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740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电子装置及其滤网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对滤网作自我清洁功能的滤网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已经发展出诸多电子装置,例如桌上型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及投影机(projector)等,且由于这些电子装置往往具有多种发热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光源等),所以,当这些电子装置在运作时,电子装置的内部温度也会逐渐升高,而当电子装置的内部的温度环境过高,就容易导致电子装置发生故障、停机而无法正常运作。

而为帮助电子装置的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可以快速散逸,通常会在电子装置内设散热装置,例如设置风扇来提高热对流,以使电子装置在正常工作温度环境下运作。一般而言,为避免空气中污染物进入电子装置内部进而损伤电子装置内部的组件,上述需配置散热风扇的电子装置大多会在壳体的进气口(inlet)处额外装设空气过滤器,如滤网,藉以阻挡空气中污染物进入电子装置的内部;而当风扇转动时,就会带动外部环境的较冷空气经由滤网进入电子装置内部,且风扇尚会将电子装置内部的较高温空气排出,以达到降温效果。

在风扇转动的过程中,滤网通常都会沾粘灰尘。当滤网沾粘过多的灰尘时,能够通过滤网的气流将会变少。此时,风扇的实际转速比转速控制电压所对应的预定转速还快。如此一来,风扇无法将热能有效地排出于电子装置外,影响电子装置的运作。除非使用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主动去清理滤网,不然很难警觉到滤网已经沾粘过多灰尘,而需要清洗或更换。尤其是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内部的滤网,使用者根本无法由电子装置的外表观察到滤网的干净度,需要将电子装置拆开后方可得知,对于使用者来说较为麻烦。

因此,如何研发出一套可以对滤网作自我清洁功能的滤网模组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自清洁滤网模组的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清理或者更换滤网模组中的滤网的问题。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及收纳于该壳体内的滤网模组,该滤网模组包括:第一滤网;第二滤网;散热元件,该散热元件位于该第一滤网与该第二滤网之间,当该散热元件沿第一方向转动,该滤网模组用于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当该散热元件沿第二方向转动,该滤网模组用于清洁吸附该第一滤网与该第二滤网的颗粒,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反。

可选地,该散热元件为风扇。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风管与第二风管,该第一风管设置于该第一滤网与该散热元件之间,该第二风管设置于该第二滤网与该散热元件之间。

可选地,该第一风管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邻近该第一滤网,该第二表面邻近该散热元件,该第一风管具有第一横截面积,该第一横截面积的大小自该第一表面朝向该第二表面依次减小。

可选地,该第二风管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与该第四表面,该第三表面邻近该第二滤网,该第三表面邻近该散热元件,该第二风管具有第二横截面积,该第二横截面积的大小自该第三表面朝向该第四表面依次减小。

可选地,还包括振动马达,振动马达可设置于第一滤网及/或第二滤网的侧边上,振动马达通过弹性件与该壳体相连接。

可选地,该第一滤网与该第二滤网的形状为方形或者矩形。

可选地,该第一滤网与该第二滤网分别选自不织布山形滤网、金属滤网或者尼龙纤维滤网。

可选地,该第一滤网的过滤孔径大于该第二滤网的过滤孔径。

可选地,该第一滤网与该第二滤网的面积分别大于该散热元件的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收纳于电子装置中的滤网模组,将风扇设置于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之间,藉由控制风扇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同时实现了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和滤网模组的自动清洁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清洁或者更换滤网的弊端。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收纳于电子装置的滤网模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收纳于电子装置的滤网模组的自清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对本发明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发明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收纳于电子装置的滤网模组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收纳于电子装置的滤网模组的自清洁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滤网模组包括第一滤网11、散热原件13以及第二滤网12,散热原件13位于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原件13例如为风扇。当散热元件13沿第一方向F1转动,滤网模组用于过滤空气中的颗粒;当散热元件13沿第二方向F2(如图2所示)转动,滤网模组用于清洁吸附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上的颗粒,第一方向F1与第二方向F2相反。

滤网模组收纳于电子装置10的壳体14的内部,壳体14具有第一开口15,第一滤网11邻近第一开口15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5例如为气流的进入口,但不以此为限。

继续参照图1,滤网模组还包括第一风管16与第二风管17,第一风管16设置于散热元件13与第一滤网11之间,第二风管17设置于散热元件13与第二滤网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6与第二风管17的功能之一在于确保第一滤网11及第二滤网12与散热元件13组装后的气密性;第一风管16与第二风管17的功能之二在于当散热元件13工作产生噪音时,例如风扇转动时所产生的噪音将被密封于第一风管16与第二风管17之间。此外,分别配置于第一风管16与第二风管17外侧的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可进一步的隔绝风扇转动所产生的噪音。进一步地,通过第一风管16与第二风管17对风扇转动产生的气流进行合理的导流,使得进入壳体14内的气流不至成为乱流,可进一步的降低额外噪音产生的机率,并使得气流集中的吹向需要散热的元件,提高散热效率。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风管16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6a与第二表面16b,第一表面16a邻近第一滤网11,第二表面16b邻近散热元件13。如图1所示,沿着虚线A,第一风管16具有第一横截面积,且第一横截面积的大小自第一表面16a处朝向第二表面16b依次逐渐减小。

第二风管17具有相对的第三表面17a与第四表面17b,第三表面17a邻近第二滤网12,第四表面17b邻近散热元件13。如图1所示,沿着虚线B,第二风管17具有第二横截面积,且第二横截面积的大小自第三表面17a处朝向第四表面17b依次逐渐减小。

于本实施例中,滤网模组的散热元件13被安装于框架18内部,框架18例如为方形框架,较佳地,散热元件13安装于框架18的开口18a中,散热元件13转动产生的气流可自框架18的开口18a中穿过,开口18a为贯穿框架18的贯穿口。其中,为了确保滤网模组中,滤网、风管及散热元件13之间的气密封性,因此,第一风管16、第二风管17分别接触框架18的表面的横截面积均需要大于等于开口18a沿着虚线C(如图1所示)的横截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横截面积是指,第一风管16、第二风管17以及框架的开口18a的最外侧的边缘环绕形成的形状的面积。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当电子装置10需要散热时,滤网模组启动,散热元件13以风扇为例进行说明。风扇13被控制按照第一方向F1进行转动,第一方向例如为顺时针方向,进而带动壳体14外部的温度较低的空气自第一开口15依次穿过第一滤网11、第一风管16、第二风管17以及第二滤网12,进入壳体14的内部,温度较低的气流与壳体14内部温度较高的气体之间进行热交换,进而降低壳体14内部的温度。其中,上述空气气流经的途径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风流方向D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5例如为空气的进入口,第一滤网11用于过滤空气中粒径较大的微粒,第二滤网12用于过滤粒径较小的微粒。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开口15例如可同时作为空气的进入口和排出口。此外,为了更快的降低壳体14内部的温度,壳体14还可以包括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位置可依据实际需要而设定,第二开口用于加快温度较高的气体溢散。

参照图2,当判断到电子装置10的滤网模组需要进行清洁时,风扇13被控制按照第二方向F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壳体14内部的空气依次穿过第二滤网12、第二风管17、第一风管16以及第一滤网11,并使得气流自第一开口15中流出。其中,上述空气气流流经的途径为图2中所示的第二风流方向D2,第二风流方向D2与第一风流方向D1相反,且第二方向F2与第一方向F1相反,第二方向F2例如为逆时针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5例如为空气的出口。且风扇13沿着第二方向F2转动时,第二风流方向D2为自壳体14的朝向第一开口15,即使得吸附在第二滤网12与第一滤网11上的颗粒可从壳体14的内部被吹出至壳体14外,进而实现滤网模组自动清洁的功能。

继续参照图1,第一滤网11的,第一侧边上设置第一振动马达19a,第一振动马达19a与第一弹性件(未图示)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壳体14相连接。其中,通过控制第一振动马达19a工作,带动第一滤网11振动,以将吸附在第一滤网11上的颗粒抖落,而实现第一滤网11的清洁。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

第二滤网12的第二侧边上设置第二振动马达(未图示),第二振动马达与第二弹性件的第三端连接,第二弹性件的第四端与壳体14相连接。其中,通过控制第二振动马达工作,带动第二滤网12振动,以将吸附在第二滤网12上的颗粒抖落,而实现第二滤网12的清洁。第三端与第四端相对。

利用振动马达振动清洁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上吸附的颗粒的过程可与上述利用风扇反向转动清洁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上吸附的颗粒的过程同时进行或者分开进行,当分开进行时,以利用风扇反向转动清洁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上吸附的颗粒为主要方式。

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例如为弹簧。

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振动马达与第二振动马达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依据实际需要而选择。此外,亦可以选择在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的其中之一上设置,不以此为限。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的材质为选自不织布山形滤网、金属滤网或者尼龙纤维滤网。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的形状例如为正方形或者矩形。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的面积分别大于散热元件13的面积,通过增加第一滤网11与第二滤网12的面积来消除滤网本身对散热元件13产生气流的削弱影响,进而提高滤网模组气流的强度。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滤网11的过滤孔径与第二滤网12的过滤孔径相异,较佳的第一滤网11的过滤孔径大于第二滤网12的过滤孔径。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例如为投影仪。

综上所述,本发明收纳于电子装置中的滤网模组,将风扇设置于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之间,藉由控制风扇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转动,同时实现了电子装置的散热需求和滤网模组的自动清洁功能,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清洁或者更换滤网的弊端。且由于本发明的上述滤网模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广泛应用的有益效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