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0632发布日期:2020-06-30 20:52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电池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盒,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电池盒。



背景技术:

一般市售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数码相机和遥控器等,大部分都必须配合电池来供给电源。然电池购买虽然方便,但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仍有些许不便之处,特别是不同型号电池无法共同的困扰。简单的说,常见电子装置使用5号(aa电池)及7号电池(aaa电池),正因如此电子装置的电池盒尺寸都依据电池型号大小而固定不变,虽然部分电子装置可共用5号及7号电池,但也因为电池盒呈固定尺寸设计,而无法真正达到共用的目前,致使消费者在购买错误型号的电池无法使用,或者家中囤积不同尺寸电池以备用,均造成使用上的麻烦。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盒,其可根据不同的使用状态而定义出不同容量的容置空间。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实现上述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盒,包括盒座、第一推抵件、第二推抵件以及第三推抵件。盒座包括彼此邻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底壁,第一侧壁具有第一开口,第二侧壁具有第二开口,底壁具有第三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彼此朝向不同方向。第一推抵件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开口,并根据外力而沿第一轴移动。第二推抵件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开口,并根据外力而沿第二轴移动。第三推抵件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三开口,并根据外力而沿着第三轴移动,且第一轴、第二轴与第三轴彼此不平行,第一推抵件、第二推抵件与第三推抵件根据不同的使用状态而于盒座内定义出不同容量的容置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盒,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通过可在三个不同轴向移动的推抵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来驱动)于盒座内定义不同容量的容置空间,借以容置不同尺寸以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使用者可以在不更换电池盒的情况下置放不同型号的电池,且使用者仅需将电池压入电池盒的盒座内并盖上盖体两个步骤即可完成电池置入的动作,反之,使用者仅需将电池盒的盖体打开再将电池从盒座内取出两个步骤即可完成电池取出的动作,此外,本发明实例的电池盒的结构简单、构件精简,除了增加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外,亦可有效降低在制作上的成本。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盒组装后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沿图2所示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2所示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沿图5所示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8为沿图7所示dd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三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所示ee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四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沿图11所示ff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盒

10:盒座

11:第一推抵件

12:第二推抵件

13:第三推抵件

14:第四推抵件

15:壳体

16:第一弹性件

17:第二弹性件

18:第三弹性件

19:第四弹性件

100:盖体

101:第一侧壁

102:第二侧壁

103:底壁

104:第三侧壁

105:第四侧壁

110:第一抵靠面

120:第二抵靠面

130:第三抵靠面

140:第四抵靠面

151:第一壁体

152:第二壁体

153:第三壁体

154:第四壁体

a1: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

a2:第二容量的容置空间

a3:第三容量的容置空间

a4:第四容量的容置空间

b1:第一尺寸电池

b2:第二尺寸电池

c1:第一导电片

c2:第二导电片

d1:第一轴

d2:第二轴

d3:第三轴

l1:第一距离

l2:第二距离

l3:第三距离

l4:第四距离

o1:第一开口

o2:第二开口

o3:第三开口

o4:第四开口

aa、bb、cc、dd、ee、ff: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池盒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池盒组装后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3为沿图2所示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沿图2所示bb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包括盒座10、第一推抵件11、第二推抵件12、第三推抵件13。盒座10包括彼此邻接的第一侧壁101、第二侧壁102、以及底壁103。第一侧壁101具有第一开口o1,第二侧壁102具有第二开口o2,底壁103具有第三开口o3,且上述第一开口o1、第二开口o2以及第三开口o3分别朝向不同方向。第一推抵件11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一侧壁101的第一开口o1,且第一推抵件11根据外力而沿着第一轴d1移动。第二推抵件12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二侧壁102的第二开口o2,且第二推抵件12根据外力而沿着第二轴d2移动。第三推抵件13可移动地穿设于底壁103的第三开口o3,且第三推抵件13根据外力而沿着第三轴d3移动,上述第一轴向d1、第二轴d2以及第三轴d3彼此不平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d1、第二轴d2以及第三轴d3例如是垂直于彼此,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盒座10还包括第三侧壁104,第三侧壁104与第一侧壁101彼此相对,第三侧壁104、第二侧壁102与底壁103彼此邻接,且第三侧壁104具有第四开口o4,第四开口o4、第二开口o2以及第三开口o3分别朝向不同方向。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还包括第四推抵件14,第四推抵件14可移动地穿设于第三侧壁104的第四开口o4,且第四推抵件14根据外力而沿着第一轴d1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一推抵件11、第二推抵件12、第三推抵件13以及第四推抵件14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于盒座10内定义出不同容量的容置空间,借以容纳不同尺寸或不同数量的电池于盒座10内。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盒1的详细构造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还包括壳体15、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以及第四弹性件19。盒座10位于壳体15内,且壳体15包括第一壁体151、第二壁体152、第三壁体153以及第四壁体154。壳体15的第一壁体151与盒座10的第一侧壁101彼此相对,壳体15的第二壁体152与盒座10的第二侧壁102彼此相对,壳体15的第三壁体153与盒座10的第三侧壁104彼此相对,壳体15的第四壁体154与盒座10的底壁103彼此相对。第一弹性件16抵靠于壳体15的第一壁体151与第一推抵件11之间,第一弹性件16通过弹性回复力而使第一推抵件11沿着第一轴d1移动并穿设于盒座10的第一侧壁101的第一开口o1,第二弹性件17抵靠于壳体15的第二壁体152与第二推抵件12之间,第二弹性件17通过弹性回复力而使第二推抵件12沿着第二轴d2移动并穿设于盒座10的第二侧壁102的第二开口o2,第三弹性件18抵靠于壳体15的第三壁体153与第三推抵件13之间,第三弹性件18通过弹性回复力而使第三推抵件13沿着第三轴d3移动并穿设于盒座10的底壁103的第三开口o3,第四弹性件19抵靠于壳体15的第四壁体154与第四推抵件14之间,第四弹性件19通过弹性回复力而使第四推抵件14沿着第四方向d4移动并穿设于盒座10的第三侧壁104的第四开口o4。在本实例中,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以及第四弹性件19例如是弹簧,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第三弹性件18以及第四弹性件19的数量例如是两个,第二弹性件17的数量例如是一个,但本发明并不加以限定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以及第四弹性件19的数量,弹性件的数量可视实际情况的需求而有所增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盒座10还包括第四侧壁105。盒座10的第四侧壁105与第二侧壁102彼此相对,且第四侧壁105、第一侧壁101、第三侧壁104与底壁103彼此邻接。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还包括第一导电片c1、第二导电片c2以及盖体100。第一导电片c1配置于第二推抵件12,第二导电片c2配置于盒座10的第四侧壁105,且第一导电片c1与第二导电片c2彼此相对。盖体100覆盖于盒座10,且盒座10的底壁103与盖体100彼此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c1例如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未示出)负极接点上的负极导电片,第二导电片c2例如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正极接点上的正极导电片,当电池置入盒座10内时,电池的阴极端与阳极端分别接触于第一导电片c1与第二导电片c2而完成电性导通,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c1也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正极接点而成为正极导电片,第二导电片c2也可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的负极接点而成为负极导电片。

以下再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盒1于不同使用状态下的动作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在电池盒1的盒座10内尚未置放电池时,电池盒1的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与第四弹性件19均未受到压迫而产生形变,此时,第一推抵件11、第二推抵件12、第三推抵件13与第四推抵件14分别受到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与第四弹性件19的推抵而使第一推抵件11的第一抵靠面110与盒座10的第一侧壁101之间、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与盒座10的第二侧壁102之间、第三推抵件13的第三抵靠面130与盒座10的底壁103之间、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与盒座10的第三侧壁104之间分别具有第一距离l1,且第一抵靠面110、第二抵靠面120、第三抵靠面130与第四抵靠面140于盒座10内定义出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

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沿图5所示cc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于第一使用状态下,盒座10内容置至少一个第一尺寸电池b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尺寸电池b1例如是7号电池(aaa电池)。在第一尺寸电池b1置入于盒座10内后,第一推抵件11的抵靠面110、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第三推抵件13的第三抵靠面130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分别抵靠于第一尺寸电池b1的不同侧,借以使第一尺寸电池b1能够稳定的固定于盒座10内。需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在未置放电池的情况下,第一推抵件11、第二推抵件12、第三推抵件13以及第四推抵件14于盒座10内所定义出的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大致等于第一尺寸电池b1的体积,因此,在第一尺寸电池b1置入盒座10后,第一推抵件11、第二推抵件12、第三推抵件13以及第四推抵件14几乎不会移动,仅仅只有靠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以及第四弹性件19所分别提供的弹性回复力让第一推抵件11、第二推抵件12、第三推抵件13以及第四推抵件14可以抵靠于第一尺寸电池b1的不同侧而将第一尺寸电池b1固定于盒座10内。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导电片c1配置于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与第一尺寸电池b1之间,因此当第二抵靠面120抵靠于第一尺寸电池b1时,实际上与第一尺寸电池b1接触的是第一导电片c1。

请参阅图7与图8,图7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二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8为沿图7所示dd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7与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于第二使用态下,盒座10内容置至少两个第一尺寸电池b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尺寸电池b1例如是7号电池(aaa电池)。在两个第一尺寸电池b1置入于盒座10内后,第一推抵件11的抵靠面110、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第三推抵件13的第三抵靠面130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分别抵靠于这两个第一尺寸电池b1,由于两个第一尺寸电池b1仅增加了在宽度方向上的体积,因此,第一弹性件16与第四弹性件19分别受到这两个第一尺寸电池b1的挤压而使第一推抵件11沿着第一轴d1朝靠近第一侧壁101的方向移动以及第四推抵件14沿着第一轴d1朝靠近第三侧壁104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推抵件11的第一抵靠面110与第一侧壁101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与第三侧壁104之间的距离分别由原本的第一距离l1缩短至第二距离l2,此时,盒座10的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变换至第二容量的容置空间a2,其中第二容量的容置空间a2大于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

请参阅图9与图10,图9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三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10为沿图9所示ee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9与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于第三使用态下,盒座10内容置至少一个第二尺寸电池b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尺寸电池b2例如是5号电池(aa电池)。在第二尺寸电池b2置入于盒座10内后,第一推抵件11的抵靠面110、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第三推抵件13的第三抵靠面130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分别抵靠于第二尺寸电池b2的不同侧,由于第二尺寸电池b2增加了长度方向、宽度方向以及高度方向上的体积,因此,第一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7、第三弹性件18以及第四弹性件19分别受到第二尺寸电池b2的挤压而使第一推抵件11沿着第一轴d1朝靠近第一侧壁101的方向移动、第二推抵件12沿着第二轴d2朝靠近第二侧壁102的方向移动、第三推抵件13沿着第三轴d3朝靠近底壁103的方向移动以及第四推抵件14沿着第一轴d1朝靠近第三侧壁104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推抵件11的第一抵靠面110与第一侧壁101之间的距离、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与第二侧壁102之间的距离、第三推抵件13的第三抵靠面130与底壁103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与第三侧壁104之间的距离分别由原本的第一距离l1缩短至第三距离l3(第三抵靠面130与第底壁103之间的距离大致为0),此时,盒座10的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变换至第三容量的容置空间a3,其中第三容量的容置空间a3大于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

请参阅图11与图12,图11为图1至图4所示的电池盒于第四使用状态下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12为沿图11所示ff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1与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池盒1于第四使用态下,盒座10内容置至少两个第二尺寸电池b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尺寸电池b2例如是5号电池(aa电池)。在两个第二尺寸电池b2置入于盒座10内后,第一推抵件11的抵靠面110、第二推抵件12的第二抵靠面120、第三推抵件13的第三抵靠面130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分别抵靠于这两个第二尺寸电池b2,相较于图9与图10的第三使用状态(置放一个第二尺寸电池b2的使用状态),由于这两个第二尺寸电池b2仅增加了在宽度方向上的体积,因此,第一弹性件16以及第四弹性件19分别受到这两个第二尺寸电池b2的挤压而使第一推抵件11沿着第一轴d1朝靠近第一侧壁101的方向移动以及第四推抵件14沿着第一轴d1朝靠近第三侧壁104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推抵件11的第一抵靠面110与第一侧壁101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四推抵件14的第四抵靠面140与第三侧壁104之间的距离分别由原本的第三距离l3缩短至第四距离l4,此时,盒座10的第三容量的容置空间a3变换至第四容量的容置空间a4,其中第四容量的容置空间a4大于第三容量的容置空间a3。

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图5、6所示的第一使用状态、图7、8所示的第二使用状态、图9、10所示的第三使用状态以及图11、12所示的第四使用状态,其盒座10的容置空间容量的大小关系为:第四容量的容置空间a4>第二容量的容置空间a2>第三容量的容置空间a3>第一容量的容置空间a1。

需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图7、8所示的第二使用状态以及图11、12所示的使用状态分别为两个7号电池(aaa电池)以及两个5号电池(aa电池)并联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电流每次只会通过其中一个电池,获得一个电池所提供的电位,所以电池并联时,输出电压(1.5v)并不会增加。但是电池的工作量减半,寿命变成两倍。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盒,在不同的使用状态下,通过可在三个不同轴向移动的推抵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来驱动)于盒座内定义不同容量的容置空间,借以容置不同尺寸以及不同数量的电池,在这样的结构设计下,使用者可以在不更换电池盒的情况下置放不同型号的电池,且使用者仅需将电池压入电池盒的盒座内并盖上盖体两个步骤即可完成电池置入的动作,反之,使用者仅需将电池盒的盖体打开再将电池从盒座内取出两个步骤即可完成电池取出的动作,此外,本发明实例的电池盒的结构简单、构件精简,除了增加使用者在操作上的便利性外,亦可有效降低在制作上的成本。

然而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实现本发明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