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6015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源技术改进领域,提供了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包括整流单元、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滤波单元及扩展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及扩展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器MCU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双向通讯,所述中央处理器MCU连接所述扩展单元双向通讯,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MCU的输入端及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在传统电源的基础上增加单片机控制的多路控制系统。将一路主电源根据需要分成可独立工作的多路电源。再由该电源去驱动多路调光玻璃。既降低了驱动多块玻璃的电源成本,也减小了整个电源的体积。
【专利说明】
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改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0002]前市面上的调光玻璃电源一般为单路电源。仅能给一块玻璃供电。
[0003]当需要几块调光玻璃时,就需要有几块电源。各电源之间无法实现协调控制。多个电源放在一起,体积笨重且接线麻烦。尤其是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单块多区域显示调光玻璃。而这种新型玻璃是在一块玻璃上分割成不同区域。分别显示。而如果要使用传统的电源。就成了一块屏幕要配多个电源使用。使用非常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旨在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包括整流单元、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滤波单元及扩展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及扩展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器M⑶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双向通讯,所述中央处理器MCU连接所述扩展单元双向通讯,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MCU的输入端及整流单元的输出端。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切换单元包括MOS管QUMOS管Q2、M0S管Q5、MOS管Q6、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lO、电阻Rl 1、电阻Rl 2、电阻Rl 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感L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7、三极管Q8、接线排JPl及接线排JP2,所述接线排JPl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MOS管Ql的源极、MOS管Q5的源极、电阻R17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所述MOS管Ql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电阻RlO的一端及电感LI的一端,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线排JP2的第I脚,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MOS管Ql的栅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及MOS管Q2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ll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及MOS管Q5的栅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阻R19的一端及MOS管Q6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接线排JP2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l 2的一端、MOS管Q5的漏极及MOS管Q6的漏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16接地,所述电阻10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MOS管Q2的源极、MOS管Q6的源极及接线排JPl的第I脚均接地。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切换单元为多路。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中央处理器MCU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晶振Zl,所述芯片U的第2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l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所述芯片Ul的第7脚经所述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晶振Zl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l的第8脚经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晶振Zl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极性电容ECl及接线座XSl,所述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及极性电容ECl并联的一端分别连接供电5V及接线座XSl,所述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及极性电容ECl并联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线座XSl的第2、3脚均接地。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扩展单元包括开关模块、第一转接模块及第二转接模块,所述第一转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模块的输入端。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转接模块包括第一转接芯片U1、第二转接芯片U3及若干接线母头,所述若干接线母头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转接芯片Ul,所述若干接线母头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芯片U3。
[00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转接模块包括第三转接芯片U4、第四转接芯片U5、第二接线母头及第一接线母头,所述第一接线母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所述第二接线母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o
[00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开关芯片U2采用的是74HC595芯片,所述第一转接芯片Ul及第二转接芯片U3均采用的是74HC4051芯片;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采用的是74HC14芯片,所述第二接线母头、第一接线母头及若干接线母头均采用的是 BLMl 8PG121 SNl 母头。
[00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芯片Ul采用的是LGT8F88A芯片,所述MOS管Ql及MOS管Q5均采用的是IRF6216型号,所述MOS管Q2及MOS管Q6均采用的是Si4490DY型号,所述三极管Q3、Q4、Q7、Q8均采用MMBTA44型号。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传统电源的基础上增加单片机控制的多路控制系统。将一路主电源根据需要分成可独立工作的多路电源。再由该电源去驱动多路调光玻璃。既降低了驱动多块玻璃的电源成本,也减小了整个电源的体积。在系统中增加电源外部控制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打开或关闭任何一路电源。同时电源还具备亮度调节功能。可以分别设置每一路的电源输出的占空比来调节调光玻璃的亮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央处理器M⑶的电气原理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波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接线母头的电气原理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路切换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路切换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路切换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路切换单元的电气原理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转接芯片一的电气原理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转接芯片二的电气原理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转接芯片三的电气原理图。
[0026]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转接芯片四的电气原理图。
[00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开关芯片的电气原理图。
[0028]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母头一的电气原理图。
[0029]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串口母头二电气原理图。
[0030]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控的驱动电源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图1-1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包括整流单元、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滤波单元及扩展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⑶及扩展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器MCU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双向通讯,所述中央处理器MCU连接所述扩展单元双向通讯,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MCU的输入端及整流单元的输出端。
[0032]所述切换单元为多路。所述切换单元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扩展。在本申请中以四路电路为实例进行举例说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第一切换模块、第二切换模块、第三切换模块及第四切换模块,其中第一切换模块、第二切换模块、第三切换模块及第四切换模块的结构相同。
[0033]所述第一切换模块包括MOS管Ql、M0S管Q2、M0S管Q5、M0S管Q6、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感L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7、三极管Q8、接线排JPl及接线排JP2,所述接线排JPl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MOS管Ql的源极、MOS管Q5的源极、电阻R17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所述MOS管Ql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电阻RlO的一端及电感LI的一端,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线排JP2的第I脚,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MOS管Ql的栅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及MOS管Q2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ll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及MOS管Q5的栅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阻R19的一端及MOS管Q6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接线排JP2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2的一端、MOS管Q5的漏极及MOS管Q6的漏极,所述电阻Rl 2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l 6接地,所述电阻1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l 3接地,所述电阻Rl 9的另一端、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MOS管Q2的源极、MOS管Q6的源极及接线排JPl的第I脚均接地。
[0034]所述第二切换模块包括MOS管Q9、M0S管Q10、M0S管Q13、M0S管Q14、电阻R21、电阻尺22、电阻!?23、电阻1?24、电阻1?25、电阻1?26、电阻1?27、电阻1?28、电阻1?29、电阻1?30、电阻1?31、电阻1?32、电阻1?33、电阻1?4、电阻1?35、电阻1?6、电感1^、三极管011、三极管012、三极管015、三极管Q16及接线排JP3,电源80V连接所述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3的一端、MOS管Q9的源极、MOS管Q13的源极、电阻R33的一端及电阻R30的一端,所述MOS管Q9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lO的漏极、电阻R26的一端及电感L2的一端,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线排JP3的第I脚,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2的一端及MOS管Q9的栅极,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ll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ll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4的一端,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集电极、电阻R25的一端及MOS管Q210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7的一端,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31的一端及MOS管Q13的栅极,所述电阻R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5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4的一端,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16的集电极、电阻R35的一端及MOS管Q14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16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36的一端,所述接线排JP3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28的一端、MOS管Q13的漏极及MOS管Q14的漏极,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32接地,所述电阻26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29接地,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三极管Ql 6的发射极、三极管Ql 5的发射极、电阻R25的另一端、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三极管Qll的发射极、MOS管QlO的源极及MOS管Q14的源极均接地。
[0035]所述第三切换模块及第四切换模块的结构与第三切换模块相同只是对元器件的编号不同,如图5-7所不。
[0036]所述中央处理器M⑶包括芯片U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晶振Zl,所述芯片U的第2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l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所述芯片Ul的第7脚经所述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晶振Zl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l的第8脚经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晶振ZI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
[0037]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极性电容ECl及接线座XSl,所述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及极性电容ECl并联的一端分别连接供电5V及接线座XSl,所述电容CP1、电容CP2、电容Cl及极性电容ECl并联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线座XSI的第2、3脚均接地。
[0038]所述扩展单元包括开关模块、第一转接模块及第二转接模块,所述第一转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模块的输入端。
[0039]所述第一转接模块包括第一转接芯片U1、第二转接芯片U3及若干接线母头,所述若干接线母头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转接芯片Ul,所述若干接线母头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芯片U3。
[0040]所述第二转接模块包括第三转接芯片U4、第四转接芯片U5、第二接线母头及第一接线母头,所述第一接线母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所述第二接线母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
[0041 ]所述开关芯片U2采用的是74HC595芯片,所述第一转接芯片Ul及第二转接芯片U3均采用的是74HC4051芯片;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采用的是74HC14芯片,所述第二接线母头、第一接线母头及若干接线母头均采用的是BLM18PG121SN1母头。
[0042]所述芯片Ul采用的是LGT8F88A芯片,所述MOS管Ql及MOS管Q5均采用的是IRF6216型号,所述MOS管Q2及MOS管Q6均采用的是Si4490DY型号,所述三极管Q3、Q4、Q7、Q8均采用MMBTA44型号。
[0043]1、电源部分
[0044]系统有两路工作电源,通过交流变压器分别产生5V和80V电压,其中5V用于核心芯片的驱动电路的供电。80V用于驱动调光玻璃。
[0045]2、外部控制部分
[0046]本产品支持通过外部UART串口向核心单片机发送不同的命令,来开关不同路调光玻璃电源,以及修改各路电源的占空比等。
[0047]3、电源输出控制部分
[0048]Ul作为主控芯片,根据UART串口发送来的不同命令。控制相应的1口产生高低电平,从而控制由丽BTA44,IRF6216,S14490组成的MOS管控制电路,使得80V电压在输出端口打开或者关闭。最终控制调光玻璃的壳暗。
[0049]本产品通过两路变压器整流桥分别将市电(220V/110V交流)变压到80V交流和5V直流。其中80V交流电压用于驱动,调光玻璃薄膜。5V给中央控制单元供电。中央控制单元,根据输入单元(本产品中为UART串口)的操作控制电源输出模块使得最终输出端产生可独立受控的80V交流电源。提供给每组不同的调光玻璃或者多路薄膜使用。
[005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可控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包括整流单元、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滤波单元及扩展单元,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切换单元、中央处理器MCU及扩展单元,所述中央处理器M⑶连接所述切换单元双向通讯,所述中央处理器MCU连接所述扩展单元双向通讯,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MCU的输入端及整流单元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包括MOS管QUMOS管Q2、MOS管Q5、M0S管Q6、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町1、电阻1?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感L1、三极管Q3、三极管Q4、三极管Q7、三极管Q8、接线排JPI及接线排JP2,所述接线排JPI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MOS管Ql的源极、MOS管Q5的源极、电阻R17的一端及电阻R14的一端,所述MOS管Ql的漏极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2的漏极、电阻RlO的一端及电感LI的一端,所述电感LI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接线排JP2的第I脚,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6的一端及MOS管Ql的栅极,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8的一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阻R9的一端及MOS管Q2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ll的一端,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5的一端及MOS管Q5的栅极,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18的一端,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阻R19的一端及MOS管Q6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所述电阻R20的一端,所述接线排JP2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l 2的一端、MOS管Q5的漏极及MOS管Q6的漏极,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16接地,所述电阻RlO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13接地,所述电阻R19的另一端、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三极管Q7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MOS管Q2的源极、MOS管Q6的源极及接线排JPl的第I脚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为多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MCU包括芯片U1、电阻Rl、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及晶振Zl,所述芯片U的第29脚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l的一端及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电源5V,所述芯片Ul的第7脚经所述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晶振Zl的一端及电容C3的一端,所述芯片Ul的第8脚经所述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晶振Zl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及电容C4的另一端均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P1、电容CP2、电容Cl、极性电容ECl及接线座XSl,所述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及极性电容ECl并联的一端分别连接供电5V及接线座XSl,所述电容CPl、电容CP2、电容Cl及极性电容ECl并联的另一端接地,所述接线座XSl的第2、3脚均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单元包括开关模块、第一转接模块及第二转接模块,所述第一转接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开关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模块的输入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模块包括第一转接芯片U1、第二转接芯片U3及若干接线母头,所述若干接线母头的第2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转接芯片Ul,所述若干接线母头的第3脚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转接芯片U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接模块包括第三转接芯片U4、第四转接芯片U5、第二接线母头及第一接线母头,所述第一接线母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所述第二接线母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芯片U2采用的是74HC595芯片,所述第一转接芯片Ul及第二转接芯片U3均采用的是74HC4051芯片;所述第三转接芯片U4及第四转接芯片U5采用的是74HC14芯片,所述第二接线母头、第一接线母头及若干接线母头均采用的是BLM18PG121SN1母头。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Ul采用的是LGT8F88A芯片,所述MOS管Ql及MOS管Q5均采用的是IRF6216型号,所述MOS管Q2及MOS管Q6均采用的是Si4490DY型号,所述三极管Q3、Q4、Q7、Q8均采用MMBTA44型号。
【文档编号】H02M7/217GK205544978SQ201521100636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5日
【发明人】赵超, 刘欢, 高安生, 李冀科
【申请人】深圳市立昱迅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