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插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54634发布日期:2018-09-04 23:45阅读:17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源插框。



背景技术:

电源系统通常包括电源模块和电源插框,电源插框包括便于电源模块插拔的导向及定位装置,以及提供电气连接的接线端子。电源模块的交流输入,通常需要通过接线端子分路接入到电源模块。为了达到接线端子的安规要求,接线端子需要通过导轨安装在电源插框的框体内部,因此给电源插框带来两大问题(如图7所示):第一个问题使用者接线的便利性,由于电源插框结构紧凑,给使用者现场接线的操作空间小,增加了装配时间和人力成本;第二个问题是电源插框的防护性,由于接线端子在电源插框的框体内部,使用者接线往往会需要先拆卸电源插框的顶盖,因此在接线过程中很难避免会有线渣或者螺丝紧固件等导电体掉下电源插框的框体内造成短路等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源插框,包括框体和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和接线口,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端子主体向上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框体上的导轨,导轨分别与所述端子主体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线口的下方安装有防止导电体掉入所述框体底部的防护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遮挡部,所述主体部水平设置,所述连接部竖直设置在主体部的一个边缘,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所述遮挡部竖直设置在主体部的其余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连接部和遮挡部均为平板状。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子主体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板固定安装在所述端子主体的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端子主体穿过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包括用于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安装所述端子主体的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部和下安装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安装角,所述安装角的大小为10-60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框体固定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有上弯折部,上弯折部与所述上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有下弯折部,下弯折部远离所述固定部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延伸部,延伸部与所述下安装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弯折部与所述延伸部平行设置,所述上弯折部和延伸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固定部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连接角,所述连接角的大小为100-15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框通过改变导轨与端子主体的安装角度,增加了在电源插框内接线的操作空间,操作方便快捷;通过增加防护板,承接接线过程中意外掉落的导电体,提高了该电源插框的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插框一个优选实施例接线端子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与接线端子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轨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源插框一个优选实施例接线接线时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电源插框接线接线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板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电源插框 110-框体 120-导轨

121-上安装部 122-下安装部 123-安装角

124-固定部 125-上弯折部 126-下弯折部

127-延伸部 128-连接角 129-空腔

130-防护板 131-主体部 132-连接部

133-遮挡部 134-缺口 140-接线端子

141-端子主体 142-接线口 200-螺丝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电源插框包括框体110和接线端子140,所述接线端子140包括端子主体141和接线口142,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端子主体141向上倾斜地安装在所述框体110上的导轨120,导轨120与所述框体110固定连接,所述接线口142的下方安装有防止导电体掉入所述框体110底部的防护板130。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插框通过改变导轨120与端子主体141的安装角度,增加了在电源插框100内接线的操作空间,操作方便快捷;通过增加防护板130,承接接线过程中意外掉落的导电体,提高了该电源插框100的防护性。以下对上述各个组成部分分别作进一步详细介绍。

实施例1

电源插框100包括框体110和顶盖(图中未示出),框体110和顶盖合围成用于安装电源模块(图中未示出)、导轨120、防护板130、接线端子140等部件的空腔。

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140包括端子主体141和接线口142。接线口142开设在端子主体141上,数目有多个,用于与交流电源线连接。端子主体141通过导轨120固定安装在框体110的内壁上。

如图2所示,防护板130固定安装在端子主体141的周围。

具体地,防护板130包括主体部131、连接部132和遮挡部133。主体部131为长方形的平板,水平设置在接线端子140的端子主体141的下方。主体部131的一个边缘固定连接有连接部132,连接部132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的平板,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框体110的内壁上。主体部131的其余边缘固定连接有遮挡部133,遮挡部133为竖直设置的长方形的平板,用于防止掉落到主体部131上的导电体从主体部131上滑落下去。为了节省空间和较好的防护效果,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30的主体部131上开设有缺口134,端子主体141穿过缺口134,一部分设置在主体部131的下方,另一部分设置在主体部131的上方,尤其是接线口142,必须设置在防护板130的主体部131上方。缺口134的形状与端子主体141相适应,使端子主体141与主体部131之间没有过大的缝隙,防止导电体从上述缝隙中掉落。

主体部131、连接部132、遮挡部133可以分开制造,再固定在一起,形成防护板130;防护板130也可以由一块钣金经过折弯形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防护板130,能够避免导电体掉进框体110内部产生短路,具有较高的防护作用。

如图3-图5所示,导轨120用于将接线端子140固定在框体110上,包括上安装部121、下安装部122、固定部124、上弯折部125、下弯折部126和延伸部127。

固定部124为长方形的板状,竖直设置且在水平方向上延伸,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在框体110的内壁上,其长度根据接线端子140的大小和数量而定。

固定部124的上边缘固定连接有上弯折部125,固定部124的下边缘固定连接有下弯折部126,上弯折部125和下弯折部126向固定部124的同一侧弯折。具体地,上弯折部125向斜上方弯折,下弯折部126向水平方向弯折。上弯折部125远离固定部124的边缘固定连接有上安装部121。

下弯折部126远离固定部124的边缘固定连接有延伸部127,延伸部127向斜上方弯折,优选地,延伸部127与上弯折部125平行设置。

延伸部127所在的平面与固定部124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连接角128,连接角128的大小为100-150度。优选地,连接角128的大小为115-125度。更优选地,连接角128的大小为120度。使接线端子140装在导轨120上后能够与竖直方向成120度,使螺丝刀200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延伸部127远离下弯折部126的边缘与下安装部122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上弯折部125、固定部124、下弯折部126和延伸部127依次连接,形成槽状的开放空腔129。上弯折部125和延伸部127远离固定部124的边缘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安装部121和下安装部122。如图5所示,上安装部121和下安装部122向远离空腔129的方向延伸,用于安装端子主体141。上安装部121和下安装部122所在的平面与固定部124所在的平面的夹角为安装角123,安装角123的大小为10-60度。优选地,安装角123的大小为25-35度。更优选地,安装角123的大小为30度。

上安装部121、下安装部122、固定部124、上弯折部125、下弯折部126和延伸部127可以分开制造,再固定在一起,形成导轨120;导轨120也可以由一块钣金经过折弯形成。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轨120与现有技术相比,使得接线端子140安装在导轨120上后偏移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螺丝刀200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使得使用者接线便捷高效。

可以理解的是,导轨120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其长度并不影响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防护板130不是固定安装在端子主体141的周围,而是固定安装在端子主体141的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防护板130的主体部131上不开设缺口134。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