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管道及微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983发布日期:2018-09-18 23:0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烹饪装置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气流管道及微波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很多微波炉同时具有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的功能,比如微波炉通常安装在炉灶上方,一般能够同时进行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此类微波炉内部一般设有供抽吸的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微波炉内部的烟气通道均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隔板而隔设形成,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气流管道中拐角较多,烟气经烟气通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管道及微波炉,旨在解决现有的微波炉的烟气通道设置方式存在各种弊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下端均设有烟道入口,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设有烟道出口,所述主流道处在前后方位的两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主流道近端的一第一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且所述主流道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道出口排出。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在前后向并排设置。优选地,所述烟道出口设于所述远端的上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远端壁的交界处。优选地,所述主流道的远端壁与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主流道内的烟气平缓地自所述主流道的远端壁导流至所述烟道出口流出;和/或,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第二主流道入口进入的烟气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和/或,所述主流道的下侧壁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右侧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第二进气道内的气流平缓导流至所述主流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第一进气道中间段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道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第二进气道中间段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优选地,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的入口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在对应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且0.5≤T1、T2、T3、T4≤1。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上端汇合形成汇流段。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汇流段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之间的高度差为A1,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A1/H≤0.3;和/或,所述汇流段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A2,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5≤A2/H≤0.45;和/或,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第二进气道出口段之间的夹角为α,且20°≤α≤40°。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和/或所述主流道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微波炉,包括: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壳,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限定出内壁腔;气流管道,所述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及主流道,所述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下端均设有烟道入口,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所述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设有烟道出口,所述主流道处在前后方位的两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主流道近端的一第一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且所述主流道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道出口排出,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对应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所述烟道出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以共同形成烟气流路;以及,风机,设于所述烟气流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向所述出风口输送。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优选地,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和/或,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侧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相连,或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微波炉内设置独立的所述气流管道,来实现所述微波炉抽吸油烟的功能,避免了现有中需要设置隔板,导致增加加工难度的问题,同时,设置所述气流管道可以减少烟气流路中拐角较多的问题,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且自所述烟道出口排出,减小了对所述气流管道内烟烟气动的阻碍,另外,将所述第一进气道及所述第二进气道对应设置于所述主流道的前侧壁及下侧壁,使得烟气的行程较短,烟气更容易从所述烟道入口吸入而从所述烟道出口排出,大大地提升了所述微波炉的抽吸油烟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风道由多结构隔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炉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2中气流管道的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2中气流管道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中微波炉(不含气流管道)的立体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气流管道2主流道1a第一进气道21烟道出口11a第一进气道入口段22第一主流道入口12a第一进气道中间段23第二主流道入口13a第一进气道出口段1000微波炉1b第二进气道10外壳11b第二进气道入口段101出风口12b第二进气道中间段20内壳13b第二进气道出口段30风机11烟道入口40隔板12进气道出口50法兰装置13汇流段60上出风口挡板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图1现有技术中的微波炉(风道由多结构隔出)的立体示意图,现有技术中,气流管道主要由隔板40、外壳10及内壳20组合隔出,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气流管道中拐角较多,烟烟气经气流管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波炉,图2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波炉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图3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波炉1000包括外壳10、内壳20、气流管道100及风机30,其中,所述外壳10具有容纳腔(图未示),所述外壳10上设有进风口(图未示)和出风口101,所述内壳20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壳10与所述内壳20限定出内壁腔(图未示),所述气流管道100设于所述内壁腔,所述气流管道100具有烟道入口11和烟道出口21,其中,烟道入口11对应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30设于所述烟道入口11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11通过法兰装置50与所述风机30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如此设置,所述烟道入口11与所述风机30的外罩匹配程度越好,对气流流动所造成的损失也越小),所述烟道出口21与所述出风口10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烟道出口21与所述出风口101是通过螺接件相连接的,具体地,当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后侧壁时,即所述微波炉1000为朝后排烟,所述烟道出口21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10的后侧壁相连,当所述出风口101设置在所述外壳10的顶壁时,即所述微波炉1000为朝上排烟,所述烟道出口21可以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10的顶壁连接,还可以是所述烟道出口21可以通过螺接件与设于所述外壳10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60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所述烟道出口21与所述出风口101之间的安装),以共同形成烟气流路,所述风机30设于所述烟气流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100向所述出风口101输送。所述气流管道100包括进气道及主流道2,所述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设置在所述外壳10和所述内壳20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的下端均设有所述烟道入口11,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12,所述主流道2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近端为左端,所述远端为右端),所述远端设有所述烟道出口21,所述烟道出口21用以与设于微波炉1000的外壳10上的出风口101对接,所述主流道2处在前后方位的两侧壁为第一侧壁,所述主流道2近端的一第一侧壁(在本实施例中为前侧壁,显然也可以是后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a的进气道出口12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22,且所述主流道2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进气道出口12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2与所述进气道之间为焊接连接),所述主流道2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11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2,且自所述烟道出口21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微波炉1000内设置独立的所述气流管道100,来实现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功能,避免了现有中需要设置隔板40(请参阅图1),设置所述气流管道100可以减少烟气流路中拐角较多的问题,所述主流道2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11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2,且自所述烟道出口21排出,减小了对所述气流管道100内烟气流动的阻碍,另外,将所述第一进气道1a及所述第二进气道1b对应设置于所述主流道2的前侧壁及下侧壁,使得烟气的行程较短,烟气更容易从所述烟道入口11吸入而从所述烟道出口21排出,大大地提升了所述微波炉1000的抽吸油烟的效率。所述风机30设于所述烟气流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100向所述出风口101输送,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风机30的安装位置,可以将所述风机30设置在所述气流管道100内,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烟道入口11与所述进风口之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风机30设于所述烟道入口11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为了加强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包括设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的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对应所述左进风口和右进风口,所述容纳腔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所述风机30和所述气流管道100,通过在所述容纳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所述风机30和所述气流管道100,来进一步加强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是对应所述风机30的两个排烟风扇设置的,为了使得所述微波炉1000的结构更为紧凑,所述两个排烟风扇是在前后向并排间隔设置,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在前后向并排设置。所述主流道2上设有所述烟道出口21,且所述烟道出口21是与所述外壳10上的出风口101对接的,根据所述微波炉1000的出风口101设置方式的不同,所述烟道出口21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所述出风口101是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顶壁或者后壁,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01是开设于所述外壳10的顶壁的,相对应的,所述烟道出口21是设于所述远端的上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远端壁的交界处。所述主流道2是左右向延伸的,故烟气在所述主流道2内是沿左右向流动的,而烟气是从所述烟道出口21向上排出,为了减小烟气从左右向流动转变到向上流动时,所述主流道2对烟气的阻力,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远端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气流管道100内的烟气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道出口21流出,减小了烟气冲击所述远端壁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大大提升了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同样地,所述进气道为上下向延伸设置,烟气从所述进气道进入主流道2时,烟气需要从竖向转变到横向流动,为了减少所述主流道2对烟气的阻力,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上侧壁与所述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22和第二主流道入口23进入的烟气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2内,减小了烟气冲击所述近端壁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大大提升了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气道1b为上下向延伸设置,烟气从所述第二进气道1b进入主流道2时,烟气需要从竖向转变到横向流动,所述主流道2的下侧壁与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右侧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第二进气道1b内的气流平缓导流至所述主流道2内,减小了烟气冲击所述近端壁所带来的能量损失,大大提升了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为了减小烟气在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流动时的能量损失,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1a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11a、第一进气道中间段12a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13a,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12a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11a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13a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13a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道1b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11b、第二进气道中间段12b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13b,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12b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11b和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13b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13b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每一所述进气道的内腔均设置为圆滑过渡,减小了烟气在所述进气道内的冲击带来的能量损失,大大提升了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在前后向并排设置,为了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能够汇聚到所述主流道2的入口处,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1a的烟道入口1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烟道入口11,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12设置(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均为朝前侧偏离),且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烟道入口11更靠近所述主流道2的入口设置,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呈人字形设置,因所述第一进气道1a的烟道入口11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烟道入口11朝同一侧偏离,使得所述气流管道100结构上更紧凑,并且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之间有较小的夹角而减小两者内的烟气汇入后的相互干扰,进而便于烟气的汇聚,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了减少烟气在所述进气道内的能量损失,第一进气道1a与所述第二进气道1b均成圆滑的曲线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一进气道1a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烟道入口11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1b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烟道入口11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如此,使得所述进气通道在所述烟道入口11与所述主流道2入口之间圆滑过渡,减少了烟气在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内的损失。具体地,控制样条曲面一个重要的参数为样条曲线张度(在设定固定两点之间有多条与两端基准线相切的样条曲线,张度越大,样条曲线越弯曲,处于两点之间的样条曲线段越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在对应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且0.5≤T1、T2、T3、T4≤1,当样条曲线张度T1、T2、T3、T4取0.5到1之间时,使得烟气从所述风机30排入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烟道入口11时有一小段缓冲段,避免了烟气直接冲击通道内壁面带来的能量损失。由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22设于所述主流道2的前侧壁,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23设于所述主流道2的下侧壁,所述第一进气道1a与第二进气道1b之间有一夹角为α,为了减少分别自所述第一进气道1a及自所述第二进气道1b内的气体汇入时发生较大的冲击损失,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夹角为α的大小,使得夹角尽量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在所述主流道2的外侧预先设置汇流段13,然后通过所述汇流段13连通所述主流道2的入口,减少烟气的能量损失,提升了所述微波炉1000抽吸油烟的效率。具体地,请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20°≤α≤40°,为了使得所述第一进气道1a与所述第二进气道1b尽量平行设置,尽可能使得α值小,当α<20°时,所述第一进气道1a及所述第二进气道1b截面会呈较大设置,不利于整个所述进气通道的整体设置,当α>40°时,从所述第一进气道1a进气的烟气与所述第二进气道1b进气的烟气冲击损失明显,因此,将α设置为20°至40°之间是一个优选的选择。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13a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13b的上端汇合形成汇流段13,使所述第一进气道1a与所述第二进气道1b在汇入所述主流道2前先有一部分合流,有利于减小气体分别进入所述主流道2内合流造成的能量损失。具体地,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汇流段13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a的烟道入口11之间的高度差为A1,参数A1决定了所述汇流段13的位置及大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1a的烟道入口11与所述主流道2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A1/H≤0.3,如此设置,减小气体分别进入所述主流道2内合流造成的能量损失。为尽量减小所述进气管道中由于流道扩张、收缩带来的流动损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所述第二进气道1b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汇流段13内侧的下边缘与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23的上边缘之间的高度差为A2,所述第一进气道1a的烟道入口11与所述主流道2的上侧壁的高度差为H,0.25≤A2/H≤0.45,如此设置,尽可能地保持了所述第二进气道1b的截面不变,以减小所述进气管道中由于流道扩张、收缩带来的流动损失。从整个所述气流管道100考虑,为尽量减小所述气流管道100内由于流道扩张、收缩带来的流动损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流道2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22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23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主流道2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的烟道入口11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道出口2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22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23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道出口21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1a和第二进气道1b的烟道入口11的面积之和相当。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制所述气流管道100的截面形状,如所述进气道和/或所述主流道2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