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vs感应加热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4578阅读:66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zvs感应加热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高频感应金属3D打印机喷头成本高,单单高频机就很大,占用空间,且价格昂贵;同时高频机的感应线圈状在喷头上,导致机器大量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zvs感应加热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zvs感应加热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4、电容F1、电容F2、电容F3、电容 F4、谐振电容F5、稳压管Z1、稳压管Z2、稳压管Z3、稳压管Z4、二极管D1、二极管D2、加热线圈T、铁芯电感L;

所述电阻R1为两个且并联,其中一个电阻R1的负极连接MOS管M3的栅极和MOS管M4的栅极,另一个电阻R1的负极连接MOS管M1的栅极和MOS管M2 的栅极;两个电阻R1的正极接电源正极;

MOS管M1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1和电阻R2连接到MOS管M1的栅极,且MOS管M1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1的源极通过电容F1连接到MOS管M1 的漏极;MOS管M1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一端连接;

MOS管M2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3和电阻R3连接到MOS管M2的栅极,且MOS管M2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2的源极通过电容F3连接到MOS管M2 的漏极;MOS管M2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一端连接;

MOS管M3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2和电阻R4连接到MOS管M3的栅极,且MOS管M3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3的源极通过电容F2连接到MOS管M3 的漏极;MOS管M3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另一端连接;

MOS管M4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4和电阻R5连接到MOS管M4的栅极,且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4的源极通过电容F4连接到MOS管M4 的漏极;MOS管M4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另一端连接;

MOS管M1的栅极和MOS管M2的栅极均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 的负极与加热线圈T的另一端练级;

MOS管M3的栅极和MOS管M4的栅极均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 的负极与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

谐振电容F5与加热线圈T并联;

铁芯电感L为两个且并联;其中一个铁芯电感L的一端与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另一个铁芯电感L的一端与加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两个铁芯电感L的另一端均接电源正极。

进一步地,所述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4的型号均为IRFP260。

再进一步地,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UF4007。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的阻值均为20kΩ。

另外,所述电容F1、电容F2、电容F3、电容F4的电容值均为56μf。

此外,所述铁芯电感的电感值为200μH。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制作工艺简单,能实现传统高频机一样的功能,但成本仅需要高频机的百分之五,更容易普及;另外,本实用新型体积小,不会浪费空间,且能够应用于3D打印机,对喷头进行加热,从而打印出超高温的材料,例如金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zvs感应加热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4、电容F1、电容F2、电容 F3、电容F4、谐振电容F5、稳压管Z1、稳压管Z2、稳压管Z3、稳压管Z4、二极管D1、二极管D2、加热线圈T、铁芯电感L;

所述电阻R1为两个且并联,其中一个电阻R1的负极连接MOS管M3的栅极和MOS管M4的栅极,另一个电阻R1的负极连接MOS管M1的栅极和MOS管M2 的栅极;两个电阻R1的正极接电源正极;

MOS管M1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1和电阻R2连接到MOS管M1的栅极,且MOS管M1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1的源极通过电容F1连接到MOS管M1 的漏极;MOS管M1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一端连接;

MOS管M2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3和电阻R3连接到MOS管M2的栅极,且MOS管M2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2的源极通过电容F3连接到MOS管M2 的漏极;MOS管M2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一端连接;

MOS管M3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2和电阻R4连接到MOS管M3的栅极,且MOS管M3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3的源极通过电容F2连接到MOS管M3 的漏极;MOS管M3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另一端连接;

MOS管M4的源极通过并联的稳压管Z4和电阻R5连接到MOS管M4的栅极,且MOS管M4的源极接电源负极;MOS管M4的源极通过电容F4连接到MOS管M4 的漏极;MOS管M4的漏极与加热线圈T的另一端连接;

MOS管M1的栅极和MOS管M2的栅极均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 的负极与加热线圈T的另一端练级;

MOS管M3的栅极和MOS管M4的栅极均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 的负极与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

谐振电容F5与加热线圈T并联;

铁芯电感L为两个且并联;其中一个铁芯电感L的一端与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另一个铁芯电感L的一端与加热线圈的另一端连接;两个铁芯电感L的另一端均接电源正极。

其中,所述MOS管M1、MOS管M2、MOS管M3、MOS管M4的型号均为IRFP260。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型号均为UF4007;所述电阻R2、电阻R3、电阻 R4、电阻R5的阻值均为20kΩ;所述电容F1、电容F2、电容F3、电容F4的电容值均为56μf;所述铁芯电感的电感值为200μH;电阻R1的阻值为470Ω。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加热电路,能感应产生2000度的高温(与高频机功能一样)。这种电路非常小,只要100mm×100mm×60mm的面积,所以安装在打印机上不占空间,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无噪音。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原理是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当磁场内的磁感线穿过磁场内的金属(即需要加热的工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在导体本身构成的回路中,便会有电流产生,根据角耳定律可知,导体(非超导体)内有电流流过便会产生热量。由于线圈中间的导体在圆周方向是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电流的方向沿导体的圆周方向转圈,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导体内的感应电流又被称为涡流。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