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353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领域用于安装电器设备的柜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震柜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些大型船舶、航空飞行器、运输陆用车辆及旋翼飞行器等领域,不仅重视设备的抗震性,还非常重视设备的耐震性。所谓抗震性实验,其特点是时间短,在不同方向给秒级脉冲,只要柜体不发生坍塌或是严重变形,上电机器能正常运行就算通过抗震性实验。但是在大型船舶、运输用车辆等领域,对大型柜体的要求不仅仅在抗震上,还需柜体在持续的颠簸或是震动情况下,机器能保持完好,这就对柜体有更高的要求,如海上钻井平台对柜体设备需通过船籍认证,即柜体在X、Y、Z每个方向上在共振频率点进行120分钟的耐震实验。在耐震试验过程中,试验样品应无异常和受损现象,振动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且其主要性能需符合设备标准的有关规定。

现有的抗震柜体虽然能够经受抗震试验的考验,但在经受耐震试验时,往往因为结构不够稳定,而无法满足耐震试验的要求。尤其是拼接并用螺接或拉铆方式组合的柜体框架,更需要设计稳定同时轻便的结构,以满足耐震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柜体结构,提高框架连接强度,使其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够达到耐震要求,且制作简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柜体结构,包括上框架、下框架、立柱;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均包括由框梁围合而成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的立柱与上框架和下框架连接,还包括角部加强件,所述的角部加强件连接立柱和上框架或下框架的相邻的框梁。

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梁包括第一上部单元、第一下部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第一上部单元和第一下部单元平行,第一连接单元连接第一上部单元和第一下部单元为一体;所述的立柱包括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的两条侧边;所述的角部加强件包括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三条交线均位于从交点出发的射线上;所述的立柱连接上框架和下框架时,立柱的两条侧边分别与相邻的框梁的第一连接单元螺接或铆接;所述的角部加强件连接上框架或下框架的相邻的框梁时,角部加强件的第一连接板与相邻的框梁的第一上部单元或第一下部单元贴合并螺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角部加强件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或第三连接板的形状为被切去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且在所述的直角三角形斜边处还叠设有冗余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角部加强件连接立柱时,角部加强件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与立柱的两条侧边贴合并螺接或铆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立柱在两条侧边内侧还分别固接一个L形支座,所述的第个L形支座包括固定边和自由边,所述的固定边与侧边固定连接,所述的自由边与固定边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并形成向外的容纳部;所述的角部加强件连接立柱时,角部加强件的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分别与立柱两条侧边上L形支座的自由边贴合并螺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框架或下框架还包括框梁加强件;所述的框梁横截面设有一个以上的开口,所述的开口朝向长方形结构的内侧;所述的框梁加强件用于连接相邻的框梁,其包括第二上部单元、第二下部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第二上部单元和第二下部单元平行,第二连接单元连接第二上部单元和第二下部单元为一体;所述的框梁加强件连接相邻的框梁时,所述的框梁加强件嵌入相邻的框梁端部的开口,框梁加强件的第二上部单元上表面分别贴合相邻的框梁的第一上部单元下表面,框梁加强件的第二下部单元下表面分别贴合相邻的框梁的第一下部单元上表面,框梁加强件分别与相邻的框梁螺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框梁加强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由多条连接边围合而成。

进一步地,铆钉或螺钉贯穿所述的框梁、框梁加强件和角部加强件,并将所述的框梁、框梁加强件和角部加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还包括横梁;所述的横梁用于跨接在相邻的立柱间,其为长条形开口盒状结构,包括第三上部单元、第三下部单元、两个第三端部单元和第三连接单元,第三上部单元和第三下部单元平行,两个第三端部单元分别位于横梁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连接单元连接第三上部单元、第三下部单元和两个第三端部单元为一体;所述的横梁跨接在相邻的立柱间时,横梁的两个第三端部单元分别置入相邻立柱的容纳部中,与立柱的所述固定边贴合并螺接或铆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垂直加强件;所述的垂直加强件用于连接横梁和立柱,包括第一折边、第二折边和加强肋;所述的第一折边与第二折边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所述的加强肋连接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所述垂直加强件的第一折边置于立柱所述的容纳部中,与立柱所述的固定边贴合并螺接或铆接;所述的垂直加强件的第二折边与横梁的第三上部单元或第三下部单元贴合并螺接或铆接。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角部加强件,与立柱和上框架或下框架连接,加强了整个柜体结构的强度。

2、立柱两条侧边与相邻的框梁第一连接单元螺接或铆接,使上框架或下框架和立柱连接牢固,限制了相邻的框梁发生X、Y向的形变,同时也限制了立柱发生扭转。

3、角部加强件连接相邻框梁,将相邻框梁更紧密地结合,使相邻框梁连接得更牢固,限制了相邻框梁发生X、Y向的形变。

4、角部加强件斜边处设置冗余部,增加了角部加强件的抗拉强度。

5、角部加强件在连接相邻框梁的同时再连接立柱的侧边,使框梁与立柱有了双重连接关系,进一步限制了框梁在X、Y向的形变,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立柱发生扭转。

6、角部加强件在连接相邻框梁的同时再连接立柱L形支座的自由边,能够更好地通过自由边的轻微形变来吸收震动,同时也加强了上框架或下框架与立柱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限制了框梁在X、Y向的形变,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立柱发生扭转。

7、框梁加强件嵌入相邻框梁的开口,将相邻框梁连接在一起,强化了上框架或下框架的连接强度,既加强了相邻框梁间X、Y向的形变,同时限制了框梁发生X、Z向或Y、Z向的形变和扭转。

8、框梁加强件的第二连接单元由多条连接边围合而成,加强了框梁加强件的刚度,提高了柜体框架的整体连接强度。

9、通过铆钉或螺钉贯穿所述框梁、框梁加强件和角部加强件,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柜体框架的连接强度。提高了X、Y、Z三个方向的连接的相关性。

10、通过增加跨接在相邻立柱间的横梁,让柜体高度较高的柜体的立柱得以更稳固地建立连接关系,减少了立柱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立柱在X、Y向的抗形变能力。

11、通过设置垂直加强件用于连接横梁和立柱,并在垂直加强件上设置加强肋,使立柱和横梁的连接更稳固。同时,垂直加强件伸入容纳部中,得以让立柱在X、Y向更不易变形,连接强度更高。

12、通过螺接和铆接连接各部件,有利于在现场安装柜体框架。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上框架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框梁加强件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下框架、立柱与角部加强件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角部加强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立柱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上框架、立柱与角部加强件连接关系示意图(主视方向);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上框架、立柱与角部加强件连接关系示意图(俯视方向);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上框架、立柱与角部加强件连接关系示意图(主视方向);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上框架、立柱与角部加强件连接关系示意图(俯视方向);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横梁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横梁、立柱和垂直加强件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柜体结构包括上框架1、下框架2、立柱3、角部加强件4、横梁5、垂直加强件6。

其中上框架1和下框架2都是由框梁11或12围合而成的长方形结构。在长方形结构的角部,设有框梁加强件13。

如图2所示,框梁11为C形,其开口朝向长方形结构的内侧。框梁11包括第一上部单元111、第一下部单元112和第一连接单元113。第一上部单元111和第一下部单元112平行,第一连接单元113连接第一上部单元111和第一下部单元112为一体。

如图3所示,框梁加强件13用于连接相邻的框梁11和12,其包括第二上部单元131、第二下部单元132、第二连接单元133,第二上部单元131和第二下部单元132平行,第二连接单元133由多条连接边围合而成,并连接第二上部单元131和第二下部单132元为一体。

如图2所示,框梁加强件13连接相邻框梁11和12时,框梁加强件13嵌入相邻的框梁11和12端部的开口,框梁加强件13的第二上部单元131上表面分别贴合相邻的框梁11和12的第一上部单元111下表面,框梁加强件的第二下部单元132下表面分别贴合相邻的框梁11和12的第一下部单元112上表面。

如图6所示,立柱3包括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的两条侧边31和32。侧边31内侧还固定L形支座33,L形支座33包括固定边331和自由边332,固定边331和侧边31固定连接,自由边332与固定边331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并形成向外的容纳部。侧边32内侧还固定L形支座34,L形支座34包括固定边341和自由边342,固定边341和侧边32固定连接,自由边342与固定边341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并形成向外的容纳部。

如图5所示,角部加强件4包括两两垂直且交于一点的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和第三连接板43,三条交线均位于从交点出发的射线上。角部加强件4的第一连接板41、第二连接板42或第三连接板43形状为被切去两个锐角的直角三角形,且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处还叠设有冗余部。

如图4所示,立柱3连接上框架1和下框架2,连接时,立柱3的两条侧边31和32分别与相邻的框梁11和12的第一连接单元113铆接。

如图4所示,角部加强件4连接上框架1或下框架2的相邻的框梁11和12时,角部加强件4的第一连接板41与相邻框梁11和12的第一上部单元111或第一下部单元112贴合。

铆钉贯穿框梁11、框梁加强件13和角部加强件4,并将框梁11、框梁加强件13和角部加强件4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7、图8所示,实施例一中,角部加强件4连接立柱3时,角部加强件4的第二连接板42和第三连接板43分别与立柱3两条侧边上L形支座的自由边332和342贴合并铆接。

如图9、图10所示,实施例二中,立柱3仅包括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的两条侧边31和32。角部加强件4连接立柱3时,角部加强件4的第二连接板42和第三连接板43分别与立柱3的两条侧边31和32贴合并铆接。

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一中,横梁5用于跨接在相邻的立柱3间,其为长条形开口盒状结构,包括第三上部单元51、第三下部单元52、两个第三端部单元54和第三连接单元53。第三上部单元51和第三下部单元52平行,两个第三端部单元54分别位于横梁5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三连接单元53连接第三上部单元51、第三下部单元52和两个第三端部单元54为一体。

如图12所示,垂直加强件6用于连接横梁5和立柱3,包括第一折边61、第二折边62和加强肋63。第一折边61与第二折边62相互垂直且连接为一体,加强肋63连接第一折边61和第二折边62。

横梁5跨接在相邻的立柱3间时,横梁5的两个第三端部单元54分别置入相邻立柱3的容纳部中,与立柱3的固定边331或341贴合并铆接。

垂直加强件6的第一折边61置于立柱3的容纳部中,与立柱的固定边331或341贴合并铆接。垂直加强件6的第二折边62与横梁5的第三上部单元51或第三下部单元52贴合并铆接。

采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角部加强件4,与立柱3和上框架1或下框架2连接,加强了整个柜体结构的强度。

立柱3两条侧边31和32与相邻的框梁11和12第一连接单元111螺接或铆接,使上框架1或下框架2和立柱3连接牢固,限制了相邻的框梁11和12发生X、Y向的形变,同时也限制了立柱3发生扭转。

角部加强件4连接相邻框梁11和12,将相邻框梁11和12更紧密地结合,使相邻框梁11和12连接得更牢固,限制了相邻框梁11和12发生X、Y向的形变。

角部加强件4斜边处设置冗余部,增加了角部加强件4的抗拉强度。

实施例二中,角部加强件4在连接相邻框梁11和12的同时再连接立柱3的侧边,使框梁11和12与立柱3有了双重连接关系,进一步限制了框梁11和12在X、Y向的形变,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立柱3发生扭转。

实施例一中,角部加强件4在连接相邻框梁11和12的同时再连接立柱3的L形支座33或34的自由边332或342,能够更好地通过自由边332或342的轻微形变来吸收震动,同时也加强了上框架1或下框架2与立柱3的连接强度,进一步限制了框梁11和12在X、Y向的形变,同时也进一步限制了立柱3发生扭转。

框梁加强件13嵌入相邻框梁11和12的开口,将相邻框梁11和12连接在一起,强化了上框架1或下框架2的连接强度,既加强了相邻框梁11和12间X、Y向的形变,同时限制了框梁11和12发生X、Z向或Y、Z向的形变和扭转。

框梁加强件13的第二连接单元132由多条连接边围合而成,加强了框梁加强件13的刚度,提高了柜体框架的整体连接强度。

通过铆钉或螺钉贯穿所述框梁11、框梁加强件13和角部加强件4,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加强了柜体框架的连接强度。提高了X、Y、Z三个方向的连接的相关性。

通过增加跨接在相邻立柱3间的横梁5,让柜体高度较高的柜体的立柱3得以更稳固地建立连接关系,减少了立柱3的不稳定性,增加了立柱3在X、Y向的抗形变能力。

通过设置垂直加强件6用于连接横梁5和立柱3,并在垂直加强件6上设置加强肋,使立柱3和横梁5的连接更稳固。同时,垂直加强件6伸入容纳部中,得以让立柱3在X、Y向更不易变形,连接强度更高。

通过螺接和铆接连接各部件,有利于在现场安装柜体框架。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发明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