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6750发布日期:2019-11-19 22:0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的大部分小夜灯,都通过金属电线直接接触的方式,给设备内置电池充电。内部构造是由一个整体高压电阻降压部件加led灯珠组合而成,功能单一实用性低内阻损耗大,使用寿命短容易损坏难以维修,工作性能不稳定容易受电网电压波动而影响发光效率频闪大,安全性能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电路、人体感应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光源部分和充电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人体感应电路和发射电路,所述人体感应电路还连接光源部分,发射电路还连接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还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还连接人体感应电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发射电路包括由2mhz有源晶振组成的振荡器、由23033型mos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由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振荡器连接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谐振回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实现了多功能、智能化、利用无线电磁感应线圈电磁对设备电池充电。整体结构可轻松方便分离,结合用途为人体感应小夜灯,分离灯座用途为手电筒。同比现有市场上小夜灯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智能性、科技性、灯体美观性、易于操作和使用。提高了灯具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方框图;

图2为电源管理电路图;

图3为无线发射接收电路图;

图4为充电模块电路图;

图5为人体感应模块电路图;

图6为人体感应模块工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一种led多功能小夜灯无线电磁感应输送电设备,包括电源管理电路、人体感应电路、发射电路、接收电路、光源部分和充电电路,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电源管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人体感应电路和发射电路,所述人体感应电路还连接光源部分,发射电路还连接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还连接充电电路,充电电路还连接人体感应电路。

发射电路包括由2mhz有源晶振组成的振荡器、由23033型mos管组成的放大电路、由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振荡器连接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并联谐振回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产品功能单一、现代人们对智能化的追求、在不同环境实用功能低,本发明设计一种灯具led多功能小夜灯该技术设计有稳定的电源管理电路、电磁感应模块电路、锂电池充放电电路、人体感应与光控管理电路相结合,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通过人体移动热感应控制灯亮灯灭,同时利用无线电磁感应线圈对灯具供电和对电池充电。整体结构由发光源与灯座结合同时可轻松方便分离,整体结合用途为人体感应小夜灯,分离灯座用途为手电筒。led多功能小夜灯轻巧精致实用性高携带方便。改善了灯具的安全可靠性、智能性、灯体美观性、易于操作和使用。在灯具内部专设计有稳定检测电源管理电路,经过电源管理电路有效地提高了灯具的使用寿命和充份地发挥了灯具发光效率。

如图3所示,左半部分为发射部分,右半部分为接收部分,其中主振电路采用2mhz有源晶振作为振荡器。有源晶振输出的方波,经过二阶低通滤波器滤除高次谐波,得到稳定的正弦波输出,经23033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的丙类放大电路后输出至线圈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辐射出去.为接收部分提供能量测得与电容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的空芯耦合线圈的线径为o.5mm,直径为7cm,电感为47uh,载波频率为2mhz。根据并联谐振公式得匹配电容c约为140pf。因而.发射部分采用2mhz有源晶振产生与谐振频率接近的能源载波频率。

图4所示为充电模块电路,由d1、c2、r1、u1、c1、组合对锂电池进行充电,由tp4057单片机带自动检测过充过放与短路保护作用。

图5-6为人体感应电路,将外围电源5v电压分别接入端口,通过pir、lm321与外围电路组合成人体感应接收电路,47kωr14是探头需要的匹配负载。lm321与r13、r18、r15、c8、c11组成为感应模块的带通滤波和增益放大器。由它们完成带通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取自r14两端。带通滤波器的下限截止频率由r12、r18、c11决定,r15、c8决定带通滤波器的上限截止频率。感应模块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由r15、r18决定。u1的总增益约70db。当传感器没有感应到人体红外线时。放大器u1输出电压为同相输入端电压中心点电压,静态时u1输出电压介于vr-与vr+之间,u1集成电路内部有二级运放、比较器、定时器、过零检测、控制电路、系统时钟等电路。

人体是一特定波长红外线的发射体,由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这种红外线的变化并予以放大选频处理后,可以推动适当的负载,它要求pir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处理电路有很高的灵敏度并要能准确鉴别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运动,使误动作率降到最低。且体积小,自耗电微少。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专用单片集成电路h6060、ht7603构成的感应控制器能成为人到灯亮、人走灯灭。

通过pir半球面菲涅尔透镜,把范围扩展成90度圆锥型距离大于5米的检测面。pir传感器检测到人体移动引起的红外热能之变化并将它转换为电压量,通过u1二级选频放大比较输入到控制电路中,由控制电路输出过零脉冲触发双向可控硅导通。采用交流过零触发能消除可控硅导通时浪涌电流,延长灯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控制电路启动了定时器,直至pir传感器在接收到信号后,触发可控硅的信号到设定的时间后关断可控硅,做到自动关闭。改变电路电阻与电容可控制定时器的时间。同时调整电路r4电阻可适应不同的感光度。要将其改为日夜均能工作时,只需将光敏电阻或r4拆下即可。探测灵敏度的调整也十分方便,增大r13电阻阻值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它能使检测距离加远,反之则可缩短检测距离,可在2~8米之间调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