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1647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站后备电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通信基站需要24小时不断电,因此在通信基站大多有后备电源,常用发电机发电或者后备电源来应急供电,发电机发电噪音大,排放的废气污染环境,而且发电机体积和质量大,而很多时候基站建在高处,搬运不便,因此目前大多采用后备电源来应急供电,但是现在使用的很多后备电源壳体散热性差,结构强度不佳,密封性差,存在渗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基座后备电源壳体散热性差,结构强度不佳,密封性差,存在渗水的风险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它的散热性好,结构强度好,密封性佳,避免了渗水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包括壳体底、壳体盖,壳体底和壳体盖分别一体成型,壳体底和壳体盖之间紧密安装有密封垫,壳体底和壳体盖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散热片,壳体盖前端设有若干接头,壳体盖外表面上靠近前端位置设有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防水端盖。

由一体成型的壳体底和壳体盖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基站电源外壳结构强度好,壳体底和壳体盖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散热片,增加了散热范围和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基站电源的散热性能。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的设置方便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同时便于维护,防水端盖有效防止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出现进水现象。壳体底和壳体盖之间设置密封垫,大大增加了壳体底和壳体盖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避免出现渗水现象。这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的散热性好,结构强度好,防护效果好,密封性佳,避免了渗水的风险。

作为优选,壳体盖外表面上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边缘设有一圈向上凸起的防水凸沿,防水端盖内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密封凸缘,密封凸缘内壁紧密套装在防水凸沿外壁上。防水凸沿和密封凸缘的设置进一步防止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位置出现渗水现象。

作为优选,壳体盖和壳体底均为锌铝镁合金材质。锌铝镁合金材质制造而成的壳体结构强度好,使用寿命长。

作为优选,壳体底和壳体盖相对的端面上均设有一圈防水槽,密封垫卡在两防水槽之间。密封垫卡在两防水槽之间,连接紧密可靠,密封性能好。

作为优选,壳体盖内靠近前端位置设有安装隔板。安装隔板便于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的安装布置。

作为优选,壳体底和壳体盖连接位置均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凸缘,壳体底和壳体盖的连接凸缘之间螺栓连接紧固。壳体底和壳体盖连接方便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的散热性好,结构强度好,防护效果好,密封性佳,避免了渗水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中:1、壳体底,2、壳体盖,3、散热片,4、接头,5、输入端开口,6、输出端开口,7、防水端盖,8、防水凸沿,9、密封凸缘,10、防水槽,11、安装隔板,12、连接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一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参见附图1、附图2),包括均呈矩形的壳体底1、壳体盖2,壳体底和壳体盖分别一体成型,壳体盖和壳体底均为锌铝镁合金材质。壳体底和壳体盖之间紧密安装有密封垫,壳体底和壳体盖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散热片3,壳体底上的散热片平行等间距设置,壳体盖上的散热片平行等间距设置。壳体盖前端设有若干接头4,壳体盖外表面上靠近前端位置设有输入端开口5和输出端开口6,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上均可拆卸连接有防水端盖7。壳体盖外表面上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边缘设有一圈向上凸起的防水凸沿8,防水端盖内表面边缘设有一圈向内凸起的密封凸缘9,密封凸缘内壁紧密套装在防水凸沿外壁上。壳体底和壳体盖相对的端面上均设有一圈防水槽10,密封垫卡在两防水槽之间。壳体盖内靠近前端位置设有安装隔板11。壳体底和壳体盖连接位置均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凸缘12,壳体底和壳体盖的连接凸缘之间螺栓连接紧固。

由一体成型的壳体底和壳体盖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基站电源外壳结构强度好,壳体底和壳体盖外表面上均设有若干散热片,增加了散热范围和散热面积,大大提高了基站电源的散热性能。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的设置方便了输入端和输出端的连接,同时便于维护,防水端盖有效防止输入端开口和输出端开口出现进水现象。壳体底和壳体盖之间设置密封垫,大大增加了壳体底和壳体盖之间的连接密封性,避免出现渗水现象。这种高防护散热性能的基站电源外壳的散热性好,结构强度好,防护效果好,密封性佳,避免了渗水的风险。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