套的一端伸入油腔内,且伸入油腔的一端外周壁上具有凸出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上轴承座的侧面相抵靠,所述出线护套伸入油腔的一端还具有当油腔内的气压升高到设定值时能够引导油腔内的气体挤压出线护套并从出线护套外周壁与检测孔孔壁之间穿过的导入结构。
[0005]上轴承座与机筒之间形成的油腔内安装有电机轴、转子、定子等部件,同时油腔内需要充入一定量的润滑油用于冷却和润滑,上轴承座与上帽之间形成的气腔内安装有电子元器件、控制面板等部件,油腔内的线缆穿过出线护套的过线孔并与气腔内的电子元器件相连接,再由上帽穿出,正常使用状态下,油腔和气腔内均为常压,因此具有弹性的出线护套与检测孔之间密封,线缆与过线孔之间密封,避免油腔内的润滑油进入气腔,需要对油腔和气腔进行气密性检测试验时,通过机筒上的充油孔,当然机筒壁厚,也可以在机筒上开孔,从而对油腔注入高压气体,当然由于出线护套上具有限位部,该限位部在油腔内气压升高时避免出线护套脱离检测孔,当油腔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导入结构能够引导油腔内的气体,使得油腔内的气体挤压具有弹性的出线护套,即出线护套外周壁与检测孔孔壁之间出现间隙,因此油腔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气腔内,使得油腔内的气压与气腔内的气压达到平衡,即一次对油腔充气就能够同时实现油腔和气腔的气密性检测,因此避免了在上帽上开孔注气,也简化了气密性检测试验的程序。
[0006]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限位部为环形凸沿,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检测孔的孔径,且限位部的端面与上轴承座的侧面相贴合抵压。限位部具有定位出线护套的功能,同时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与上轴承座侧面相贴合抵压,即增加了出线护套与上轴承座之间的密封面积,提尚密封性。
[0007]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导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长条状的过气槽,该过气槽开设在限位部与上轴承座相贴靠的端面上,且过气槽的进气端端口位于限位部的外周壁上。当油腔内气压升高时,油腔内的气体能够进入过气槽,同时在过气槽的出气端径向挤压出线护套,即出线护套能够径向变形收缩,气体进一步的在出线护套外周壁与检测孔孔壁之间挤压并进入气腔内。
[0008]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过气槽有五个,且该五个过气槽周向均布,所述过气槽的出气端延伸至出线护套的外周壁上。周向均布的过气槽能够使出线护套均匀的被挤压,而延伸至出线护套外周壁上的过气槽能够使气体直接挤压出线护套。
[0009]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导入结构包括导入锥面,该导入锥面位于限位部与上轴承座相贴靠的端面边沿处,且导入锥面较小的一端边沿与上轴承座侧面相接触。油腔内的气体能够在导入锥面处挤压限位部,使得限位部端面与上轴承座侧面之间产生间隙,气体进入该间隙后进一步挤压径向挤压出线护套。
[0010]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检测孔两端的孔口边沿均具有弧形倒角。检测孔朝向油腔一端的弧形倒角能够引导气体进入出线护套外周壁与检测孔孔壁之间,使得气体更容易通过检测孔进入气腔。
[0011]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出线护套的一端伸入气腔内,且伸入气腔的一端外周壁上周向具有定位凸沿,所述定位凸沿的外径大于检测孔的孔径,且定位凸沿的端面与上轴承座的侧面相贴合抵压。定位凸沿与限位部配合将出线护套固定在检测孔内,能够与上轴承座抵压形成密封。
[0012]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小于定位凸沿的外径,所述限位部朝向机筒的一端边沿周向具有斜面倒角。定位凸沿直径较大,以尽可能增加密封面积,限位部直径较小,同时具有斜面倒角,进一步的结合检测孔朝向气腔一端的弧形倒角,方便组装时将出线护套压入检测孔内,同时斜面倒角能够弱化限位部外边沿的强度,油腔内气压升高时气体更容易使限位部与上轴承座之间产生间隙,形成气体挤压出线护套的切入点。
[0013]在上述的充油电机中,所述出线护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橡胶材料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同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形变能力。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充油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0015]1、由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油腔和气腔内均为常压,因此具有弹性的出线护套与检测孔之间密封,线缆与过线孔之间密封,避免油腔内的润滑油进入气腔。
[0016]2、由于当油腔内的气压达到设定值时,导入结构能够引导油腔内的气体,使得油腔内的气体挤压具有弹性的出线护套,因此油腔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气腔内,即一次对油腔充气就能够同时实现油腔和气腔的气密性检测,避免了在上帽上开孔注气,也简化了气密性检测试验的程序。
[0017]3、由于检测孔朝向油腔一端具有弧形倒角,因此能够引导气体进入出线护套外周壁与检测孔孔壁之间,使得气体更容易通过检测孔进入气腔。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的充油电机的结构剖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0]图3是本充油电机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4是图3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0022]图5是出线护套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6是实施例二中的充油电机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0024]图中,1、机筒;2、上轴承座;21、检测孔;22、弧形倒角;3、上帽;4、油腔;5、气腔;6、出线护套;61、过线孔;62、限位部;621、过气槽;622、导入锥面;623、斜面倒角;63、定位凸沿;7、出线孔;71、密封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3、图4所示,一种充油电机,包括机筒1、上轴承座2和上帽3,机筒1的一端封闭,上轴承座2密封固连在机筒1的另一端,上帽3密封固连在上轴承座2上,上轴承座2与机筒1之间形成油腔4,用于安装电机轴、转子、定子等部件,同时油腔4内需要充入一定量的润滑油用于冷却和润滑,上轴承座2与上帽3之间形成气腔5,用于安装有电子元器件、控制面板等部件,上轴承座2上开设有连通油腔4和气腔5的检测孔21,检测孔21内固定插接有柱状且具有弹性的出线护套6,该出线护套6的外周壁与检测孔21的孔壁相抵压,出线护套6上沿轴向开设有过线孔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