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箱腔体及通信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851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箱腔体及通信电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体化电箱通信设备封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箱腔体及通信电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事业的纵深发展,运营商在其网络建设中对网络优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天线与环境的契合程度越来越高。

常规的通信设备是在基站天线与控制单元(如RRU、光纤盒等)的外围加上具有隐蔽效果的腔体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俗称给基站天线穿衣戴帽。从严格意义来说常规的隐蔽(美化)方式是属于通信的工程的范畴,不具备产品的特质。

另外一种为一体化隐蔽(美化)天线,其特点是将天线整体封装成产品,但其封装一般局限于内部裸天线,其运营商设备一般只能外置,如RRU,光纤盒等,破坏与环境的契合度。

市面上也有部分的一体化天线预留有空间放置运营商设备,但是其预留的空间极少,空间局促;一般未提供有专门安装接口,整体效果与环境契合程度不高,且一般无法与RRU等设备同时实现全远程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能高度集成通信设备、提高与环境契合度的电箱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电箱腔体的一体化的通信电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箱腔体,包括外罩及设于所述外罩内的隔板;所述隔板沿左右方向将所述外罩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和天线容置空间,其中,有源组件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有源控制组件,天线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天线组件,所述隔板上设有天线组件与有源控制组件通信连接的接口组件。

优选地,所述外罩于天线容置空间所在的一端设有便于安装和维护的天线操作门,所述外罩于有源组件容置空间所在的一端的相邻两侧分别设有有源组件安装门和有源组件操作门。

优选地,所述外罩侧壁上开设有天线操作窗口,环绕天线操作窗口边缘形成防水槽,并且防水槽内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天线操作门包括盖板及沿盖板边缘折弯形成的裙边,所述盖板对应螺钉孔开设有通孔,以在裙边嵌入防水槽后使用螺钉穿过通孔与螺钉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有源组件安装门、有源组件操作门各自通过合页及搭扣与外罩连接。

优选地,所述有源组件操作门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并且于散热孔的上方设置防水檐。

此外,还涉及一种通信电箱,包括上述电箱腔体、设于天线容置空间内的天线组件及设于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的有源控制组件,所述天线组件与所述有源控制组件借助隔板上的接口组件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天线组件包括天线主体及与天线主体连接的天线控制装置;所述接口组件包括内部接口、馈电接口及远程控制接口,所述天线主体与有源控制组件通过内部接口电连接,天线主体还通过馈电接口馈电,天线控制装置及有源控制组件借助远程控制接口连接到远程控制端。

优选地,所述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设有倒L型安装架,所述有源控制组件通过该倒L型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倒L型安装架包括与外罩的后侧壁固定的支撑框架及横设于支撑框架上并与外罩顶壁连接且向外罩的前侧壁延伸的吊架;所述有源控制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RRU和光纤盒,所述RRU通过挂钩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光纤盒借助光纤盒安装板吊设在吊架靠近前侧壁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立柱及若干横向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支撑板,其中一个上端的支撑板上设有凸台,并且凸台与该支撑板之间构造出U型槽;所述挂钩为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S型挂钩,所述第一端与RRU连接,第二端贴合凸台插入所述U型槽内,并且预紧在第二端上的螺钉的尾端抵紧支撑板。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将该通信电箱固定在外部结构上的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S型安装板,其一端与通信电箱的外罩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多组通孔,以借助抱箍安装到抱杆或通过锚栓安装到墙体上。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电箱腔体,其内部空间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其内部空间沿左右方向分隔为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和天线容置空间,分别用于放置有源控制组件和天线组件,可实现天线组件与有源控制组件高度集成在同一个腔体中,最大化利用了电箱腔体的内部空间,同时提高整体与环境的契合度。

其中,所述隔板上设有专门的接口组件,使得天线组件与有源控制组件的通信连接更简便。

2.所述外罩于天线容置空间所在的一端设有便于安装和维护的天线操作门,所述天线操作门对应的外罩侧壁上开设有天线操作窗口并环绕其边缘形成防水槽,从而实现天线的独立封装,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电箱,所述天线控制装置与有源控制组件可通过所述接口组件电连接并连接至外部远程控制端,从而实现同时远程控制所述天线组件和有源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箱腔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信电箱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信电箱的透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信电箱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信电箱的透视图;

图5a为图5所示A部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信电箱中倒L型安装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电箱腔体1用于集成安装天线组件及有源控制组件,以保护天线系统及相应通信设备免受外部环境干扰。

所述电箱腔体1包括外罩10及设于所述外罩10内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沿左右方向将所述外罩10的内部空间分隔出有源组件容置空间(未标号,下同)和天线容置空间(未标号,下同)。其中,有源组件容置空间用于容置有源控制组件3,天线容置空间用于容置天线组件2,所述隔板11上设有天线组件2与有源控制组件3通信连接的接口组件111。

由此,所述天线组件2和有源控制组件3可分别放置于天线组件容置空间和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实现天线组件2的独立封装,并充分利用所述电箱腔体1的内部空间,美化天线外观,提高整体与环境的契合度。

其中,所述隔板11上开设有通孔,用于装设所述接口组件111,以实现天线组件2与有源控制组件3更快捷的建立通信连接,简化电箱腔体1内部空间的布局,方便进行现场维护。

具体地,所述外罩10于天线容置空间所在的一端设有便于安装和维护的天线操作门101,于有源组件容置空间所在的一端的相邻两侧分别设有有源组件安装门102和有源组件操作门103。

优选地,所述外罩10侧壁上开设有天线操作窗口(未标号,下同),环绕天线操作窗口边缘形成防水槽(未标号,下同),并且防水槽内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天线操作门101包括盖板1011及沿盖板1011边缘折弯形成的裙边(未标号,下同),所述盖板1011对应螺钉孔开设有通孔,以在裙边嵌入防水槽后使用螺钉穿过通孔与螺钉孔连接。由此可以实现天线组件2在天线容置空间中的独立封装,并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另外,所述防水槽上还可填充有防水胶,用于防止水或水蒸气渗入天线组件容置空间内,从而保持其内部空气干燥,保证天线组件2的工作可靠性并且延长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1011上设有用于美化电箱腔体1外观并增强盖板强度的防水檐。

具体地,所述有源组件安装门102、有源组件操作门103各自通过合页104及搭扣105与外罩10连接。当需要安装或维护有源控制组件3时,打开所述搭扣105,即可实现旋转打开所述有源组件安装门102或有源组件操作门103。

更进一步的,所述有源组件操作门103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未标示,下同),并且于散热孔的上方设置防水檐1031。所述防水檐1031用于防止水从散热孔流入,同时,进一步增强所述有源组件操作门103的强度,美化电箱腔体1外观。

另外,所述通信设备电箱腔体1由非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非金属材料包括玻璃钢、PC、PE和PVC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地,采用非金属材料才不会屏蔽信号,影响天线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能力。

请结合图5至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电箱1000,包括上述的电箱腔体1、设于天线容置空间内的天线组件2及设于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的有源控制组件3,所述天线组件2与所述有源控制组件3借助隔板11上的接口组件111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天线组件2包括天线主体21及与天线主体21连接的天线控制装置22。所述接口组件111包括内部接口(未标号,下同)、馈电接口(未标号,下同)及远程控制接口(未标号,下同)。所述天线主体21与有源控制组件3通过内部接口电连接,天线主体21还通过馈电接口馈电,天线控制装置22及有源控制组件3借助远程控制接口连接到远程控制端。由此实现通过远程控制端同时控制天线组件2与有源控制组件3。

所述电箱腔体1的下侧壁上还开设有若干个走线孔106,所述天线控制装置22与有源控制组件3借助电缆连接远程控制接口并通过所述走线孔106连接至远程控制端之间。所述若干个走线孔106使得电源线或/和电缆的走线更规范,改善整体安装效果并增加与环境的契合度。

具体地,所述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设有倒L型安装架4,所述有源控制组件3通过该安装架4固定于所述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倒L型安装架4包括与外罩10后侧壁固定的支撑框架41及横设于支撑框架上并与外罩10顶壁连接且向外罩10前侧壁延伸的吊架42。所述有源控制组件3包括相互电连接的RRU 31和光纤盒32,所述RRU 31通过挂钩311安装在支撑框架41上,光纤盒32借助光纤盒安装板321吊设在吊架42靠近前侧壁的一端。

所述支撑框架41与所述吊架42均由若干根角钢焊接而成,所述构成吊架42的角钢上开设有螺纹孔,并借助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与外罩10顶壁固定连接,可达到进一步支撑和巩固电箱腔体1的目的。

所述光纤盒安装板321平行于所述外罩10支撑框架,其上边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并借助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与吊架42连接,其两边也各开设有若干螺纹孔,并借助螺钉穿过所述螺纹孔连接所述光纤盒32以将所述光纤盒32固定于所述光纤盒安装板321上,所述RRU 31装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与光纤盒安装板321之间。通过在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内置倒L型安装架,可以将多种有源控制组件沿腔体前后方向分层次布置,更有利于腔体内部的布线及对安装空间的利用。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4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立柱及若干横向连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支撑板411。其中一个上端的支撑板411上设有凸台412,并且凸台412与该支撑板411之间构造出U型槽。

所述挂钩311为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的S型挂钩311,所述第一端与RRU 31连接,第二端贴合凸台412插入所述U型槽内,并且预紧在第二端上的螺钉的尾端抵紧支撑板41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411亦由角钢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地,角钢是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钢材,所述支撑板411的角口朝向外罩10的后侧壁,其两边分别垂直和平行于外罩10后侧壁,垂直于外罩10后侧壁的一边上设有所述凸台412,所述凸台412与所述支撑板411的两边构造出所述U型槽。所述预紧在所述挂钩311第二端的螺钉用于填充所述U型槽的空间,以防止插入U型槽的第二端在U型槽内上下移动,使得其不易脱出所述U型槽,形成稳定的结构从而进一步固定所述挂钩311,避免RRU 31从安装架上掉落,参考图5a。

具体地,所述通信电箱1000还包括用于将该通信电箱1000固定在外部结构上的安装组件5。该安装组件5包括S型安装板51,其一端与通信电箱1000的外罩10连接,另一端开设有多组通孔,以借助抱箍安装到抱杆或通过锚栓安装到墙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信电箱1000可适用于不同场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箱腔体,通过一隔板将其内部空间沿左右方向分隔为有源组件容置空间和天线容置空间,分别用于放置有源控制组件和天线组件,可实现天线组件与有源控制组件高度集成在同一个腔体中,最大化利用了电箱腔体的内部空间,同时提高整体与环境的契合度。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上设有专门的接口组件,使得天线组件与有源控制组件的通信连接更简便。

所述外罩于天线容置空间所在的一端设有便于安装和维护的天线操作门,所述操作门对应的外罩侧壁上开设有天线操作窗口并环绕其边缘形成防水槽,从而实现天线的独立封装,达到防尘防水的目的。

所述外罩下侧壁还设有走线孔;所述天线组件与有源控制组件可通过所述接口组件相互连接并通过电缆经走线孔连接至外部远程控制端保证电缆及电源线的走线更规范,提高整体与环境契合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