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灯控制电路及闪光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0009发布日期:2018-09-05 00:3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鞋灯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鞋灯控制电路及闪光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寻求与众不同的感官刺激。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鞋子也成了人们所追寻的方向。人们穿鞋除了讲究鞋子的基本功能之外,在保证鞋子舒适的情况下,更多的追求感官享受,让客户穿戴这种发光鞋走路或跑步时能产生闪光。但是,传统闪光鞋在灯光闪烁时,闪烁模式大多数是无序的、随机的,不易控制,给客户带来了困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闪光鞋在灯光闪烁时,闪烁模式大多数是无序的、随机的,不易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鞋灯控制电路及闪光鞋。

本申请提供一种鞋灯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单元、功能开关、弹簧开关、电池、充电口、充电控制电路以及信号控制电路。所述功能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o/f引脚连接。所述弹簧开关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sw引脚连接。所述电池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vcc引脚连接。所述充电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o/f引脚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串联于所述充电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之间。所述信号控制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输出引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控制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以控制鞋灯的闪烁。

在其一个中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二电阻。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并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并联,一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a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b引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并联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一个输出引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灯控制电路还包括多个灯板。每个所述灯板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以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三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充电口的on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充电口的on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充电口的off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ch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与所述充电口的on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的o/f引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灯控制电路还包括充电检测电路。所述充电检测电路与所述电池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闪光鞋包括所述鞋灯控制电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闪光鞋还包括鞋底以及鞋面。所述鞋底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用以放置所述鞋灯控制电路。所述鞋面与所述鞋底固定连接。所述鞋面设置有功能开关按钮。所述功能开关按钮与所述功能开关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包括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空腔,所述多个第一空腔用以放置所述灯板。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共同包围形成所述鞋底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二空腔,用以放置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

本申请提供一种鞋灯控制电路及闪光鞋,设置有所述功能开关以及所述弹簧开关。所述功能开关可以调节所述信号控制电路,实现鞋灯不同颜色的切换。通过所述功能开关用以控制闪烁模式,使得所述鞋灯控制电路容易控制led灯的颜色切换。当通过所述功能开关切换闪烁模式时,将会发生特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闪烁。通过所述鞋灯控制电路可以增加客户在穿戴设置有所述鞋灯控制电路的鞋子时,增加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给客户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乐趣,并且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简单、方便以及易操作,给客户使用带来了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信号控制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闪光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闪光鞋的鞋底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闪光鞋的鞋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充电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闪光鞋电线的接线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充电时发光二极管波形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按功能开关的发光二极管波形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鞋灯控制电路图的触发弹簧开关的发光二极管波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鞋灯控制电路100、微控制单元10、功能开关20、弹簧开关30、电池50、电池正极501、电池负极502、充电口60、充电控制电路70、信号控制电路80、第一控制电路810、第二控制电路820、第一三极管811、第二三极管812、第一发光二极管813、第二发光二极管814、第一电阻815、第二电阻816、第三发光二极管821、灯板830、二极管710、第三电阻720、第三三极管730、第四电阻740、第五电阻750、第六电阻760、第七电阻770、充电检测电路90、鞋底101、控制盒102、鞋面103、功能开关按钮104、第一侧面106、第一空腔107、第二侧面108、第二空腔1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鞋灯控制电路100,包括微控制单元10功能开关20、弹簧开关30、电池50、充电口60、充电控制电路70以及信号控制电路80。

所述功能开关2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o/f引脚连接。所述弹簧开关3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sw引脚连接。所述电池5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vcc引脚连接。所述充电口6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o/f引脚连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70串联于所述充电口6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之间。所述信号控制电路8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输出引脚连接。

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设置有所述功能开关20以及所述弹簧开关30。通过所述功能开关20可以调节所述信号控制电路80,实现鞋灯不同颜色的切换。所述功能开关20用以控制闪烁模式,使得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容易控制led灯的颜色切换。通过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可以增加客户在穿戴设置有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的鞋子时,增加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给客户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乐趣,并且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简单、方便以及易操作,给客户使用带来了便利性。

请参见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控制电路80包括第一控制电路810以及第二控制电路820。所述第一控制电路81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820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连接,用以控制鞋灯的闪烁。所述第一控制电路810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820分别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输出引脚连接,用以控制鞋灯的亮暗以及颜色之间的切换。同时,通过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输出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810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820的连接,可以实现所述第一控制电路810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820在一定时间内根据顺序发光,并进行不同颜色之间的有序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电路810包括第一三极管811、第二三极管812、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第一电阻815以及第二电阻816。所述第二三极管81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811的集电极连接,并与所述电池50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811的发射极与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的正极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812的发射极与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的正极并联,一个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13的负极与一个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14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一个输出引脚连接。所述第一电阻815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81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815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a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电阻816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812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816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b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50的正极为电池正极501、所述电池50的负极为电池负极502。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l1~l6引脚为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输出引脚。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分别为b1、b2、b3、b4以及b5。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分别为a1、a2、a3、a4以及a5。发光二极管a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a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a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a4的正极以及发光二极管a5的正极并联,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812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b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b2的正极、发光二极管b3的正极、发光二极管b4的正极以及发光二极管b5的正极并联,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811的发射极连接。发光二极管a1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b1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l1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a2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b2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l2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a3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b3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l3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a4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b4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l4引脚连接。发光二极管a5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b5的负极连接,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l5引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可以为白色、蓝色、绿色以及橙色等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可以为同一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可以为同一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820包括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821。所述多个第三发光二极管821并联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的正极与所述电池50的正极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的负极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一个输出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820包括2个第三发光二极管821。每个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的正极与所述电池50的正极连接,每个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的负极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输出引脚l6连接。所述电池50的正极为vcc电源。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可以为白色、蓝色、绿色以及橙色等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

请参见图3-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还包括多个灯板830。每个所述灯板83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以及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一个所述灯板830可以与一个所述灯板830串联连接,也就是说所述微控制单元10通过电路控制一个所述灯板830,进而通过一个所述灯板830控制另外一个所述灯板830。多个所述灯板830可以串联连接,用以实现通过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控制多个所述灯板830。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进一步可以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实现更多颜色的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板830可以包括15个白灯以及15个蓝灯,可以通过将多个发光二极管并联,并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输出引脚进行连接,即可实现通过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控制更多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实现不同颜色之间的切换。也就是说,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为白色的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14为蓝色的发光二极管。每个所述灯板830中的发光二极管以圆形的模型进行排列,形成多个发光二极管围成的圆形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控制电路70包括二极管710、第三电阻720、第三三极管730、第四电阻740、第五电阻750、第六电阻760、以及第七电阻770。所述二极管710的正极与所述充电口60的on引脚连接。所述第三电阻720与所述二极管710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720另一端与所述电池50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730的发射极与所述充电口60的on引脚连接。所述第四电阻740与所述第三三极管730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740另一端与所述电池50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750与所述充电口60的off引脚连接,所述第五电阻7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73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760与所述第三三极管73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760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ch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770与所述充电口60的on引脚连接,所述第七电阻770的另一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10的o/f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710为1n5819,所述第三电阻720为4r7、所述第三三极管730为8550,所述第四电阻740的电阻值为10k,所述第五电阻750的电阻值为10k,所述第六电阻760的电阻值为10k,所述第七电阻770的电阻值为1k。所述充电口60的引脚2为on。此时,通过所述充电口60可以将所述电池50进行充电,同时将所述电池50充电的信号传输给所述微控制单元10,进而控制所述功能开关20以及所述弹簧开关30的断开与导通,用以控制所述信号控制电路8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闪光鞋包括所述的鞋灯控制电路100。通过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控制所述功能开关20的功能模式,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813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是亮的,且为第一个颜色。所述功能开关20改变,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就会控制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13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814实现颜色的转换,依次可以转变为第二个或第三个颜色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闪光鞋还包括鞋底101以及鞋面103。所述鞋底101设置有控制盒102。所述控制盒102用以放置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所述鞋面103与所述鞋底101固定连接,所述鞋面103设置有功能开关按钮104。所述功能开关按钮104与所述功能开关20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底101包括第一侧面106以及第二侧面108。所述第一侧面106设置有多个第一空腔107。所述多个第一空腔107用以放置所述灯板830。所述第二侧面108与所述第一侧面106共同包围形成所述鞋底101的侧面。所述第二侧面108设置有多个第二空腔109,用以放置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所述第一空腔107为嵌装于所述鞋底101的所述第一侧面106,所述第一空腔107远离所述灯板830的表面设置为透光材料。所述第二侧面108可以为所述闪光鞋的后方鞋跟。所述多个第二空腔109为嵌装于所述鞋底101的所述第二侧面108。所述多个第二空腔109远离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表面设置为透光材料。所述多个第一空腔107可以为具有导光材质的硅胶,所述多个第二空腔109可以为具有导光材质的硅胶。当客户使用时,可以配合走路、跑步、跳跃等运动状态时,所述灯板830发出的光可以从导光材质的硅胶中射出,增加了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给客户的日常生活添加了乐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空腔107设置为轮胎形状,给人以车轮转动的感觉。所述灯板830放置的位置并不限于任何特定的位置,可以放置在鞋底的两个侧面或者一个侧面,鞋底的前面或者鞋面等位置。同时,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可以设置于其他运动器材等。

请参见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鞋灯控制电路100还包括充电检测电路90。所述充电检测电路90与所述电池50连接。所述充电检测电路90包括集成芯片u1、集成芯片u2、电阻r1、电阻r2以及电容c1。u1的引脚1与u2的引脚6连接,并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u1的引脚1与所述电池50的负极连接,并接地。u1的引脚2与u1的引脚5连接。u1的引脚3与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u2的引脚2连接。u1的引脚4与u2的引脚3连接。u1的引脚6与u2的引脚1连接。u2的引脚4悬空。u2的引脚5与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50的正极连接,并与vcc连接。本实施例中,u1为芯片8205,u2为芯片dw01,所述电阻r1为1k,所述电阻r2为100r,电容c1为0.1uf。

请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开关插头电线为d1的长度为35mm,充电线长度d2为210mm,开关电线长度d3为180mm,灯头电线长度d4为130mm,灯片电线长度d5为150mm,灯板长度d6为90mm。每次充电可闪烁19小时,约19500次,可循环充电次数大于等于300次。

请参见图8-10,可知时间t3为30ms,t4为1095ms,t5为700ms,t6为470ms,t7为370ms,t8为220ms。通过将所述多个第一空腔107设置为轮胎形状,当产生震动时,所述弹簧开关30触发工作,所述灯板830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13闪烁依次由慢变快,闪白灯或蓝灯,产生车轮转圈的视觉,给人以车轮转动的感觉。同时,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同时渐亮由弱变亮,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为尾灯。通过控制所述功能开关20,切换闪烁模式,所述灯板830中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13闪烁依次由慢变快,且闪烁颜色发生改变,同时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821同时渐亮由弱变亮。

本实施例中,当产生震动时,所述弹簧开关30触发工作,所述灯板830中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813闪烁依次由慢变快,闪白灯。同时,尾灯渐亮由弱变亮,闪烁橙灯。通过控制所述功能开关20,切换闪烁模式,所述灯板830中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813闪烁依次由慢变快,且闪烁颜色发生改变闪蓝灯,尾灯同时渐亮由弱变亮,闪烁橙灯。当通过所述功能开关20切换闪烁模式时,将会发生特定的方向和顺序进行闪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